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包括弹性吸能螺钉套,其包括套管结构的弹性吸能螺杆套部分和垫圈结构的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弹性吸能螺杆套部分的一端与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的内圈相连。由于弹性吸能螺钉套由弹性吸能材料制成,所以弹性吸能螺钉套可使面板与对手件之间有相对位置运动,使面板处于一种微悬浮状态消除异响,且由于弹性吸能螺钉套具有伸与缩的微量位移趋势,所以能对撞击冲击起到吸能作用,从而能将震动器件的机械能转换为热能而消耗掉,进而消除异响;由于面板处于一种微悬浮状态,所以震动器件的负载只有面板,这样通过面板反馈的振幅就会更大,增加了智能触控的真实度和体验度。适用于汽车。
A micro suspension panel structure for improving vibration feedback exper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领域,具体为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HMI从物理按键到触控按键的发展之路伴随着汽车智能系统的普及,汽车内饰和汽车HMI相关的产品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常常说到的汽车内饰智能表面,塑电一体化,电子和内饰的融合等等概念。他们都离不开一个大的课题,那就是汽车传统的物理按键开关到当下流行的触摸开关。现有技术的智能触控面板普遍只有声音反馈和颜色反馈,缺少相应的触觉上的反馈,使得驾乘人员使用体验感差。目前,只有少量智能触控面板有震动反馈功能,而且这些智能触控面板存在震感较弱、噪声大(甚至有的车型由于震动源造成零件异响有爆破杂音)等问题,其用户体验感受仍比较差。由此可见,震动反馈体验在汽车内饰件领域是一个技术瓶颈。现有技术的智能触控面板的面板与对手件(如挡光板、后盖等)之间一般采用硬紧固(螺钉穿过塑料过孔与面板BOSS柱的直接紧固),震动器件设置于面板的下方,震动器件震动时,震动源造成零件异响,面板与挡光板、后盖之间存在撞击冲击异响。现有技术的智能触控面板的子件面板与门板总成对手件装配也采用硬紧固(螺钉穿过塑料过孔与面板BOSS柱的直接紧固),震动器件设置于面板的下方,震动器件震动时,震动源造成零件异响,面板与对手件之间存在摩擦冲击异响。现有技术采用硬紧固方式,使面板下方的震动器件需要驱动的负载就是是整个智能触控面板总成与对手件的重量总和,经研究,负载越重,通过面板反馈的振幅就越小,驾乘人员察觉震感越弱。同时也由于硬紧固方式,面板撞击冲击异响与摩擦冲击异响。因此给驾乘人员的体验是震感较弱、噪声大等比较差的体验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包括可套装在螺钉上的弹性吸能螺钉套,所述弹性吸能螺钉套又包括弹性吸能螺杆套部分和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所述弹性吸能螺杆套部分为套管结构,所述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为垫圈结构,所述弹性吸能螺杆套部分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的内圈相连。通过在螺钉与对手件之间加设弹性吸能螺钉套,这样由于弹性吸能螺钉套由弹性吸能材料制成,所以面板在震动时,一方面,弹性吸能螺钉套可使面板与对手件之间有相对位置运动(这个运动量很小0.2-0.3mm左右),从而使面板处于一种微悬浮状态,进而能有效地消除异响,另一方面,由于弹性吸能螺钉套具有伸与缩的微量位移趋势,所以能对撞击冲击起到吸能作用,从而能将震动器件的机械能转换为热能而消耗掉,进而也能有效地消除异响;同时,由于面板处于一种微悬浮状态,所以震动器件的负载只有面板,这样通过面板反馈的振幅就会更大,使驾乘人员察觉震感越强烈,震动形式反馈至驾乘人员,增加了智能触控的真实度和体验度。进一步地,还包括可套装在面板boss柱上的弹性吸能boss柱套,所述弹性吸能boss柱套又包括弹性吸能柱身套部分和弹性吸能柱头垫部分,所述弹性吸能柱身套部分为套管结构,所述弹性吸能柱头垫部分为垫圈结构,所述弹性吸能柱身套部分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吸能柱头垫部分的外圈相连。通过在面板boss柱上套设弹性吸能boss柱套,这样由于弹性吸能boss柱套由弹性吸能材料制成,所以面板在震动时,一方面,弹性吸能boss柱套可使面板与对手件之间有相对位置运动(这个运动量很小0.2-0.3mm左右),从而使面板处于一种微悬浮状态,进而能进一步地消除异响,另一方面,由于弹性吸能boss柱套具有伸与缩的微量位移趋势,所以能对撞击冲击起到吸能作用,从而能将震动器件的机械能转换为热能而消耗掉,进而也能进一步地消除异响;同时,由于面板处于一种微悬浮状态,所以震动器件的负载只有面板,这样通过面板反馈的振幅就会更大,使驾乘人员察觉震感越强烈,震动形式反馈至驾乘人员,增加了智能触控的真实度和体验度。进一步地,还包括可安装在所述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与对手件之间的第一耐磨自润滑垫片。通过在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与对手件之间加设第一耐磨自润滑垫片,由于第一耐磨自润滑垫片具有耐磨自润滑特性,所以保证了其与塑料过孔、面板BOSS柱端面之间不会形成干摩擦状态,其自润滑特性消除摩擦异响。