【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线网络结构的铜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体污染物去除的
,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线网络结构的铜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全球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全球各国政府关注,尤其是水体污染,并且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在各式各样的水体污染源中,硝酸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硝酸根的去除问题已被逐渐提上日程,并成为当前环保的重点和难点,改善和发展现有的硝酸根去除技术十分必要。世界卫生组织最近颁布的水质标准要求硝酸根的浓度不超过10mg/L,为此方向的研究提出了标准和重大挑战。然而,鉴于硝酸盐在水中以无色无味状态稳定存在,通过普通物理或化学分离技术很难将其去除。因此,为解决硝酸根的污染问题,研究人员先后发展了离子交换、反渗透、电渗析、催化还原以及生物降解等方法。目前为止,催化还原技术由于避免了二次污染问题,同时具有高选择、高效性及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认为是去除硝酸根的最佳途径。其中,最具应用潜力的催化体系是以甲酸作为绿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线网络结构的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比例131mg:(10~15)mL混合聚乙烯吡咯烷酮与多元醇,将混合物加热回流后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钯的水溶液,加热后继续回流进行还原反应;加入的硫酸铜和硝酸钯的水溶液和多元醇的比例为(40-60)mg:(20-40)mL,硫酸铜和硝酸钯水溶液中硫酸铜和硝酸钯的摩尔比为7:3、5:5或3:7;/n还原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产物离心处理并洗涤后得到铜基纳米线网络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线网络结构的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比例131mg:(10~15)mL混合聚乙烯吡咯烷酮与多元醇,将混合物加热回流后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钯的水溶液,加热后继续回流进行还原反应;加入的硫酸铜和硝酸钯的水溶液和多元醇的比例为(40-60)mg:(20-40)mL,硫酸铜和硝酸钯水溶液中硫酸铜和硝酸钯的摩尔比为7:3、5:5或3:7;
还原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产物离心处理并洗涤后得到铜基纳米线网络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线网络结构的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为乙二醇或1,3-丁二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线网络结构的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乙烯吡咯烷酮与多元醇的混合物回流加热温度为200~220℃,回流加热时间为20~3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线网络结构的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钯后回流温度为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虎,陈双莉,孙小琴,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