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825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44
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A),包括0.1至10质量份的在(B1)双酚A和(B2)聚亚烷基二醇之间具有碳酸酯键合的聚碳酸酯共聚物(B)、和0.005至0.5质量份的磷系稳定剂(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更具体地涉及表现优异耐冲击性、具有良好色相并且在成形时产生极少的气体生成和模具污染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通过成形所述组合物来获得的成形品。
技术介绍
为了实现薄型化、轻量化、省力化和高分辨率化的要求,用于个人电脑、移动电话等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平面光源装置。另外,为了实现将入射光均匀且有效地引导至液晶显示侧的效果,这样的平面光源装置是其中一个表面设置有具有均匀斜面的楔形截面的导光板或平板形状的导光板的装置。另外,通过在导光板的表面形成凹凸图案来赋予光散射功能。这类导光板可通过热塑性树脂的注射成形来获得,并且通过转印形成在镶块模(insertdie)的表面上的凹凸部来赋予凹凸图案。在过去,导光板由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树脂材料形成,但在最近几年,存在投影更鲜明图像的显示装置的需求,并且由于光源附近产生的热,机器装置内温度趋于增加,常规的树脂材料正在被表现较高耐热性的聚碳酸酯树脂材料所代替。聚碳酸酯树脂表现优异机械性能、热性能、电性能和耐候性,但表现比PMMA等更低的透光率,因此在由聚碳酸酯树脂导光板和光源构成平面光源的情况中,发生例如低亮度等问题。另外,近年来存在导光板的入射部和远离入射部的位置之间的色度差小的需求,但聚碳酸酯树脂比PMMA更容易遭受例如黄变等问题。专利文献1提出通过添加丙烯酸树脂和脂环族环氧化合物来改进透光率和亮度的方法,专利文献2提出通过将聚碳酸酯树脂的末端改性并增加导光板的凹凸部的转印性来改进亮度的方法,和专利文献3提出通过引入具有脂肪族部分(segment)的共聚酯碳酸酯(copolyestercarbonate)以改进转印性来改进亮度的方法。然而,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方法通过添加丙烯酸系树脂来实现色相的改进,但是光线透过率和亮度由于白浊(whiteturbidness)的出现而无法升高,并且添加脂环族环氧化合物可改进透过率,但是无法辨认到色相改进效果。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的情况下,可预期流动性和转印性改进的有利效果,但是出现耐热性降低的问题。然而,在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等热塑性树脂中共混聚乙二醇、或聚(2-甲基)乙二醇等是已知的特征,并且专利文献4公开包含前述的耐γ线照射性(γ-radiationresistant)的聚碳酸酯树脂,并且专利文献5公开包含PMMA等并且表现优异抗静电性和表面外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另外,专利文献6提出通过共混由直链烷基构成的聚亚烷基二醇来改进透过率和色相。通过共混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可看到透过率和黄变度(黄变指数:YI)的改进。此外,专利文献7公开通过使用由聚亚烷基二醇的二酯化(diesterification)而获得的二醇作为原料(共聚单体)来产生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方法,但在该聚碳酸酯共聚物中,通过聚亚烷基二醇的二酯化而获得的二醇是不稳定的,所述聚碳酸酯共聚物在耐冲击性方面为不足的、并且其色相和耐热变色性也不良。特别地在近年来,对于例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等便携式终端中的例如导光板等光学组件非常迅速地进行着薄壁化和大型化的趋势,并且已需求高料筒温度和高注射速度来成形导光板。因此,成形时的气体生成量增加并且已发生例如容易地发生模具污染等问题。因此,用于成形这样的产品的树脂组合物不仅需要优异的光学特性,还需要在高温注射成形期间由气体生成导致的模具污染低、以及优异的耐冲击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15836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1-20891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1-21533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平01-22959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平09-227785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许5699188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开2006-0164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具有良好色相、表现优异耐冲击性、并且在成形时产生极少的气体生成和模具污染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作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反复进行的深入研究的结果,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将常规的聚碳酸酯树脂与特定量的磷系稳定剂和在双酚A和聚亚烷基二醇之间具有碳酸酯键合的特定聚碳酸酯共聚物共混,可以获得表现优异耐冲击性、具有良好色相并且在成形时产生极少的气体生成和模具污染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以下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成形品。[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A),含有0.1至10质量份的在(B1)双酚A和(B2)聚亚烷基二醇之间具有碳酸酯键合的聚碳酸酯共聚物(B)、和0.005至0.5质量份的磷系稳定剂(C)。[2]根据上述[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构成聚碳酸酯共聚物(B)的(B2)聚亚烷基二醇的数均分子量(Mn)为500至4,000。[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聚碳酸酯共聚物(B)的重均分子量(Mw)为5,000至40,000。[4]根据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构成聚碳酸酯共聚物(B)的(B1)双酚A和(B2)聚亚烷基二醇的质量比例为,相对于组分(B1)和(B2)的总计100质量%,组分(B1)的比例为5质量%以上且小于50质量%,并且组分(B2)的比例为大于50质量%且95质量%以下。[5]根据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构成聚碳酸酯共聚物(B)的(B2)聚亚烷基二醇是由四亚甲基醚单元构成的聚亚烷基二醇。[6]根据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进一步以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A)为0.0005至0.2质量份的量含有环氧化合物(D)和/或氧杂环丁烷化合物(E)。[7]一种根据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成形品。[8]根据上述[7]所述的成形品,其为光学组件。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表现优异耐冲击性、具有良好色相并且在成形时产生极少的气体生成和模具污染,包含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成形品表现优异耐冲击性并且特别适合用作具有良好色相的光学组件。附图说明[图1]图1是用于评价实施例中的模具污染的滴形模具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使用实施方案、实施例等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此外,除非另外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书中,符号“-”(或数值之间的“至”)意指包括符号前后记载的数值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A),含有0.1至10质量份的在(B1)双酚A和(B2)聚亚烷基二醇之间具有碳酸酯键合的聚碳酸酯共聚物(B)、和0.005至0.5质量份的磷系稳定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A),含有0.1至10质量份的在(B1)双酚A和(B2)聚亚烷基二醇之间具有碳酸酯键合的聚碳酸酯共聚物(B)、和0.005至0.5质量份的磷系稳定剂(C)。/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7 JP 2018-060621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A),含有0.1至10质量份的在(B1)双酚A和(B2)聚亚烷基二醇之间具有碳酸酯键合的聚碳酸酯共聚物(B)、和0.005至0.5质量份的磷系稳定剂(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构成所述聚碳酸酯共聚物(B)的所述(B2)聚亚烷基二醇的重均分子量(Mw)为600至8,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碳酸酯共聚物(B)的重均分子量(Mw)为5,000至40,00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构成所述聚碳酸酯共聚物(B)的所述(B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田惠介原田英文矶部刚彦下川敬辅田口惇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