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大棚遮阳系统,涉及日光温室技术领域;两梁架相向侧分设滑动梁,其上设第一滑动槽;梁架上设第二滑动槽;两梁架间设遮阳模组,包括定位轴及两端滑设于第一滑动槽内的拉动轴,拉动轴由第二滑动槽伸出接拉动装置;滑动轴两端滑设于第一滑动槽内;定位轴与滑动轴间、相邻滑动轴间、拉动轴与滑动轴间设上轴或下轴;上轴两端均铰接两根上转动杆,两上转动杆与临近的定位轴、滑动轴或拉动轴铰接;下轴两端均铰接两根下转动杆,两下转动杆与临近的定位轴、滑动轴或拉动轴铰接;相对的上轴间及相对的下轴间设遮阳网,其与定位轴、拉动轴、滑动轴、上轴和下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遮挡阳光,避免温室大棚内部温度过高,影响作物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棚遮阳系统
本技术涉及日光温室
,具体是一种大棚遮阳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很快,各地新建日光温室面积增长迅速。温室大棚将太阳的光能部分转化为热能,用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但作物生长有一个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范围,且作物处于不同的生长时期最适温度也会发生变化。夏季或午时的高温强光会对作物的种植产生不利影响,使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的阻碍;通常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瓜果类蔬菜出现花芽分化不良,落花落果,日灼病害等,直接降低作物的品质和产量;速生叶菜出现出苗难,生长困难等问题,导致季节性蔬菜供应不平衡。所以需要一种大棚遮阳系统对照射入温室大棚内的过强阳光进行遮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大棚遮阳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日光温室在夏季或午时,高温强光影响作物生长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棚遮阳系统,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梁架,两所述梁架相向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滑动梁,所述滑动梁沿梁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动梁上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沿滑动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滑动槽穿通滑动梁;所述滑动梁的上端面形成上滑动面,所述滑动梁的下端面形成下滑动面;所述梁架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沿梁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滑动槽穿通梁架;两所述梁架之间设置至少一组遮阳模组;所述遮阳模组包括设置于两梁架之间的定位轴及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两第一滑动槽内的拉动轴,所述拉动轴的端部由第二滑动槽伸出并与拉动装置连接;所述定位轴与拉动轴之间设置若干滑动轴,所述滑动轴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两第一滑动槽内;所述定位轴与相邻的滑动轴之间、相邻两滑动轴之间、所述拉动轴与相邻的滑动轴之间均设置有上轴或下轴;所述上轴的两端分别位于上滑动面的上方,所述下轴的两端分别位于下滑动面的下方;且所述上轴与下轴交替设置;所述上轴的两个端部均铰接有两根上转动杆,两根上转动杆分别与临近该上轴的定位轴和滑动轴铰接、或与临近该上轴的两滑动轴铰接、或与临近该上轴的滑动轴和拉动轴铰接;所述下轴的两个端部均铰接有两根下转动杆,两根下转动杆分别与临近该下轴的定位轴和滑动轴铰接、或与临近该下轴的两滑动轴铰接、或与临近该下轴的滑动轴和拉动轴铰接;在相对的上轴之间及相对的下轴之间设置遮阳网,所述遮阳网由定位轴侧延伸至拉动轴侧,且所述遮阳网与定位轴、拉动轴、滑动轴、上轴和下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轴处设置有收纳罩,所述收纳罩设置于两梁架之间;所述收纳罩的开口朝向拉动轴侧。进一步地,所述拉动轴和滑动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容置于第一滑动槽内;所述上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位于上滑动面的上方;所述下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位于下滑动面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拉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梁架两端的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从动齿轮;位于同侧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绕设传动链;所述拉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传动链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由电机座设置于梁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拉动装置可带动拉动轴沿着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滑动,从而带动各滑动轴随之滑动,实现将遮阳网打开或收起;以在阳光过强时对温室大棚进行遮挡,避免高温损伤作物。定位轴、拉动轴、滑动轴、上轴、下轴、上转动杆和下转动杆形成框架,对遮阳网进行支撑,可以避免遮阳网出现下垂现象,而与温室大棚的顶棚距离过近,而使得过高的温度传导致温室大棚内部。本技术可以遮挡阳光,避免温室大棚内部温度过高,影响作物生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不含收纳罩)。其中:1、梁架;2、滑动梁;3、定位轴;4、拉动轴;5、主动轴;6、从动轴;7、驱动电机;8、电机座;9、主动齿轮;10、从动齿轮;11、传动链;12、滑动轴;13、上轴;14、下轴;15、上转动杆;16、下转动杆;17、收纳罩;18、第一滚轮;19、第二滚轮;20、第三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大棚遮阳系统,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梁架1,在实际应用中,梁架1设置于温室大棚的顶棚的上方,可通过支撑结构设置于温室大棚的框架上。