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坡地中药种植用播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4921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17
一种新型坡地中药种植用播种装置,包括竖直的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底端封口,第一套筒内设置同轴的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内设置同轴的第一竖杆,第一套筒顶面转动连接第三套筒,第三套筒内侧面左右对称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一导轨,第一导轨上均设置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均通过第一横杆与第一竖杆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套筒内侧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左右对称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二导轨,第二导轨上均设置第二滑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人在用本装置进行播种的时候,能够无需弯腰即可将种子播种在土壤中,同时本装置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防止工人在坡度较陡的情况下也能够站稳,能够防止工人摔伤,适合大面积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坡地中药种植用播种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播种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坡地中药种植用播种装置。
技术介绍
一些中草药因为气候天气的原因,需要种植在一些坡地上,由于是种植在坡地上,所以传统的播种机器无法正常使用,这就需要人为的去弯腰播种,由于一些坡地地形复杂,人在弯腰的过程中很容易重心不稳而导致人摔倒,造成人员伤害,且在播种的过程中,需要反复的弯腰对人体的脊椎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现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工人在坡地上进行播种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坡地中药种植用播种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坡地中药种植用播种装置,包括竖直的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底端封口,第一套筒内设置同轴的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内设置同轴的第一竖杆,第一套筒顶面转动连接第三套筒,第三套筒内侧面左右对称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一导轨,第一导轨上均设置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均通过第一横杆与第一竖杆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套筒内侧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左右对称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二导轨,第二导轨上均设置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均通过第二横杆与第二套筒侧面固定连接,第一竖杆外侧面固定套装同轴的圆柱体,圆柱体外侧面通过轴承安装拨杆,第二套筒内侧面对应拨杆的位置处开设螺旋滑槽,拨杆伸入螺旋滑槽内,且拨杆侧面与螺旋滑槽侧面接触配合,拨杆可在螺旋滑槽内移动,第一套筒后侧面设置种子盛放装置,种子盛放装置能够将种子运送到第一竖杆与第二套筒之间,第一套筒外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套装第四套筒,第四套筒内壁与第一套筒外侧面固定连接,第四套筒内壁开设左右对称的L型通道,第一套筒外侧面对应L型通道的位置处均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外端与对应的L型通道一端固定密封连接,L型通道竖直的通道内设置活塞,活塞底端均固定安装第二竖杆,L型通道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均开设竖直的长条形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内穿过第三横杆,第三横杆侧面与对应的第二竖杆底端固定连接,第三横杆可在矩形通孔内上下移动,第四套筒外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套装水平的圆环,第三横杆外端均与圆环内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套筒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左右对称设置倾斜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一套筒侧面铰接连接,第一连杆另一端低于第一套筒底面,第一连杆侧面均通过第二连杆与圆环外侧面铰接连接,第一套筒底面对应第二套筒的位置处开设第二通孔,第二套筒底面固定安装倒置的圆台套筒,圆台套筒穿过第二通孔,第一竖杆底部伸出圆台套筒的底面,第一竖杆侧面与圆台套筒的小端开口处接触配合,第一竖杆底面为锥面,第一竖杆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沿周向方向开设等距离的数个楔形槽,第一套筒内侧面位于第一通孔的上方固定安装水平的圆板,圆板顶面对应第一竖杆的位置处开设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二竖杆侧面插接配合且连接处安装密封圈,圆板下方设置环形活塞,环形活塞外侧面与第一套筒内壁配合,环形活塞内侧面与第二竖杆侧面固定密封连接,环形活塞底面通过数根弹簧与第一套筒内壁底面固定连接,圆板与环形活塞之间和L型通道内充满液体,圆环通过连接结构与第三套筒外侧面连接,圆环向上移动时,能够带第三套筒转动,第三套筒顶部转动连接有竖直的开口朝下的圆柱形盒体。