进一步地,还包括可安装在所述弹性吸能柱头垫部分与对手件之间的第二耐磨自润滑垫片。通过在弹性吸能柱头垫部分与对手件之间加设第二耐磨自润滑垫片,由于第二耐磨自润滑垫片具有耐磨自润滑特性,所以保证了其与塑料过孔、面板BOSS柱端面之间不会形成干摩擦状态,其自润滑特性消除摩擦异响。进一步地,还包括可安装在面板boss柱与对手件之间的弹性吸能boss柱垫,所述弹性吸能boss柱垫为垫圈结构。通过在面板boss柱与对手件之间加设弹性吸能boss柱垫,这样由于弹性吸能boss柱垫由弹性吸能材料制成,所以面板在震动时,一方面,弹性吸能boss柱垫可使面板与对手件之间有相对位置运动(这个运动量很小0.2-0.3mm左右),从而使面板处于一种微悬浮状态,进而能进一步地消除异响,另一方面,由于弹性吸能boss柱垫具有伸与缩的微量位移趋势,所以能对撞击冲击起到吸能作用,从而能将震动器件的机械能转换为热能而消耗掉,进而也能进一步地消除异响;同时,由于面板处于一种微悬浮状态,所以震动器件的负载只有面板,这样通过面板反馈的振幅就会更大,使驾乘人员察觉震感越强烈,震动形式反馈至驾乘人员,增加了智能触控的真实度和体验度。进一步地,所述对手件上设有用于定位安装所述弹性吸能boss柱垫的定位安装槽。进一步地,还包括可安装在所述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与对手件之间的第一耐磨自润滑垫片。进一步地,还包括可安装在所述弹性吸能boss柱垫与面板boss柱之间的第二耐磨自润滑垫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耐磨自润滑垫片为垫圈结构,所述第一耐磨自润滑垫片的尺寸与所述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的尺寸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耐磨自润滑垫片也为垫圈结构,所述第二耐磨自润滑垫片的尺寸与所述弹性吸能boss柱垫的尺寸相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1.通过在螺钉与对手件之间加设弹性吸能螺钉套,这样由于弹性吸能螺钉套由弹性吸能材料制成,所以面板在震动时,一方面,弹性吸能螺钉套可使面板与对手件之间有相对位置运动(这个运动量很小0.2-0.3mm左右),从而使面板处于一种微悬浮状态,进而能有效地消除异响,另一方面,由于弹性吸能螺钉套具有伸与缩的微量位移趋势,所以能对撞击冲击起到吸能作用,从而能将震动器件的机械能转换为热能而消耗掉,进而也能有效地消除异响;同时,由于面板处于一种微悬浮状态,所以震动器件的负载只有面板,这样通过面板反馈的振幅就会更大,使驾乘人员察觉震感越强烈,震动形式反馈至驾乘人员,增加了智能触控的真实度和体验度;2.通过在面板boss柱上套设弹性吸能boss柱套,这样由于弹性吸能boss柱套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套装在螺钉(a)上的弹性吸能螺钉套(1),所述弹性吸能螺钉套(1)又包括弹性吸能螺杆套部分(1a)和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1b),所述弹性吸能螺杆套部分(1a)为套管结构,所述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1b)为垫圈结构,所述弹性吸能螺杆套部分(1a)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1b)的内圈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套装在螺钉(a)上的弹性吸能螺钉套(1),所述弹性吸能螺钉套(1)又包括弹性吸能螺杆套部分(1a)和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1b),所述弹性吸能螺杆套部分(1a)为套管结构,所述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1b)为垫圈结构,所述弹性吸能螺杆套部分(1a)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1b)的内圈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套装在面板boss柱(b)上的弹性吸能boss柱套(2),所述弹性吸能boss柱套(2)又包括弹性吸能柱身套部分(2a)和弹性吸能柱头垫部分(2b),所述弹性吸能柱身套部分(2a)为套管结构,所述弹性吸能柱头垫部分(2b)为垫圈结构,所述弹性吸能柱身套部分(2a)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吸能柱头垫部分(2b)的外圈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安装在所述弹性吸能螺头垫部分(1b)与对手件(c)之间的第一耐磨自润滑垫片(3)。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提升震动反馈体验的微悬浮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安装在所述弹性吸能柱头垫部分(2b)与对手件(c)之间的第二耐磨自润滑垫片(4)。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力,连晓雨,万祥,陈德刚,皮玉梅,宋选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