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4844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45
一种差动装置,通过一对壳体半体来分开构成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C)由在使各自的开口端部于轴向上相互对置的状态下彼此结合的一对壳体半体(C1、C2)分开构成,至少一个壳体半体(C2)的内周面(C2i)通过使被加工物的旋转轴线(CL)与差速器壳体(C)的旋转轴线(第1轴线X1)一致的车削加工而形成,一个壳体半体(C2)具有壁部(W2),其外侧面(ws)的位置被规定成使得贯穿一个壳体半体(C2)的内外的油孔(61)通过所述车削加工而形成。由此,利用针对一个壳体半体的内周面的车削加工,能够无追加加工地形成壳体半体的油孔,能够从该油孔将差速器壳体内的润滑油顺畅地排出到差速器壳体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差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差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下述的差动装置,其具有:能够绕第1轴线旋转的中空的差速器壳体;收纳在差速器壳体内的差速器机构;能够将润滑油从外部导入到差速器壳体内的润滑油导入单元;以及与差速器壳体的外周的凸缘部结合、并与和动力源相连的驱动齿轮啮合的齿圈,差速器机构具有:配置于与第1轴线垂直的第2轴线上、且支承于差速器壳体的小齿轮轴;自如旋转地支承于小齿轮轴的小齿轮;以及与小齿轮啮合且能够绕第1轴线旋转的一对侧面齿轮。本专利技术和本说明书中,所谓“轴向”是差速器壳体的轴向(即沿着第1轴线的方向),此外所谓“径向”是差速器壳体的径向(即以第1轴线为中心线的圆的半径方向),此外所谓“周向”是差速器壳体的周向(即以第1轴线为中心线的圆的圆周方向)。
技术介绍
例如,像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已知通过由各自的开放端面为结合面而相互结合的一对壳体半体分开构成上述差动装置的差速器壳体的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4-380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动装置,其具有:/n中空的差速器壳体(C),其能够绕第1轴线(X1)旋转;/n差速器机构(20),其收纳在所述差速器壳体(C)内;/n润滑油导入单元(15、16),其能够从外部向所述差速器壳体(C)内导入润滑油;以及/n齿圈(R),其与所述差速器壳体(C)的外周的凸缘部(Cf)结合,与和动力源相连的驱动齿轮(8)啮合,/n所述差速器机构(20)具有:小齿轮轴(21),其配置于与所述第1轴线(X1)垂直的第2轴线(X2)上,且支承于所述差速器壳体(C);小齿轮(22),其能够绕所述小齿轮轴(21)自如旋转;以及一对侧面齿轮(23),其与所述小齿轮(22)啮合,能够绕所述第1轴线(X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9 JP 2018-0645081.一种差动装置,其具有:
中空的差速器壳体(C),其能够绕第1轴线(X1)旋转;
差速器机构(20),其收纳在所述差速器壳体(C)内;
润滑油导入单元(15、16),其能够从外部向所述差速器壳体(C)内导入润滑油;以及
齿圈(R),其与所述差速器壳体(C)的外周的凸缘部(Cf)结合,与和动力源相连的驱动齿轮(8)啮合,
所述差速器机构(20)具有:小齿轮轴(21),其配置于与所述第1轴线(X1)垂直的第2轴线(X2)上,且支承于所述差速器壳体(C);小齿轮(22),其能够绕所述小齿轮轴(21)自如旋转;以及一对侧面齿轮(23),其与所述小齿轮(22)啮合,能够绕所述第1轴线(X1)自如旋转,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速器壳体(C)包含一对壳体半体(C1、C2、C2’),所述一对壳体半体(C1、C2、C2’)在使各自的开口端部于轴向上相互对置的状态下彼此结合,
至少一个所述壳体半体(C2、C2’)的内周面(C2i)通过使被加工物的旋转轴线(CL)与所述第1轴线(X1)一致的车削加工而形成,所述一个壳体半体(C2、C2’)具有壁部(W2、W2’),所述壁部(W2、W2’)的外侧面(ws、ws’)的位置被规定成使得贯穿该一个壳体半体(C2、C2’)的内外的油孔(61、71)通过所述车削加工而形成。


2.一种差动装置,其具有:
中空的差速器壳体(C),其能够绕第1轴线(X1)旋转;
差速器机构(20),其收纳于所述差速器壳体(C)内;
润滑油导入单元(15、16),其能够从外部向所述差速器壳体(C)内导入润滑油;以及
齿圈(R),其与所述差速器壳体(C)的外周的凸缘部(Cf)结合,与和动力源相连的驱动齿轮(8)啮合,
所述差速器机构(20)具有:小齿轮轴(21),其配置于与所述第1轴线(X1)垂直的第2轴线(X2)上,且支承于所述差速器壳体(C);小齿轮(22),其能够绕所述小齿轮轴(21)自如旋转;以及一对侧面齿轮(23),其与所述小齿轮(22)啮合,能够绕所述第1轴线(X1)自如旋转,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速器壳体(C)包含一对壳体半体(C1、C2、C2’),所述一对壳体半体(C1、C2、C2’)在使各自的开口端部于轴向上相互对置的状态下彼此结合,
至少一个所述壳体半体(C2、C2’)的内周面(C2i)通过使被加工物的旋转轴线(C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田裕久
申请(专利权)人: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