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冲角网板作业姿态调整结构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4984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冲角网板作业姿态调整结构和方法,网板的上叉纲板外侧的前端部设有上叉纲板孔,上叉纲板连接链通过上叉纲板孔与上叉纲板连接,网板的下叉纲板外侧的前端部设有下叉纲板孔,下叉纲板连接链通过下叉纲板孔与下叉纲板连接,曳纲板外侧的中后部设有曳纲板孔,曳纲板连接链通过曳纲板孔与曳纲板连接,通过调节所述上叉纲板连接链、下叉纲板连接链和曳纲板连接链的有效拖曳长度对网板的作业冲角、前后倾姿态和内外倾姿态进行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调整网板使其获得较大的作业冲角,能够调整网板使其具有前后倾和内外倾,有利于提高网板的扩张力和作业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冲角网板作业姿态调整结构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拖网网板作业调整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冲角网板作业姿态调整结构和方法。
技术介绍
网板是连接于拖网网口两侧,具有水流作用下具备自扩张性能的拖网属具,用以将网口两侧扩张。网板的扩张力随着水流冲角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网板选择的作业冲角介于30°-40°,连接方法是前部的曳纲连接中间位置的曳纲板,后端2根叉纲连接网板的上下叉纲板,通过在叉纲板上开数个孔,上下叉纲连接不同的叉纲孔,来调节作业冲角,这种连接方法可适用于网板小冲角作业时(30°-35°)的连接。对于网板的临界冲角(升力系数最高值对应的冲角)较高的网板,为了获得更高的扩张力,有些网板的作业冲角选择甚至会超过40°,仅靠2根叉纲连接上下叉纲板的方法很难调整网板的作业冲角。网板作业时还具有前后倾和内外倾的姿态,特别对于底层拖网网板,网板具备一定的后倾(仰角),及外倾(向网板背面倾斜一定角度),可以提升网板的稳性,而仅靠后部的2根叉纲连接上下叉纲板也难以调整网板的作业姿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冲角网板作业姿态调整结构,包括网板、上叉纲板连接链(8)和下叉纲板连接链(9),所述网板的上叉纲板(1)外侧的前端部设有上叉纲板孔(2),所述上叉纲板连接链(8)通过上叉纲板孔(2)与上叉纲板(1)连接,所述网板的下叉纲板(5)外侧的前端部设有下叉纲板孔(6),所述下叉纲板连接链(9)通过下叉纲板孔(6)与下叉纲板(5)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曳纲板连接链(10),所述曳纲板(4)外侧的中后部设有曳纲板孔(7),所述曳纲板连接链(10)通过曳纲板孔(7)与曳纲板(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冲角网板作业姿态调整结构,包括网板、上叉纲板连接链(8)和下叉纲板连接链(9),所述网板的上叉纲板(1)外侧的前端部设有上叉纲板孔(2),所述上叉纲板连接链(8)通过上叉纲板孔(2)与上叉纲板(1)连接,所述网板的下叉纲板(5)外侧的前端部设有下叉纲板孔(6),所述下叉纲板连接链(9)通过下叉纲板孔(6)与下叉纲板(5)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曳纲板连接链(10),所述曳纲板(4)外侧的中后部设有曳纲板孔(7),所述曳纲板连接链(10)通过曳纲板孔(7)与曳纲板(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冲角网板作业姿态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叉纲板孔(2)、下叉纲板孔(6)和曳纲板孔(7)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王鲁民万荣张勋冯春雷朱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