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判断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440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判断的方法,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对建筑设计方案决策判断较慢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初次评审小组,对建筑设计进行预估判断,不合格则驳回重新优化方案;根据初步筛选后的建筑设计,建立三维简模,根据三维简模再次判断设计是否符合要求,不合格则返回上一步骤;初次评审小组对合格的设计方案列出建议实施标注;建立复审小组,小组根据三维简模对建筑设计进行复审判断,不合格则驳回重新优化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两次标注的方案建议实施项及可视化三维建模提交最终决策小组,便于决策小组的快速高效的判断,分阶段判断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给出设计的可实施项,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A method for judging optimization schem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判断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判断的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设计是一项跨专业、多学科的复杂工作,在建筑设计方案正式确定之前,首先要对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程度进行判断,在判断建筑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的优化程度后,方可正式确定为最终实施的建筑设计方案,在投入使用前对不同建筑设计方案的选择评价一直是一个难点,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展开,建筑形式日新月异,新颖的内部构造和动线安排层出不穷,对更先进更系统的评价体系的需求不断增强,原有的经验性评价方法表现得日益不适应,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判断的方法。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534036.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判断的方法,所述用于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判断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预测建筑区域的人流量效率来判断决策建筑设计优化方案;B、获取建筑区域各开间的开间面积;C、获取建筑区域各开间的开间展开面长度;D、获取建筑区域各开间是否超出临界面积;E、获取建筑区域各开间是否接近电梯。上述专利中的用于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判断的方法存在以下不足:在项目尚未开工时,无法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快速高效的决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判断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判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初次评审小组,对建筑设计进行预估判断,不合格则驳回重新优化方案;S2:根据初步筛选后的建筑设计,建立三维简模,根据三维简模再次判断设计是否符合要求,不合格则返回上一步骤;S3:初次评审小组对合格的设计方案列出建议实施标注;S4:建立复审小组,小组根据三维简模对建筑设计进行复审判断,不合格则驳回重新优化方案;S5:复审小组对合格的设计方案列出建议实施标注;S6:将复审合格的建筑设计进行可视化三维建模,完善色彩信息;S7:决策小组根据两次提交的建议实施标注及可视化三维建模,判断建筑设计的实施性。优选地:所述S1中预估判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1:根据建筑区域判断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面积是否超出临界;S22: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外观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约束;S23:根据建筑区域周边的交通设施状况,判断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出入口、停车场设计是否合理化;S24:建筑设计中的绿化面积是否符合要求;S25:根据建筑区域的人流量判断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规格。优选地:所述S3中建议实施标注为对合格的建筑设计优点,如外观设计、出入口做出列项,便于最终决策人员判断。优选地:所述S4中复审判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31: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通风、抗震、逃生、消防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S32:建筑设计中的电梯、扶梯是否符合标准要求;S33:建筑设计中的安全防护如幕墙、防护窗是否符合要求。优选地:所述复审判断的方法,还包括建筑设计中的能源设计是否符合建筑设计的用能消耗以及能源利用标准。优选地:所述复审判断的方法,还包括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排水、排气、通电设计是否合理化。优选地:所述复审判断的方法,还包括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选用材料是否符合规定及环保要求。优选地:所述S5中建议实施标注对合格的建筑设计优点,如通风、抗震、逃生、消防做出列项。优选地:所述S7还包括决策小组判断建筑设计不合格,则驳回重新优化方案。优选地:所述初次评审小组、复审小组及决策小组的人员组织架构,可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建立初次评审小组对建筑设计的建筑规格、人流量、绿化及外观等进行判断是否符合要求,不合格驳回,初次评审小组需要对合格的建筑设计标注建议实施项,便于最终决策人员快速判断。2.合格后的建筑设计经复审小组二次判断建筑设计内部如安全、排水、排气、通电设计、通风等细节是否合理化,不合格驳回,复审小组需要对合格的建筑设计标注建议实施项,便于最终决策人员快速判断。3.两次标注的方案建议实施项及可视化三维建模提交最终决策小组,便于决策小组的快速高效的判断,分阶段判断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给出设计的可实施项,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4.每个小组内部划分的一级、二级、三级评审人员,将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层层筛选,提高判断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判断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一种用于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判断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初次评审小组,对建筑设计进行预估判断,不合格则驳回重新优化方案;S2:根据初步筛选后的建筑设计,建立三维简模,根据三维简模再次判断设计是否符合要求,不合格则返回上一步骤;S3:初次评审小组对合格的设计方案列出建议实施标注;S4:建立复审小组,小组根据三维简模对建筑设计进行复审判断,不合格则驳回重新优化方案;S5:复审小组对合格的设计方案列出建议实施标注;S6:将复审合格的建筑设计进行可视化三维建模,完善色彩信息;S7:决策小组根据两次提交的建议实施标注及可视化三维建模,判断建筑设计的实施性。所述S1中预估判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1:根据建筑区域判断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面积是否超出临界;S22: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外观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约束;S23:根据建筑区域周边的交通设施状况,判断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出入口、停车场等设计是否合理化;S24:建筑设计中的绿化面积是否符合要求;S25:根据建筑区域的人流量判断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规格。所述S3中建议实施标注为对合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判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建立初次评审小组,对建筑设计进行预估判断,不合格则驳回重新优化方案;/nS2:根据初步筛选后的建筑设计,建立三维简模,根据三维简模再次判断设计是否符合要求,不合格则返回上一步骤;/nS3:初次评审小组对合格的设计方案列出建议实施标注;/nS4:建立复审小组,小组根据三维简模对建筑设计进行复审判断,不合格则驳回重新优化方案;/nS5:复审小组对合格的设计方案列出建议实施标注;/nS6:将复审合格的建筑设计进行可视化三维建模,完善色彩信息;/nS7:决策小组根据两次提交的建议实施标注及可视化三维建模,判断建筑设计的实施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判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初次评审小组,对建筑设计进行预估判断,不合格则驳回重新优化方案;
S2:根据初步筛选后的建筑设计,建立三维简模,根据三维简模再次判断设计是否符合要求,不合格则返回上一步骤;
S3:初次评审小组对合格的设计方案列出建议实施标注;
S4:建立复审小组,小组根据三维简模对建筑设计进行复审判断,不合格则驳回重新优化方案;
S5:复审小组对合格的设计方案列出建议实施标注;
S6:将复审合格的建筑设计进行可视化三维建模,完善色彩信息;
S7:决策小组根据两次提交的建议实施标注及可视化三维建模,判断建筑设计的实施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判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预估判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根据建筑区域判断建筑设计中的建筑面积是否超出临界;
S22: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外观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约束;
S23:根据建筑区域周边的交通设施状况,判断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出入口、停车场设计是否合理化;
S24:建筑设计中的绿化面积是否符合要求;
S25:根据建筑区域的人流量判断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规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判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建议实施标注为对合格的建筑设计优点,如外观设计、出入口做出列项,便于最终决策人员判断。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彩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