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坡地中药种植用播种装置,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圆环,圆环顶面左右对称固定安装第三竖杆,第三竖杆顶端均固定安装第四横杆,第三套筒侧面对应第四横杆的位置处均开设竖直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顶端均开设斜向上的弧形的第二凹槽,第四横杆一端伸入第一凹槽内,且第四横杆侧面与第一凹槽侧面接触配合。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坡地中药种植用播种装置,所述的第三竖杆侧面均插接配合安装第五套筒,第五套筒侧面均通过第三连杆与第一套筒侧面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坡地中药种植用播种装置,所述的第一连杆外端侧面开设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侧面通过螺纹连接螺栓,螺栓穿过螺纹通孔的一端固定安装挡板。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坡地中药种植用播种装置,所述的种子盛放装置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筒侧面固定安装盛放盒,盛放盒底面开设漏料孔,第一套筒侧面位于盛放盒的下方开设第四通孔,第二套筒侧面位于第四通孔的下方开设第五通孔,第四通孔内端通过软管与第五通孔外端固定连接,第四通孔外端通过管道与漏料孔外端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双手握住盒体向下移动,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作用下能够将第一竖杆插入土壤中,之后通过连接装置带动第三套筒转动,能够将种子带入土壤中,从而实现播种,具体使用时,首先在种子盛放装置中放入一定量的种子,之后种子进入到第二套筒和第一竖杆之间,之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种子在圆台套筒内堆积,此时有部分种子进入楔形槽内,之后将第一套筒向下移动,首先第一连杆的外端先与地面接触,在地面的作用下第一连杆绕与第一套筒的铰接点转动,第二连杆绕与第一连杆的铰接点转动的同时推动圆环向上移动,第一连杆转动至水平后,第一套筒底面与底面接触,同时圆环向上移动通过第二竖杆推动活塞向上移动,活塞向上移动使液体进入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在液压的作用下,环形活塞向下移动,弹簧被压缩,环形活塞向下移动带动第二套筒向下移动,第二套筒向下移动在圆柱体的作用下带动第一竖杆向下移动,此时第一竖杆向下移动插入土壤中,当圆环继续向上移动通过连接装置带动第三套筒转动,第三套筒转动通过第一导轨、第一滑块和第一横杆的作用下带动第一竖杆转动,第一竖杆转动带动圆柱体转动,在第二导轨、第二滑块和第二横杆的作用下,第二套筒无法相对于第一套筒自行转动,所以圆柱体转动的过程中在拨杆和在螺旋滑槽内移动使第一竖杆和第二套筒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此时第一竖杆底端从圆台套筒的底端伸出,故楔形槽带动种子移出,在重力的作用下,种子落在土壤中(如图2所示),之后向上移动本装置,此时在弹簧的作用下,环形活塞向上移动,环形活塞向上移动带动第二套筒向上移动,同时通过液压的作用,活塞向下移动,活塞向下移动通过第二竖杆和第三横杆带动圆环向下移动,圆环向下移动通过第二连杆使第一连杆绕与第一套筒的铰接点向下转动,圆环向下移动通过连接装置使第三套筒反向转动,第三套筒反向转动使第一竖杆同时转动,此时拨杆在螺旋滑槽内反向移动使第一竖杆和第二套筒之间发生反向位移,从而使第一竖杆重新收入圆台套筒中,使本装置恢复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从而方便进行下一次的播种;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设计巧妙,使用方便,省力,方便携带,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人在用本装置进行播种的时候,能够无需弯腰即可将种子播种在土壤中,同时本装置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防止工人在坡度较陡的情况下也能够站稳,能够防止工人摔伤,适合大面积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1的Ⅰ处放大图;图5为图1的Ⅱ处放大图。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坡地中药种植用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的第一套筒(1),第一套筒(1)底端封口,第一套筒(1)内设置同轴的第二套筒(2),第二套筒(2)内设置同轴的第一竖杆(3),第一套筒(1)顶面转动连接第三套筒(4),第三套筒(4)内侧面左右对称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一导轨(5),第一导轨(5)上均设置第一滑块(6),第一滑块(6)均通过第一横杆(7)与第一竖杆(3)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套筒(1)内侧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左右对称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二导轨(8),第二导轨(8)上均设置第二滑块(9),第二滑块(9)均通过第二横杆(10)与第二套筒(2)侧面固定连接,第一竖杆(3)外侧面固定套装同轴的圆柱体(11),圆柱体(11)外侧面通过轴承安装拨杆(44),第二套筒(2)内侧面对应拨杆(44)的位置处开设螺旋滑槽(45),拨杆(44)伸入螺旋滑槽(