两所述梁架1相向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滑动梁2,所述滑动梁2沿梁架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动梁2上开设有第一滑动槽(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滑动槽沿滑动梁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滑动槽穿通滑动梁2。所述滑动梁2的上端面形成上滑动面,所述滑动梁2的下端面形成下滑动面。所述梁架1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沿梁架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滑动槽穿通梁架1。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槽与第二滑动槽在水平方向等高设置。两所述梁架1之间设置至少一组遮阳模组,可根据温室大棚的尺寸选择设置遮阳模组的数量,使得能够对整个温室大棚的顶棚进行遮阳。所述遮阳模组包括设置于两梁架1之间的定位轴3及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两第一滑动槽内的拉动轴4,所述拉动轴4的端部由第二滑动槽伸出并与拉动装置连接。拉动装置可带动拉动轴4沿着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滑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梁架1两端的主动轴5和从动轴6,所述主动轴5与驱动电机7连接。所述驱动电机7由电机座8设置于梁架1上。所述主动轴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动齿轮9,所述从动轴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从动齿轮10;位于同侧的主动齿轮9与从动齿轮10之间绕设传动链11。所述拉动轴4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传动链11连接。则当驱动电机7转动时,带动主动轴5转动,通过主动齿轮9、传动链11和从动齿轮10带动从动轴6同时转动。随着传动链11的移动,带动拉动轴4移动。所述定位轴3与拉动轴4之间设置若干滑动轴12,所述滑动轴12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两第一滑动槽内。所述定位轴3与相邻的滑动轴12之间、相邻两滑动轴12之间、所述拉动轴4与相邻的滑动轴12之间均设置有上轴13或下轴14。所述上轴13的两端分别位于上滑动面的上方,所述下轴14的两端分别位于下滑动面的下方;且所述上轴13与下轴14交替设置。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棚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梁架,两所述梁架相向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滑动梁,所述滑动梁沿梁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动梁上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沿滑动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滑动槽穿通滑动梁;所述滑动梁的上端面形成上滑动面,所述滑动梁的下端面形成下滑动面;所述梁架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沿梁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滑动槽穿通梁架;/n两所述梁架之间设置至少一组遮阳模组;所述遮阳模组包括设置于两梁架之间的定位轴及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两第一滑动槽内的拉动轴,所述拉动轴的端部由第二滑动槽伸出并与拉动装置连接;/n所述定位轴与拉动轴之间设置若干滑动轴,所述滑动轴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两第一滑动槽内;所述定位轴与相邻的滑动轴之间、相邻两滑动轴之间、所述拉动轴与相邻的滑动轴之间均设置有上轴或下轴;所述上轴的两端分别位于上滑动面的上方,所述下轴的两端分别位于下滑动面的下方;且所述上轴与下轴交替设置;/n所述上轴的两个端部均铰接有两根上转动杆,两根上转动杆分别与临近该上轴的定位轴和滑动轴铰接、或与临近该上轴的两滑动轴铰接、或与临近该上轴的滑动轴和拉动轴铰接;/n所述下轴的两个端部均铰接有两根下转动杆,两根下转动杆分别与临近该下轴的定位轴和滑动轴铰接、或与临近该下轴的两滑动轴铰接、或与临近该下轴的滑动轴和拉动轴铰接;/n在相对的上轴之间及相对的下轴之间设置遮阳网,所述遮阳网由定位轴侧延伸至拉动轴侧,且所述遮阳网与定位轴、拉动轴、滑动轴、上轴和下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棚遮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梁架,两所述梁架相向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滑动梁,所述滑动梁沿梁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动梁上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沿滑动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滑动槽穿通滑动梁;所述滑动梁的上端面形成上滑动面,所述滑动梁的下端面形成下滑动面;所述梁架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沿梁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滑动槽穿通梁架;
两所述梁架之间设置至少一组遮阳模组;所述遮阳模组包括设置于两梁架之间的定位轴及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两第一滑动槽内的拉动轴,所述拉动轴的端部由第二滑动槽伸出并与拉动装置连接;
所述定位轴与拉动轴之间设置若干滑动轴,所述滑动轴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两第一滑动槽内;所述定位轴与相邻的滑动轴之间、相邻两滑动轴之间、所述拉动轴与相邻的滑动轴之间均设置有上轴或下轴;所述上轴的两端分别位于上滑动面的上方,所述下轴的两端分别位于下滑动面的下方;且所述上轴与下轴交替设置;
所述上轴的两个端部均铰接有两根上转动杆,两根上转动杆分别与临近该上轴的定位轴和滑动轴铰接、或与临近该上轴的两滑动轴铰接、或与临近该上轴的滑动轴和拉动轴铰接;
所述下轴的两个端部均铰接有两根下转动杆,两根下转动杆分别与临近该下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农金旺北京农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