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棚架的组装式地梁,属于大棚技术领域,包括大棚主体,大棚主体地段位置固定连接有加固底座,大棚主体设置为三角状的框架结构,大棚主体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加固架,大棚主体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大棚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固板,大棚主体的顶端表面固定开设有开槽,加固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条。通过向内折角设置的加固底座,在将本装置进行安装的时候,有效的增强土壤和本装置的连接强度,通过套接连接大棚主体的加固架,有效的对大棚主体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在收到外部压力或者垂直向上的拉力时增强大棚主体的结构强度,和外部大棚框架的底端位置进行焊接连接,将本装置和大棚结构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棚架的组装式地梁
本技术涉及大棚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大棚架的组装式地梁。
技术介绍
大棚架被广泛用于作物的种植及其他应用中,对于种植来说,不同的种植环境或种植品种需要搭建不同大小、规格的大棚,但无论是何种大棚,都需要用到地梁和骨架,目前大多数大棚架采用焊接的方式,回收率低,其搭建过程十分依赖于焊接技术人员,搭建不方便且成本较高;少数采用的组装式的大棚架仍然采用传统的泥土掩埋或水泥浇筑等固定方式固定在地面上,不可随意拆撤且采用泥土掩埋固定方式的大棚架抓地力不牢,遇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容易被损坏,造成作物被损以及后期维修等后果,给用户带来极大地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背景中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大棚架的组装式地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大棚主体,大棚主体地段位置固定连接有加固底座,大棚主体设置为三角状的框架结构,大棚主体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加固架,大棚主体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大棚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固板,大棚主体的顶端表面固定开设有开槽,加固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条,连接条对应开槽设置,大棚主体的顶端位置固定设置有内凹区域。优选的,所述加固底座位于大棚主体结构的底端两侧位置,且呈横向的“L”状设置。优选的,所述加固底座长度设置为大棚主体底端长度的三分之一,加固底座为单独加工的钢部件,和大棚主体框架结构进行焊接。优选的,所述加固架呈三角设置,在大棚主体的表面位置设置多个,且通过内侧位置的连接条和大棚主体表面位置的开槽配套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套成双设置,且固定套设置为弧形板。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的内侧底端位置设置为半圆状状,顶端呈内凹弧形设置,且固定套的底端嵌入在开槽中。优选的,所述加固板在大棚主体的内侧位置呈向内倾斜设置,加固板呈半圆柱设置,且内端表面设置有螺纹。优选的,所述内凹区域位于固定套之间,设置为竖向的弧形内凹区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棚架的组装式地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种大棚架的组装式地梁,通过向内折角设置的加固底座,在将本装置进行安装的时候,有效的增强土壤和本装置的连接强度。2、该种大棚架的组装式地梁,通过套接连接大棚主体的加固架,有效的对大棚主体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在收到外部压力或者垂直向上的拉力时增强大棚主体的结构强度。3、该种大棚架的组装式地梁,通过固定套,和外部大棚框架的底端位置进行焊接连接,将本装置和大棚结构进行固定。4、该种大棚架的组装式地梁,通过加固板,有效的加强大棚主体结构的框架强度,同时在使用人员使用外部连接索的时候,增强与其之间的摩擦。5、该种大棚架的组装式地梁,通过内凹区域,在将大棚框架和本装置进行连接的时候,贴合大棚框架连接柱位置,有利于两者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连接结构分解图。图1-2中:1-大棚主体,2-加固架,3-固定套,4-加固底座,5-加固板,6-开槽,7-连接条,8-内凹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大棚架的组装式地梁,包括大棚主体1,大棚主体1地段位置固定连接有加固底座4,大棚主体1设置为三角状的框架结构,大棚主体1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加固架2,大棚主体1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3,大棚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固板5,大棚主体1的顶端表面固定开设有开槽6,加固架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条7,连接条7对应开槽6设置,大棚主体1的顶端位置固定设置有内凹区域8。本实施例中,加固底座4位于大棚主体1结构的底端两侧位置,且呈横向的“L”状设置。本实施例中,加固底座4长度设置为大棚主体1底端长度的三分之一,加固底座4为单独加工的钢部件,和大棚主体1框架结构进行焊接,通过向内折角设置的加固底座4,在将本装置进行安装的时候,有效的增强土壤和本装置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加固架2呈三角设置,在大棚主体1的表面位置设置多个,且通过内侧位置的连接条7和大棚主体1表面位置的开槽6配套连接,通过套接连接大棚主体1的加固架2,有效的对大棚主体1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在收到外部压力或者垂直向上的拉力时增强大棚主体1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固定套3成双设置,且固定套3设置为弧形板。本实施例中,固定套3的内侧底端位置设置为半圆状状,顶端呈内凹弧形设置,且固定套3的底端嵌入在开槽6中,通过固定套3,和外部大棚框架的底端位置进行焊接连接,将本装置和大棚结构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加固板5在大棚主体1的内侧位置呈向内倾斜设置,加固板5呈半圆柱设置,且内端表面设置有螺纹,通过加固板5,有效的加强大棚主体1结构的框架强度,同时在使用人员使用外部连接索的时候,增强与其之间的摩擦。本实施例中,内凹区域8位于固定套3之间,设置为竖向的弧形内凹区域,通过内凹区域8,在将大棚框架和本装置进行连接的时候,贴合大棚框架连接柱位置,有利于两者连接。在使用本技术一种大棚架的组装式地梁时,首先,使用人员通过位于大棚主体1顶端两侧位置的固定套3和外部大棚钢结构框架进行焊接或者使用外部连接部件将两者进行固定连接,之后使用人员将本装置掩埋在安装区域,在进行掩埋的过程中,呈“L”状设置的加固底座4和大棚主体1的框架结构加固和土壤的连接强度,在使用人员需要使用连接绳索或者钢索对地梁和大棚钢结构框架进行加固的时候,使连接绳索或者钢索穿过大棚主体1框架内部,和加固板5接触,增加连接索和大棚主体1框架结构的摩擦,从而进行加固连接。以上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棚架的组装式地梁,包括大棚主体(1),其特征在于:大棚主体(1)地段位置固定连接有加固底座(4),大棚主体(1)设置为三角状的框架结构,大棚主体(1)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加固架(2),大棚主体(1)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3),大棚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固板(5),大棚主体(1)的顶端表面固定开设有开槽(6),加固架(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条(7),连接条(7)对应开槽(6)设置,大棚主体(1)的顶端位置固定设置有内凹区域(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棚架的组装式地梁,包括大棚主体(1),其特征在于:大棚主体(1)地段位置固定连接有加固底座(4),大棚主体(1)设置为三角状的框架结构,大棚主体(1)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加固架(2),大棚主体(1)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3),大棚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固板(5),大棚主体(1)的顶端表面固定开设有开槽(6),加固架(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条(7),连接条(7)对应开槽(6)设置,大棚主体(1)的顶端位置固定设置有内凹区域(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架的组装式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底座(4)位于大棚主体(1)结构的底端两侧位置,且呈横向的“L”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任意一项所述的大棚架的组装式地梁,其特征在于:所加固底座(4)长度设置为大棚主体(1)底端长度的三分之一,加固底座(4)为单独加工的钢部件,和大棚主体(1)框架结构进行焊接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千梅,
申请(专利权)人:孙千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