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管功放的高频交流电源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62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管功放的高频交流电源控制电路,高频交流电源包括顺序连接的π型滤波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负载电路、上电启动电路和振荡电路;π型滤波电路与市电连接,上电启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振荡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振荡电路的输入端与滤波电路连接,振荡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其优点是,采用新型的电子管灯丝电源供电方式,通过高效率、高频率、既不影响音质又不影响电子管寿命的高频交流电源,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各种电源存在交流哼声、功率因数低、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低压直流电源产生偏转磁场而影响电子流发射、衰弱电子发射动能影响电子管寿命的技术问题;关键功率器件保护措施周详。

A high frequency AC power supply control circuit for electronic tube power ampl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管功放的高频交流电源控制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音响功放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管功放灯丝的供电电源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在音响的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领域,目前,按其功率放大器件区分,主要分为两种,即晶体管功放和电子管功放。电子管功放由于其功率小,大动态效果很弱,在晶体管功放出现后,由于晶体管功放具有成本低,体积小,而且功率大等特点,对于流行音乐特别是大动态具有很好的支持力度,而在主流市场上取代了电子管功放。但是,由于电子管功放也具有其独特的特色,如声音自然甜美,具有“胆味”,对于古典音乐能很好的再现,也得到一些发烧友的喜爱,还能保持一些市场。常规电子管功放灯丝供电电源有三种,第一种供电电源为直接通过工频变压器降压提供所需的低压交流电源,第二种供电电源为通过工频变压器降压并整流滤波后提供低压直流电源,第三种供电电源为通过开关电源提供低压直流电源。由于电子管功放所用的核心功率放大部件为电子管,而电子管灯丝供电需低压大电流的特性,采用上述三种方式供电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采用第一种供电电源的有交流哼声(即工频干扰);采用第二种供电电源和第三种供电电源存在功率因数低、效率低的问题,而且低压直流电源都会产生偏转磁场而影响电子流发射、衰弱电子发射动能而降低了电子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电子管功放灯丝供电电源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为电子管功放的电子管提供高频交流电的高频交流电源控制电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管功放的高频交流电源控制电路,包括为电子管提供电源的高频交流电源,高频交流电源包括顺序连接的π型滤波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负载电路、电子管,以及上电启动电路和振荡电路,所述上电启动电路和振荡电路控制负载电路工作;其特征是:π型滤波电路与市电连接,上电启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滤波电路连接,上电启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振荡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振荡电路的输入端与滤波电路连接,振荡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上电启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六电容、第七电容、双向触发二极管和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七电容依次串联,第一电阻连接在整流电路直流输出端的电源正端,第七电容连接在整流电路直流输出端的电源负端;第六电容并联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组成的串联体两端之间;双向触发二极管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和第七电容的串联节点上,双向触发二极管的另一端作为上电启动电路输出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第二电阻和第七电容的串联节点上;所述振荡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和第一变压器;第一变压器的原边包括初级绕组,第一变压器的副边包括第一次级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其中,第一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同名端通过第四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五二极管和第八电容均并联在第一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第三二极管并联在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第一次级绕组的非同名端与第一三极管发射极连接;其中,第一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的非同名端通过第五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六二极管和第九电容均并联在第二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第四二极管并联在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第二次级绕组的同名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其中,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整流电路直流输出端的电源正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整流电路直流输出端的电源负端连接;双向触发二极管的上电启动电路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负载电路包括第二变压器、第十电容和第十一电容;其中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发射基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在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一端,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另一端连接在第十电容和第十一电容之间;第十电容和第十一电容依次串联在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端的电源正负端之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π型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共模电感、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第一电容并联在第一共模电感的电源输入端,第二电容并联在第一共模电感的电源输出端;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分别并联在第一共模电感的电源输出端母线与地线之间,用以滤除母线上面共模干扰。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整流电路包括整流桥,整流桥的交流输入端与第一共模电感的电源输出端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滤波电路包括均并联在整流桥输出端之间的第一电解电容、第二电解电容和第五电容。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电源输入端母线串联有熔断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设有3组输出绕组,分别为第一输出绕组、第二输出绕组、第三输出绕组,第一输出绕组、第二输出绕组、第三输出绕组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电子管连接,向对应的电子管输出高频交流电源。方法原理:电路上电后,经过π型滤波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进行整流滤波得到310V直流电压,并为第十电容和第十一电容充电;同时,整流后的310V直流电压经过上电启动电路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对第七电容充电,当第七电容电充到指定电压后双向触发二极管导通,经过第三电阻使第二三极管正偏导通,此时由于第一变压器的反馈作用第一三极管为截止状态;第二三极管导通后,第七电容通过第一二极管进行放电,第七电容上的电压迅速减小,流过第二次级绕组的电流减小,引起第二次级绕组上负下正的电压,根据同名端的原理第一次级绕组得到上正下负电压,从而使第一三极管迅速饱和导通;同时由于第一变压器的反馈作用,使第二三极管迅速截止状态;由此周而复始形成高频振荡方波,高频振荡的方波经过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升压输出给第二变压器进行变压,从而在第二变压器的输出端得到电子管功放灯丝所需的高频交流电源。