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便携式经颅音乐振动刺激发生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253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经颅音乐振动刺激发生设备。该设备由电源模块、蓝牙模块、功放模块及振动模块四部分组成。其中,所述的电源模块具有充电和放电的功能,为整个设备提供电能;所述的蓝牙模块用于通信和音频信号的解码;所述的功放模块可将音频信号放大,用于驱动所述振动模块;所述的振动模块可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用于产生音乐和振动的复合刺激。该设备可以设置多个振动模块、改变振动作用的位置、调节振动模块的输出能量,并且振动能量的一部分以接触传导的方式作用到使用者身上产生振动刺激,另一部分通过骨传导的方式作用于耳蜗产生声音刺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备可应用在神经调控的科学研究领域和脑疾病的辅助治疗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经颅音乐振动刺激发生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振动刺激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经颅音乐振动刺激发生设备。
技术介绍
声音由声源的振动产生,当声源的振动通过一系列媒介传递到内耳的耳蜗时,若其振动频率落在耳蜗可处理的频率范围内,则耳蜗能够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输到人的听觉中枢,即大脑处理听觉神经信号的皮层,此时人便“听到”了声音。而音源振动的能量除了通过空气媒介传播被人“听到”之外,还可以通过直接的接触传导作用到人体,形成振动的物理刺激。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声音,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积极的影响。而振动这一物理现象与电流、磁场一样可以作用到脑组织,对大脑产生刺激的效果。音乐和振动刺激的能量来源都是物体的振动,显然可以将二者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的刺激形式。而这种音乐和振动的复合刺激对于神经调控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均具有非常大的潜在价值。现有的扬声器、耳机等声音发生装置均为发出声音而设计,振动的能量较多的通过空气介质扩散,无法形成机械的振动刺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经颅音乐振动刺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经颅音乐振动刺激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蓝牙模块、功放模块、振动模块及电源模块;其中:/n蓝牙模块,用于和电子设备通信获得数字音频信号,并将数字音频信号解码输出模拟音频信号;/n功放模块,用于放大和调节蓝牙模块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n振动模块,用于接收功放模块放大的模拟音频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机械振动,产生振动和音乐复合刺激;/n电源模块,为整个设备供电;其中:/n振动模块包括线圈组件和活动组件;线圈组件包括线圈和竖直设置的固定筒,固定筒底部开口,线圈水平缠绕在固定筒的外周上,线圈和功放模块连接,固定筒外套设外壳;活动组件包括环形磁铁、振动膜片和垫片,环形磁铁底部和振动膜片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经颅音乐振动刺激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蓝牙模块、功放模块、振动模块及电源模块;其中:
蓝牙模块,用于和电子设备通信获得数字音频信号,并将数字音频信号解码输出模拟音频信号;
功放模块,用于放大和调节蓝牙模块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
振动模块,用于接收功放模块放大的模拟音频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机械振动,产生振动和音乐复合刺激;
电源模块,为整个设备供电;其中:
振动模块包括线圈组件和活动组件;线圈组件包括线圈和竖直设置的固定筒,固定筒底部开口,线圈水平缠绕在固定筒的外周上,线圈和功放模块连接,固定筒外套设外壳;活动组件包括环形磁铁、振动膜片和垫片,环形磁铁底部和振动膜片相连,上部伸入固定筒内,振动膜片和垫片相连;工作时,线圈与功放模块连通,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使得环形磁铁带动振动膜片、垫片一起做机械振动,垫片作用于使用者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经颅音乐振动刺激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蓝牙模块包括蓝牙通信模块和音频解码模块;其中:
蓝牙通信模块,用于与电子设备以蓝牙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音频解码模块,用于将数字音频信号解码并输出模拟音频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经颅音乐振动刺激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功放模块包括功放模块包括功率放大电路和功率调节电路;其中:
功率放大电路,用于放大蓝牙模块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岩宋元明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