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制造方法和锂离子二次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2634886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46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10)具备电极活性物质层(11)和设置在电极活性物质层(11)的表面上的绝缘层(12),其中,绝缘层(12)包含绝缘性微粒和绝缘层用粘合剂。绝缘层(12)与电极活性物质层(11)的界面(12A)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计算而得到的粗糙度为2μ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制造方法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绝缘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制造方法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用于电力储存的大型固定用电源、电动车用等的电源而得到利用,近年电池的小型化和薄型化的研究得到了进展。锂离子二次电池通常具备在金属箔的表面形成电极活性物质层而得的两电极和配置在两电极之间的隔膜。隔膜发挥防止两电极间的短路、保持电解液的功能。以往,为了使锂离子二次电池例如在隔膜发生收缩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具有良好的短路抑制功能,而探讨了在电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设置多孔质的绝缘层。就绝缘层而言,已知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将包含绝缘性微粒、粘合剂和溶剂的绝缘层用浆料涂布在电极活性物质层上并干燥而形成绝缘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6/104782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就以往的绝缘层而言,绝缘层带来的短路抑制效果有时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提高短路抑制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具备电极活性物质层和设置于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上的绝缘层,其中,/n所述绝缘层包含绝缘性微粒和绝缘层用粘合剂,/n所述绝缘层与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的界面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计算而得到的粗糙度为2μm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206 JP 2018-019659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具备电极活性物质层和设置于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上的绝缘层,其中,
所述绝缘层包含绝缘性微粒和绝缘层用粘合剂,
所述绝缘层与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的界面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计算而得到的粗糙度为2μ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中,
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1~1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中,
所述绝缘层具有多孔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中,
所述绝缘层用粘合剂包含第1粘合剂,所述第1粘合剂是选自聚偏二氟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和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中的至少1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中,
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为负极活性物质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中,
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层包含电极活性物质和电极用粘合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中,
所述电极用粘合剂包含第2粘合剂,所述第2粘合剂是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的钠盐和聚乙烯醇中的至少1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西利绘奥田宽大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