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土壤种子库培养箱。所述土壤种子库培养箱包括箱体;顶盖,所述顶盖铰接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顶盖和所述箱体相适配;滴液管,所述滴液管固定安装在所述顶盖的两侧内壁上;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滴液管的顶部,所述进水管的顶端延伸至所述顶盖外;软管,所述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管的顶部;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底部;多个框架,多个所述框架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多个隔网,多个所述隔网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框架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壤种子库培养箱具有具有使用方便、放置培养盒多、且便于进行滴灌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种子库培养箱
本技术涉及培养箱
,尤其涉及一种土壤种子库培养箱。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对于传统蔬菜种子的培育主要采用苗圃土地直接培养的方式,这样需要大量的土地进行培育,而在当今这种土地价值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无疑造成了极大的成本,并且传统的土地培养方式对于种子的培养管理十分麻烦,并且也不利于保持种子的最佳培养条件,对种子的培养周期长,发芽率也较低,特别是对某些花卉的培养,需要更加合适的培养条件,因此需要使用培养箱进行培育。然而,传统的培养箱大多只能进行一种种子进行培养,使用单个培养盒,且在培养时需要经常滴灌培养液,挨个滴灌较为麻烦,因此培养效率较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土壤种子库培养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使用方便、放置培养盒多、且便于进行滴灌的土壤种子库培养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土壤种子库培养箱包括:箱体;顶盖,所述顶盖铰接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顶盖和所述箱体相适配;滴液管,所述滴液管固定安装在所述顶盖的两侧内壁上;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滴液管的顶部,所述进水管的顶端延伸至所述顶盖外;软管,所述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管的顶部;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底部;多个框架,多个所述框架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多个隔网,多个所述隔网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框架的内壁上;多个分层装置,多个所述分层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多个所述分层装置分别和多个所述框架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分层装置包括复位槽、滑块、凹槽、轴承和螺杆,所述复位槽开设在所述箱体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复位槽内,所述滑块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箱体内,所述滑块的顶部和所述框架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滑块的另一侧,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螺杆螺纹安装在所述复位槽远离所述框架的一侧内壁上,所述螺杆靠近所述框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凹槽内,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在所述螺杆上。优选的,所述螺杆远离所述滑块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外并固定安装有拧块。优选的,所述复位槽远离所述框架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的外螺纹和所述螺纹孔的内螺纹相旋合。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和所述排水管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呈矩形阵列分布。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内设有玻璃。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土壤种子库培养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土壤种子库培养箱,能够放置多个框架和隔网组和成的培养盒,安装拆卸较为方便,同时在培养时便于进行统一渗透滴灌,减少拆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土壤种子库培养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土壤种子库培养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中标号:1、箱体,2、顶盖,3、滴液管,4、进水管,5、软管,6、排水管,7、框架,8、隔网,9、复位槽,10、滑块,11、凹槽,12、轴承,13、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土壤种子库培养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土壤种子库培养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土壤种子库培养箱包括:箱体1;顶盖2,所述顶盖2铰接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所述顶盖2和所述箱体1相适配;滴液管3,所述滴液管3固定安装在所述顶盖2的两侧内壁上;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固定安装在所述滴液管3的顶部,所述进水管4的顶端延伸至所述顶盖2外;软管5,所述软管5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管4的顶部;排水管6,所述排水管6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底部;多个框架7,多个所述框架7均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多个隔网8,多个所述隔网8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框架7的内壁上;多个分层装置,多个所述分层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多个所述分层装置分别和多个所述框架7相适配。所述分层装置包括复位槽9、滑块10、凹槽11、轴承12和螺杆13,所述复位槽9开设在所述箱体1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滑块10滑动安装在所述复位槽9内,所述滑块10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箱体1内,所述滑块10的顶部和所述框架7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凹槽11开设在所述滑块10的另一侧,所述轴承12设置在所述凹槽11内,所述螺杆13螺纹安装在所述复位槽9远离所述框架7的一侧内壁上,所述螺杆13靠近所述框架7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凹槽11内,所述轴承12的内圈固定套设在所述螺杆13上。所述螺杆13远离所述滑块1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1外并固定安装有拧块。所述复位槽9远离所述框架7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13的外螺纹和所述螺纹孔的内螺纹相旋合。所述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和所述排水管6相连通。所述箱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箱体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内设有玻璃。本技术提供的土壤种子库培养箱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放置种子时,打开顶盖2,取下上方的框架7,是框架7滑动脱离箱体1,之后旋转拧块,拧块转动时带动螺杆13转动,螺杆13转动时在螺纹孔的旋合下滑出箱体1,此时螺杆13带动轴承12的内圈旋转拉动滑块10在复位槽9内滑动,使滑块10脱离框架7,当两侧的滑块10都脱离对应的框架7后可取下对应的框架7,种好种子后按照顺序进行安装即可,在滴灌时,通过软管5进行进水,软管5的水通过排水管6进入到滴液管3内对多个框架7内的土壤进行滴灌,滴灌多余的水分通过排水管6排出收集。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土壤种子库培养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土壤种子库培养箱,能够放置多个框架7和隔网8组和成的培养盒,安装拆卸较为方便,同时在培养时便于进行统一渗透滴灌,减少拆卸工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种子库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n顶盖,所述顶盖铰接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顶盖和所述箱体相适配;/n滴液管,所述滴液管固定安装在所述顶盖的两侧内壁上;/n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滴液管的顶部,所述进水管的顶端延伸至所述顶盖外;/n软管,所述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管的顶部;/n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底部;/n多个框架,多个所述框架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n多个隔网,多个所述隔网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框架的内壁上;/n多个分层装置,多个所述分层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多个所述分层装置分别和多个所述框架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种子库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顶盖,所述顶盖铰接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顶盖和所述箱体相适配;
滴液管,所述滴液管固定安装在所述顶盖的两侧内壁上;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滴液管的顶部,所述进水管的顶端延伸至所述顶盖外;
软管,所述软管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管的顶部;
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底部;
多个框架,多个所述框架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多个隔网,多个所述隔网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框架的内壁上;
多个分层装置,多个所述分层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多个所述分层装置分别和多个所述框架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种子库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装置包括复位槽、滑块、凹槽、轴承和螺杆,所述复位槽开设在所述箱体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复位槽内,所述滑块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箱体内,所述滑块的顶部和所述框架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滑块的另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亭,董全民,杨晓霞,张春平,俞旸,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