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替换桌板的餐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269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替换桌板的餐桌,包括电磁炉、支撑柱、底板和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置处的壳体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壳体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与壳体相垂直的支撑柱。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的内部分别设有呈圆环状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并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顶部对称布置的第一电动伸缩杆与第二电动伸缩杆输出端分别布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与第三桌板和第四桌板,在使用的过程中,在壳体的内部可以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转动与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带动桌板的替换没有增加餐桌的横向面积,则不影响餐桌的占地面积,桌板的替换可自动实现,减轻人力,增加餐桌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替换桌板的餐桌
本技术涉及餐桌
,具体为一种可替换桌板的餐桌。
技术介绍
餐桌是指专供人们吃饭用的桌子,其按材质可分,包括实木餐桌、钢木餐桌、大理石餐桌、大理石餐台等人们在餐桌上用餐后,除了在餐桌上留下餐具之外,还会留下食物残渣和纸巾等垃圾,特别是在餐厅,员工逐个擦桌非常麻烦,而且如果不能及时清理餐桌,还会影响下一个顾客对餐桌的使用,另一方面针对家庭使用的餐桌,餐桌的桌板颜色样式固定,不便于根据家庭的装饰风格便捷地更换桌板。目前,现有的餐桌大多不便于进行桌板的更换,一些可更换桌板的餐桌大多也都需要靠使用者自身通过拆卸桌板才能实现餐桌桌板的更换,也有些餐桌为了实现桌板的更换使餐桌的体积增大,占地面积增大,使用复杂的结构才能实现桌板的更换,影响餐桌美观,因此,因此我们需要提供一种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替换桌板的餐桌,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餐桌大多不便于进行桌板的更换,一些可更换桌板的餐桌大多也都需要靠使用者自身通过拆卸桌板才能实现餐桌桌板的更换,也有些餐桌为了实现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替换桌板的餐桌,包括电磁炉(6)、支撑柱(18)、底板(20)和壳体(2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5)的内部设有安装槽(26),所述安装槽(26)位置处的壳体(25)顶部设有开口(27),所述壳体(25)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与壳体(25)相垂直的支撑柱(18),所述支撑柱(18)的底部焊接有与壳体(25)相平行的底板(20),所述支撑柱(18)内部的顶端设有第一空腔(32),第一空腔(32)呈圆柱状,且第一空腔(32)的顶端与安装槽(26)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32)内部的顶端水平布置有支撑板(45),所述支撑板(45)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支撑板(45)相垂直的固定台(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替换桌板的餐桌,包括电磁炉(6)、支撑柱(18)、底板(20)和壳体(2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5)的内部设有安装槽(26),所述安装槽(26)位置处的壳体(25)顶部设有开口(27),所述壳体(25)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与壳体(25)相垂直的支撑柱(18),所述支撑柱(18)的底部焊接有与壳体(25)相平行的底板(20),所述支撑柱(18)内部的顶端设有第一空腔(32),第一空腔(32)呈圆柱状,且第一空腔(32)的顶端与安装槽(26)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32)内部的顶端水平布置有支撑板(45),所述支撑板(45)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与支撑板(45)相垂直的固定台(30),所述固定台(30)呈圆柱状,所述固定台(30)的内部底端设有第二空腔(31),所述第二空腔(31)的底端贯穿支撑板(45)并与第一空腔(32)相连通,且固定台(30)外侧的第一空腔(32)内部顶端形成第一滑槽(28),所述固定台(30)顶部的中间位置处竖直固定有固定柱(5),所述固定柱(5)的顶端延伸至开口(27)位置处并安装有与固定柱(5)相垂直的电磁炉(6),所述固定台(30)外侧的第一滑槽(28)内部设有第一滑块(23),所述第一滑块(23)的顶部对称布置有两个第一电动伸缩杆(4),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4)的输出端皆延伸至开口(27)位置处,所述第一滑块(23)顶部一侧第一电动伸缩杆(4)的输出端水平固定有第一桌板(1),所述第一滑块(23)顶部另一侧第一电动伸缩杆(4)的输出端水平固定有第二桌板(9),且第二桌板(9)与第一桌板(1)和第一电动伸缩杆(4)的输出端之间皆倾斜焊接有第一固定杆(7),所述第一滑块(23)内侧壁的一侧焊接有第一连接杆(38),所述第一连接杆(38)远离第一滑块(23)的一端贯穿固定台(30)并延伸至第二空腔(31)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杆(38)延伸至第二空腔(31)内部的一端设有第一传动接头(36),第一传动接头(36)位于第二空腔(31)内部中间位置处,且固定台(30)上设有与第一连接杆(38)相配合的第一活动槽(29),所述壳体(25)底部的边缘位置处设有第二滑槽(47),所述第二滑槽(47)的顶端与安装槽(26)相连通,所述第二滑槽(47)的内部设有第二滑块(13),所述第二滑块(13)的顶部对称布置有两个第二电动伸缩杆(12),所述第二滑块(13)顶部一侧第二电动伸缩杆(12)的输出端水平固定有第三桌板(3),所述第二滑块(13)顶部另一侧第二电动伸缩杆(12)的输出端水平固定有第四桌板(8),且第四桌板(8)与第三桌板(3)和第二电动伸缩杆(12)的输出端之间皆倾斜焊接有第二固定杆(11),所述第二滑块(13)内侧壁的一侧焊接有第二连接杆(39),所述第二连接杆(39)远离第二滑块(13)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滑槽(47)与支撑柱(18)并延伸至第一空腔(32)内部,所述第二滑槽(47)上设有与第二连接杆(39)相配合的第二活动槽(34),所述第二活动槽(34)同一高度位置处的支撑柱(18)上设有与第二连接杆(39)相配合的第三活动槽(33),所述第二连接杆(39)延伸至第一空腔(32)内部的一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浩黄莉莉徐池蔡增宾文单赵文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