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超薄柔性背衬层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5352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超薄柔性背衬层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针贴片包括针体和背衬层,其中背衬层的厚度优选为10μm‑80μm。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微针贴片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尤其是具有超薄背衬层的微针贴片进一步降低了材料成本,缩短了制备过程所需时间,极适合应用于微针的工业化生产,且薄层背衬层具有明显的柔软性,在人体骨骼和肌肉不平坦处、关节处的皮肤上给药时,其具有更好的贴合性,这对于微针给药的应用扩展有着巨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超薄柔性背衬层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经皮给药的微针贴片制剂领域,特别是涉及具有超薄柔性背衬层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微针,其设计概念是通过微细加工方式将能成针的材料制成微米级别的针,所述针体在刺入皮肤时,能够在角质层上形成对应形状和大小的微孔,而不会触及真皮层以及神经组织,从而能够达到无痛给药的效果。微针给药方式的优点众多,例如无痛给药,相比于普通针头注射,微针的患者依从性更好;微针对于给药的专业技术要求极低,在医疗条件达不到的条件下,患者可以自己给药,不需要专业的医疗卫生人员;由于微针的低水低湿环境,其能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由于微针是以固体形式存在,相比于溶液形式剂型,其所占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便于运输、储存等。但是微针的发展也有着一些限制,如载药量往往达不到要求;微针的穿刺力在不同的湿度环境下不一样,人给药方式的差别,可能会导致穿刺效果不一样,从而给药量不一样;微针的产业化发展仍然是正在突破的瓶颈;普通微针对于不平整皮肤的贴合度差等。而种种限制中,与实际应用给药最为密切的就是普通微针与不平整皮肤的贴合度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超薄柔性背衬层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和背衬层,所述背衬层厚度为5-500μ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超薄柔性背衬层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和背衬层,所述背衬层厚度为5-5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超薄柔性背衬层的微针贴片,所述针体排列在背衬层上,所述针体为圆锥体或多棱锥体,针体高度为50-1500μm,优选为100-1000μm,更优选为600-800μm;针尖的宽度或直径为2-30μm,优选为2-20μm,更优选为2-10μm;针体末端的宽度或直径为50-500μm,优选为100-400μm,更优选为200-3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超薄柔性背衬层的微针贴片,所述背衬层厚度为5-500μm,优选为10-2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超薄柔性背衬层的微针贴片,所述微针贴片由微针基质液制成,所述微针基质液包括成针基质主材料和辅料,所述成针基质主材料选自丝素蛋白、胶原蛋白、明胶、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硫酸软骨素、糖原、糊精、直链淀粉、透明质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乙醇酯,聚丙烯酸、聚丙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ABS塑料、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醋酸纤维、聚酯、聚氨酯、聚二氧环乙酮,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环烯烃共聚合物、羧甲基壳聚糖、聚左旋乳酸、海藻酸、葡聚糖、硫酸葡聚糖、甲壳质、聚乙烯吡咯烷酮、乳糖、半乳糖、海藻糖、蔗糖、麦芽糖、葡聚糖、糖苷、果糖、壳聚糖、琼脂糖、聚己内酯、山梨糖醇、甘露醇或木糖醇、蛋白聚糖、磷脂酰胆碱、聚丙交酯、聚乙交酯、羟丙基纤维素、蜡、聚酯、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逊何鹏辉张志荣龚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