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捕捉装置具备:容器部;设置于容器部的侧面,使水流入容器部内的入口部;设置在比入口部靠上方的位置,使水向容器部外流出的出口部;在入口部的相向位置从入口部分离地配置,阻挡流入到容器部内的水的流动的网状物;以及设置在比入口部靠下方的位置且容器部的底部,通过重力的作用来捕捉被网状物阻挡的水中含有的异物的捕捉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异物捕捉装置以及具备异物捕捉装置的水循环回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捕捉水中含有的异物的异物捕捉装置以及具备异物捕捉装置的水循环回路。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针对空调/制冷制热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在自然界中,若在接近的两个流体之间产生温度差,则会产生沿着温度梯度的热移动。需要说明的是,该情况下的流体是指液体和气体。热交换器是意图利用该热移动对任意的流体进行加热或冷却而设计的。热交换器通过在两个流体之间夹着导热系数高的金属作为传热面来防止流体的混合,实现效率好的热交换。热交换器有很多种类,有多管式、线圈式、双重管式、板式、螺旋式等。进行热交换的流体一般被称为热介质或制冷剂,主要使用碳氟化合物、氨等。在空调/制冷制热设备中,存在具有使用水作为热介质的热交换器的产品,这样的产品被称为水热交换器。若在具有包括水热交换器在内的循环回路的产品上连接铁制部件,则循环水中的溶解氧作为氧化剂起作用,引起氧化反应,有时会生锈。另外,在对具有包括水热交换器在内的循环回路的产品进行施工时,金属粉也有时会残留在流路内。这样,若在水循环回路内存在锈、金属粉等异物,则有时会附着于热交换器而使热交换效率降低,或对水循环回路中的部件造成损伤。因此,需要从空调/制冷制热设备的水循环回路中的循环水中除去异物。以往,提出了在核反应堆的供水配管内利用离心力、重力以及惯性力来捕捉异物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第一例,介绍了如下技术:将入口部的水平方向的水的流动向铅垂方向上侧弯曲,在与入口部相向的位置放置障碍物,在其底部设置捕捉部,从而捕捉异物。另外,作为第二例,介绍了如下技术:在供水配管的一部分的整个截面上,即以覆盖全部流路截面的方式设置网眼结构、网状物(mesh)结构、多孔板、波纹板、冲孔板等过滤器类部件,从而捕捉异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071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的第一例中,尽管入口部与捕捉部为同等的大小,但由于在捕捉部放置有障碍物,因此,流路变窄。因此,存在如下课题:水的流动与障碍物碰撞,流动状态紊乱,但之后流速增加,异物被卷起而向外部流出。另外,在第二例中,以覆盖全部流路截面的方式设置有过滤器类部件,但这样一来,存在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流路堵塞且压力损失增加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物捕捉装置以及具备异物捕捉装置的水循环回路,其能够抑制捕捉到的异物的卷起,并且即便长期使用也能够抑制压力损失增加。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异物捕捉装置具备:容器部;入口部,所述入口部设置于所述容器部的侧面,使水流入所述容器部内;出口部,所述出口部设置在比所述入口部靠上方的位置,使所述水向所述容器部外流出;网状物,所述网状物在所述入口部的相向位置从所述入口部分离地配置,阻挡流入到所述容器部内的所述水的流动;以及捕捉部,所述捕捉部设置在比所述入口部靠下方的位置且所述容器部的底部,通过重力的作用来捕捉被所述网状物阻挡的所述水中含有的异物。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异物捕捉装置,具备:网状物,所述网状物阻挡流入到容器部内的水的流动;以及捕捉部,所述捕捉部设置在比入口部靠下方的位置且容器部的底部,通过重力的作用来捕捉被网状物阻挡的水中含有的异物。因此,该异物捕捉装置能够抑制捕捉到的异物的卷起,并且即便长期使用也能够抑制压力损失增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异物捕捉装置的铅垂方向截面的示意图以及俯视时的示意图。图2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异物捕捉装置的网状物的表面结构放大后的示意图。图3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异物捕捉装置的网状物的变形例的表面结构放大后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异物捕捉装置的铅垂方向截面的示意图以及俯视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异物捕捉装置的铅垂方向截面的示意图以及俯视时的示意图。图6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异物捕捉装置的异物捕捉机理的第一图。图7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异物捕捉装置的异物捕捉机理的第二图。图8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异物捕捉装置的异物捕捉机理的第三图。