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再生能源的波动特性的多电源协调优化调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优化调峰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可再生能源的波动特性的多电源协调优化调峰方法,属于电气工程
技术介绍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将会为电网调度带来巨大困难。虽然电能集中送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地机组的调峰压力,但由于外送曲线一般也呈现与负荷曲线相似的特性,同时新能源的出力在日内会出现由最大出力降至零或由零升至最大出力的情形,这两面因素决定了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局部区域电网后,其所面临的调峰任务仍然艰巨,因此为在实现给定外送曲线追踪的同时最大化地消纳可再生能源,需对区域电网的机组进行合理的调控。本专利技术将区域电网内的各种电源综合考虑,提出在周时间尺度各电源协调调峰的策略,建立火电机组满足高新能源渗透率下的调峰需求的机组组合优化模型,使得在同时追踪外送功率曲线及最大程度消纳新能源的同时,满足系统安全运行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再生能源的波动特性的多电源协调优化调峰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r>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再生能源的波动特性的多电源协调优化调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根据电量可用容量和库容决定水电周内的发电电量;/ns2:预测系统的周时间尺度的新能源发电曲线和负荷曲线;/ns3:根据系统外送曲线、新能源发电及负荷曲线以及水电发电容量确定水电调峰启动点;/ns4:确定系统周内的调峰需求;/ns5:建立调峰需求最大的优化模型;/ns6:利用基于分支定界算法计算系统优化模型确定该系统的机组组合方案;/ns7:计算系统的调峰能力以及风电大发情况下的调峰能力裕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再生能源的波动特性的多电源协调优化调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电量可用容量和库容决定水电周内的发电电量;
s2:预测系统的周时间尺度的新能源发电曲线和负荷曲线;
s3:根据系统外送曲线、新能源发电及负荷曲线以及水电发电容量确定水电调峰启动点;
s4:确定系统周内的调峰需求;
s5:建立调峰需求最大的优化模型;
s6:利用基于分支定界算法计算系统优化模型确定该系统的机组组合方案;
s7:计算系统的调峰能力以及风电大发情况下的调峰能力裕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能源的波动特性的多电源协调优化调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水电调峰启动点如下:
a1:确定水电的基本运行功率PB根据水库的容量限制的而给出的周内计划发电量限制为[EminEmax],此处Emin和Emax差别控制在2%-5%之间,计算PB时,水电的发电量按如下式计算EH=(Emin+Emax)/2,区域电网内一周内的负荷曲线记为Pl(t),外送功率曲线记为PT(t),新能源发电记为PR(t),此时系统的等效负荷为:水电发电电量应满足:且同时应满足约束:
a2:根据历史数据和运行经验初始化设置误差参数ε;
a3:检验不等式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增加PB直至不等式成立;
a4:通过计算积分若且令PB=PB-ΔP,反之令PB=PB+ΔP;
a5:重复a4步骤,直到记录此时PB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能源的波动特性的多电源协调优化调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调峰需求在任意时刻电网中所有发电机的有功出力、负荷及有功功率损耗必须满足的有功功率平衡的等式条件为:
在确定火电的开机方式时候,可用水电调峰启动点功率PB替代(即总的等效负荷),此时的含义为火电的最大出力至少要保证,水电未启动时负荷的可靠供电,其中为电网中所有发电机的出力之和,其中,每个发电机的出力PGi必须满足如下所示的上下限约束:
ΔPΣ为电网中的有功功率损耗。
当系统的等效负荷从PB降低至新能源大发态势下的Pmin的过程中,有功功率平衡可写为:
其中为ΔPL为等效负荷的变量,为正值。
(b)(a)相减得:
此时ΔPL为等效负荷的变量化,其实际的变化可由两种因素引起,第一为实际负荷的减小,第二为新能源的增加,不管哪种方式,-ΔPL均为负值。这就是新能源并入电网后,常规发电机的负调峰特性,同时由算式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强,张彦琪,赵龙,李彬,龙虹毓,高鹏飞,王明松,李津,盖晓平,韩自奋,付嘉瑜,赵文丽,甄文喜,陈柏旭,马明,丁坤,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重庆邮电大学,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