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域水质目标优化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4377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域水质目标优化系统及方法,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器安装在排污口处,所述污染物去除率分析器安装在水处理设施进出水口,所述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器、污染物去除率分析器分别与所述多目标优化控制器连接,所述多目标优化控制器、辅助排污控制器、控制信息发送模块、管道阀门控制集成依次连接所述多目标优化控制器、辅助排污控制器、控制信息发送模块、管道阀门控制集成依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构建多目标优化问题,解决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污水处理能力之间信息不对等、控制不协调的问题,可在保持良好排污监控的同时,优化水处理设备在运行处理量,保持流域的水质稳定,预防超标污染事件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域水质目标优化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环境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流域水质目标优化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污染物总量分配是将区域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水环境容量)按照一定的原则分配到各概化排污口的过程,也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技术环节;其实质是确定研究区域内的各排污点利用水环境资源的权利及其对应的削减任务。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水环境容量)分配的常用方法有等比例分配法,优化分配模型法、层次分析法。其中等比例分配法由于其简单易行、效率较高,是现行总量控制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配方法,但其有多排多分的弊端。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了经济、社会及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但在指标选择及权重赋值的过程中主观性仍难以避免,分配繁琐,不确定性较高。优化分配模型法通常采用线性规划方法来计算单一河道的水环境容量并进行总量分配,该方法根据约束条件,由系统自动调试,精准度较高,国外应用相对较多。随着流域治理中点源和面源治理到一定程度,流域各污染负荷占区域污染负荷总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控制各污染点和污染物总量,需要对污染协同影响的污染负荷定量分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域水质目标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器、污染物去除率分析器、多目标优化控制器、辅助排污控制器、控制信息发送模块和管道阀门控制集成,所述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器安装在排污口处,所述污染物去除率分析器安装在水处理设施进出水口,所述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器、污染物去除率分析器分别与所述多目标优化控制器连接,所述多目标优化控制器、辅助排污控制器、控制信息发送模块、管道阀门控制集成依次连接所述多目标优化控制器、辅助排污控制器、控制信息发送模块、管道阀门控制集成依次连接,所述多目标优化控制器里存储有通过多次监测统计得到的COD总量a、N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域水质目标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器、污染物去除率分析器、多目标优化控制器、辅助排污控制器、控制信息发送模块和管道阀门控制集成,所述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器安装在排污口处,所述污染物去除率分析器安装在水处理设施进出水口,所述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器、污染物去除率分析器分别与所述多目标优化控制器连接,所述多目标优化控制器、辅助排污控制器、控制信息发送模块、管道阀门控制集成依次连接所述多目标优化控制器、辅助排污控制器、控制信息发送模块、管道阀门控制集成依次连接,所述多目标优化控制器里存储有通过多次监测统计得到的COD总量a、NH3-N总量b、TP总量c、TZn总量d、SS总量e;
排污监测时,打开所述管道阀门控制集成,所述多目标优化控制器实时采集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器获取排污过程中实时的污染物排放浓度g、污染物去除率分析器对环境水处理设施在进行水处理作业时产生污染物去除率r,并计算得出各参数的最优值,再传送给辅助排污控制器,最后通过控制信息发送模块提示环境水处理设施进行水处理设施工作量的操作。


2.一种流域水质目标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流域水质目标优化系统污染物排放总量、适当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污水处理能力三个方面的需求,分别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函数f1(x)、污染物排放浓度目标函数f2(x)、污水处理能力目标函数f3(x);
(2)根据流域水质目标优化系统的性能指标,设计参数约束条件;
(3)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污水处理能力三方面的性能指标转化成为单一指标,采用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斐张洪玲李维新徐斌刘庄晁建颖解宇峰庄巍杜涵蓓李建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