由上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整个方法中,采用新型的电子管灯丝电源供电方式,电路结构简单、高效,设计合理,关键功率器件保护措施周详;通过高效率、高频率、既不影响音质又不影响电子管寿命的高频交流电源,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各种电源存在交流哼声、功率因数低、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低压直流电源产生偏转磁场而影响电子流发射、衰弱电子发射动能而降低了电子管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的电路原理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π型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上电启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振荡电路和负载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管功放的高频交流电源控制电路,包括为电子管提供电源的高频交流电源,高频交流电源包括顺序连接的π型滤波电路(11)、整流电路(12)、滤波电路(13)、负载电路(14)、电子管(17),以及上电启动电路(15)和振荡电路(16),所述上电启动电路(15)和振荡电路(16)控制负载电路(14)工作;其特征是:π型滤波电路(11)与市电(10)连接,上电启动电路(15)的输入端与滤波电路(13)连接,上电启动电路(15)的输出端与振荡电路(16)的控制端连接,振荡电路(16)的输入端与滤波电路(13)连接,振荡电路(16)的输出端与负载电路(14)的输入端连接;/n所述上电启动电路(15)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双向触发二极管(D2)和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七电容(C7)依次串联,第一电阻(R1)连接在整流电路(12)直流输出端的电源正端,第七电容(C7)连接在整流电路(12)直流输出端的电源负端;第六电容(C6)并联在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组成的串联体两端之间;双向触发二极管(D2)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七电容(C7)的串联节点上,双向触发二极管(D2)的另一端作为上电启动电路(15)输出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七电容(C7)的串联节点上;/n所述振荡电路(16)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和第一变压器(T1);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包括初级绕组(NP),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包括第一次级绕组(NS1)和第二次级绕组(NS2);/n其中,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绕组(NS1)的同名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八电容(C8)均并联在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第三二极管(D3)并联在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第一次级绕组(NS1)的非同名端与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连接;/n其中,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绕组(NS2)的非同名端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和第九电容(C9)均并联在第二三极管(Q2)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第四二极管(D4)并联在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第二次级绕组(NS2)的同名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n其中,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整流电路(12)直流输出端的电源正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整流电路(12)直流输出端的电源负端连接;双向触发二极管(D2)的上电启动电路(15)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n所述负载电路(14)包括第二变压器(T2)、第十电容(C10)和第十一电容(C11);其中第一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NP)的非同名端连接在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基和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第一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NP)的非同名端连接在第二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的一端,第二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另一端连接在第十电容(C10)和第十一电容(C11)之间;第十电容(C10)和第十一电容(C11)依次串联在整流电路(12)的输出端的电源正负端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管功放的高频交流电源控制电路,包括为电子管提供电源的高频交流电源,高频交流电源包括顺序连接的π型滤波电路(11)、整流电路(12)、滤波电路(13)、负载电路(14)、电子管(17),以及上电启动电路(15)和振荡电路(16),所述上电启动电路(15)和振荡电路(16)控制负载电路(14)工作;其特征是:π型滤波电路(11)与市电(10)连接,上电启动电路(15)的输入端与滤波电路(13)连接,上电启动电路(15)的输出端与振荡电路(16)的控制端连接,振荡电路(16)的输入端与滤波电路(13)连接,振荡电路(16)的输出端与负载电路(14)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上电启动电路(15)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双向触发二极管(D2)和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七电容(C7)依次串联,第一电阻(R1)连接在整流电路(12)直流输出端的电源正端,第七电容(C7)连接在整流电路(12)直流输出端的电源负端;第六电容(C6)并联在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组成的串联体两端之间;双向触发二极管(D2)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七电容(C7)的串联节点上,双向触发二极管(D2)的另一端作为上电启动电路(15)输出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在第二电阻(R2)和第七电容(C7)的串联节点上;
所述振荡电路(16)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和第一变压器(T1);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包括初级绕组(NP),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包括第一次级绕组(NS1)和第二次级绕组(NS2);
其中,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绕组(NS1)的同名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八电容(C8)均并联在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第三二极管(D3)并联在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第一次级绕组(NS1)的非同名端与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连接;
其中,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绕组(NS2)的非同名端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和第九电容(C9)均并联在第二三极管(Q2)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第四二极管(D4)并联在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第二次级绕组(NS2)的同名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冉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