图9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异物捕捉装置的异物捕捉机理的第四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异物捕捉装置的铅垂方向截面的示意图以及俯视时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6的异物捕捉装置的铅垂方向截面的示意图以及俯视时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的异物捕捉装置的铅垂方向截面的示意图以及俯视时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8的异物捕捉装置的铅垂方向截面的示意图以及俯视时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9的异物捕捉装置的铅垂方向截面的示意图以及俯视时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9的变形例的异物捕捉装置的铅垂方向截面的示意图以及俯视时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0的异物捕捉装置的铅垂方向截面的示意图以及俯视时的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0的变形例的异物捕捉装置的铅垂方向截面的示意图以及俯视时的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1的异物捕捉装置的铅垂方向截面的示意图以及俯视时的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1的变形例的异物捕捉装置的铅垂方向截面的示意图以及俯视时的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2的异物捕捉装置的铅垂方向截面的示意图以及俯视时的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3的异物捕捉装置的铅垂方向截面的示意图以及俯视时的示意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3的变形例的异物捕捉装置的铅垂方向截面的示意图以及俯视时的示意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4的异物捕捉装置的铅垂方向截面的示意图以及俯视时的示意图。图2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5的水循环回路的结构的概略图。图2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5的变形例的水循环回路的结构的概略图。图2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6的水循环回路的结构的概略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非由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限定。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各结构部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际的大小关系不同。实施方式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异物捕捉装置100的铅垂方向截面的示意图以及俯视时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黑色的箭头表示异物6的移动。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异物捕捉装置100具备构成外轮廓的中空圆筒形状的容器部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容器部1的四个角分别为直角,但并不限定于此。容器部1的角也可以分别为带有圆角的形状,在后述的图4~图23中也是同样的。在容器部1的侧面设置有使水流入容器部1内的入口部2。在比入口部2靠上方且容器部1的顶部,设置有使流入到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物捕捉装置,其中,所述异物捕捉装置具备:/n容器部;/n入口部,所述入口部设置于所述容器部的侧面,使水流入所述容器部内;/n出口部,所述出口部设置在比所述入口部靠上方的位置,使所述水向所述容器部外流出;/n网状物,所述网状物在所述入口部的相向位置从所述入口部分离地配置,阻挡流入到所述容器部内的所述水的流动;以及/n捕捉部,所述捕捉部设置在比所述入口部靠下方的位置且所述容器部的底部,通过重力的作用来捕捉被所述网状物阻挡的所述水中含有的异物。/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异物捕捉装置,其中,所述异物捕捉装置具备:
容器部;
入口部,所述入口部设置于所述容器部的侧面,使水流入所述容器部内;
出口部,所述出口部设置在比所述入口部靠上方的位置,使所述水向所述容器部外流出;
网状物,所述网状物在所述入口部的相向位置从所述入口部分离地配置,阻挡流入到所述容器部内的所述水的流动;以及
捕捉部,所述捕捉部设置在比所述入口部靠下方的位置且所述容器部的底部,通过重力的作用来捕捉被所述网状物阻挡的所述水中含有的异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捕捉装置,其中,
所述网状物的平均开口直径比所述异物的平均粒径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异物捕捉装置,其中,
所述容器部具有中空圆筒形状,
所述容器部的内径比所述入口部的开口直径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岛茂,执行和浩,野田清治,吉田纯,铃木一隆,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