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形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886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46
电池(10)包括:容纳卷绕型的电极体(11)的有底筒状的外装罐(51)、和按照堵住外装罐的开口部(53a)的方式在开口部隔着第1绝缘部件安装的第1极端子。第1极板具有由导电材料形成的第1芯体、和第1活性物质层,第1芯体的第1极端子侧的一边部从第1活性物质层的第1极端子侧的一边导出从而形成第1导出部,第1导出部包含向电极体的内周侧或外周侧弯曲而成的第1弯曲部(16)。第1极集电板的第1面接触第1弯曲部的第1极端子侧面,第1极端子与第1极集电板的第2面直接、或隔着导电部件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圆筒形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卷绕型的电极体的圆筒形电池。
技术介绍
圆筒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等电池通过以下方式而构成,具备正极与负极隔着间隔件卷绕成旋涡状而成的卷绕型的电极体,电极体容纳于外包装体。构成电极体的正极板和负极板上,连接有集电引线,正极板和负极板分别经由集电引线与封口体、外装罐等连接。另一方面,在使用集电引线的情况下,存在与极板的连接路径变少而电池的内部电阻变高的可能性。为了降低电池的内部电阻,可以想到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成那样,在电极体的端面的极板的端边接合集电板。该构成在镍-镉电池中,正极板的芯体部分的端边比电极体的其它部分向外包装体的开口侧突出,正极集电板通过电阻焊接而接合于其端边。正极集电板与堵住外包装体的开口的封口体连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22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成在像镍-镉电池那样使用厚且刚性高的芯体的情况下认为是有效的,但在像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那样使用薄且刚性低的芯体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筒形电池,其具备:/n卷绕型的电极体,所述卷绕型的电极体由至少1个第1极板与至少1个第2极板隔着间隔件卷绕而成;/n外装罐,所述外装罐容纳所述电极体且为有底筒状;和/n第1极端子,所述第1极端子按照堵住所述外装罐的开口部的方式隔着第1绝缘部件被安装在所述开口部,/n所述第1极板具有由导电材料形成的第1芯体、和在所述第1芯体上形成的第1活性物质层,所述第1芯体的所述第1极端子侧的一边部被从所述第1活性物质层的所述第1极端子侧的一边导出,从而形成第1导出部,/n所述第1导出部包含向所述电极体的内周侧或外周侧弯曲而成的第1弯曲部,/n第1极集电板的第1面接触所述第1弯曲部的所述第1极端子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06 JP 2018-0738401.一种圆筒形电池,其具备:
卷绕型的电极体,所述卷绕型的电极体由至少1个第1极板与至少1个第2极板隔着间隔件卷绕而成;
外装罐,所述外装罐容纳所述电极体且为有底筒状;和
第1极端子,所述第1极端子按照堵住所述外装罐的开口部的方式隔着第1绝缘部件被安装在所述开口部,
所述第1极板具有由导电材料形成的第1芯体、和在所述第1芯体上形成的第1活性物质层,所述第1芯体的所述第1极端子侧的一边部被从所述第1活性物质层的所述第1极端子侧的一边导出,从而形成第1导出部,
所述第1导出部包含向所述电极体的内周侧或外周侧弯曲而成的第1弯曲部,
第1极集电板的第1面接触所述第1弯曲部的所述第1极端子侧面,所述第1极端子与所述第1极集电板的第2面直接、或隔着导电部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形电池,其中,
所述外装罐在所述开口部侧部分包含按照向内周侧膨出的方式形成的膨出部,
在所述第1极集电板的所述第2面的外周侧配置有环状的第2绝缘部件,
由所述第1弯曲部与所述膨出部夹着所述第2绝缘部件和所述第1极集电板,所述第1极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井夏彦山本谕出口正树山本泰右上田敦史竹内正信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