45)内,且拨杆(44)侧面与螺旋滑槽(45)侧面接触配合,拨杆(44)可在螺旋滑槽(45)内移动,第一套筒(1)后侧面设置种子盛放装置,种子盛放装置能够将种子运送到第一竖杆(3)与第二套筒(2)之间,第一套筒(1)外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套装第四套筒(12),第四套筒(12)内壁与第一套筒(1)外侧面固定连接,第四套筒(12)内壁开设左右对称的L型通道(13),第一套筒(1)外侧面对应L型通道(13)的位置处均开设第一通孔(14),第一通孔(14)外端与对应的L型通道(13)一端固定密封连接,L型通道(13)竖直的通道内设置活塞(15),活塞(15)底端均固定安装第二竖杆(16),L型通道(13)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均开设竖直的长条形矩形通孔(17),矩形通孔(17)内穿过第三横杆(18),第三横杆(18)侧面与对应的第二竖杆(16)底端固定连接,第三横杆(18)可在矩形通孔(17)内上下移动,第四套筒(12)外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套装水平的圆环(19),第三横杆(18)外端均与圆环(19)内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套筒(1)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左右对称设置倾斜的第一连杆(20),第一连杆(20)一端与第一套筒(1)侧面铰接连接,第一连杆(20)另一端低于第一套筒(1)底面,第一连杆(20)侧面均通过第二连杆(21)与圆环(19)外侧面铰接连接,第一套筒(1)底面对应第二套筒(2)的位置处开设第二通孔(22),第二套筒(2)底面固定安装倒置的圆台套筒(23),圆台套筒(23)穿过第二通孔(22),第一竖杆(3)底部伸出圆台套筒(23)的底面,第一竖杆(3)侧面与圆台套筒(23)的小端开口处接触配合,第一竖杆(3)底面为锥面,第一竖杆(3)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沿周向方向开设等距离的数个楔形槽(24),第一套筒(1)内侧面位于第一通孔(14)的上方固定安装水平的圆板(25),圆板(25)顶面对应第一竖杆(3)的位置处开设第三通孔(26),第三通孔(26)与第二竖杆(2)侧面插接配合且连接处安装密封圈,圆板(5)下方设置环形活塞(27),环形活塞(27)外侧面与第一套筒(1)内壁配合,环形活塞(27)内侧面与第二竖杆(2)侧面固定密封连接,环形活塞(27)底面通过数根弹簧(28)与第一套筒(1)内壁底面固定连接,圆板(25)与环形活塞(27)之间和L型通道(13)内充满液体,圆环(19)通过连接结构与第三套筒(4)外侧面连接,圆环(19)向上移动时,能够带第三套筒(4)转动,第三套筒(4)顶部转动连接有竖直的开口朝下的圆柱形盒体(2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坡地中药种植用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的第一套筒(1),第一套筒(1)底端封口,第一套筒(1)内设置同轴的第二套筒(2),第二套筒(2)内设置同轴的第一竖杆(3),第一套筒(1)顶面转动连接第三套筒(4),第三套筒(4)内侧面左右对称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一导轨(5),第一导轨(5)上均设置第一滑块(6),第一滑块(6)均通过第一横杆(7)与第一竖杆(3)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套筒(1)内侧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左右对称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二导轨(8),第二导轨(8)上均设置第二滑块(9),第二滑块(9)均通过第二横杆(10)与第二套筒(2)侧面固定连接,第一竖杆(3)外侧面固定套装同轴的圆柱体(11),圆柱体(11)外侧面通过轴承安装拨杆(44),第二套筒(2)内侧面对应拨杆(44)的位置处开设螺旋滑槽(45),拨杆(44)伸入螺旋滑槽(45)内,且拨杆(44)侧面与螺旋滑槽(45)侧面接触配合,拨杆(44)可在螺旋滑槽(45)内移动,第一套筒(1)后侧面设置种子盛放装置,种子盛放装置能够将种子运送到第一竖杆(3)与第二套筒(2)之间,第一套筒(1)外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套装第四套筒(12),第四套筒(12)内壁与第一套筒(1)外侧面固定连接,第四套筒(12)内壁开设左右对称的L型通道(13),第一套筒(1)外侧面对应L型通道(13)的位置处均开设第一通孔(14),第一通孔(14)外端与对应的L型通道(13)一端固定密封连接,L型通道(13)竖直的通道内设置活塞(15),活塞(15)底端均固定安装第二竖杆(16),L型通道(13)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均开设竖直的长条形矩形通孔(17),矩形通孔(17)内穿过第三横杆(18),第三横杆(18)侧面与对应的第二竖杆(16)底端固定连接,第三横杆(18)可在矩形通孔(17)内上下移动,第四套筒(12)外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套装水平的圆环(19),第三横杆(18)外端均与圆环(19)内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套筒(1)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左右对称设置倾斜的第一连杆(20),第一连杆(20)一端与第一套筒(1)侧面铰接连接,第一连杆(20)另一端低于第一套筒(1)底面,第一连杆(20)侧面均通过第二连杆(21)与圆环(19)外侧面铰接连接,第一套筒(1)底面对应第二套筒(2)的位置处开设第二通孔(22),第二套筒(2)底面固定安装倒置的圆台套筒(23),圆台套筒(23)穿过第二通孔(22),第一竖杆(3)底部伸出圆台套筒(23)的底面,第一竖杆(3)侧面与圆台套筒(23)的小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杰王洁贾倩白晓平邢玉伟杨斌冯瑞云梅超李盛李广信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