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模组
本公开实施例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反射显示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相比透射显示LCD具有节能、护眼等优势,是最符合物联网时代要求的显示技术,尤其在电子标签、穿戴显示和教育平板方面需求巨大;反射显示LCD由于其低功耗、低成本、可实现彩色显示和响应速度快(<16.7ms)等优点,在电子标签、穿戴显示、平板显示和户外广告等领域具有极大市场潜力。但反射显示LCD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反射率不足、视角小、对比度差和前光亮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模组。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驱动背板,设置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反射结构和像素电极,所述反射结构和所述像素电极沿所述驱动背板的厚度方向依次远离所述驱动背板分布;所述像素电极通过所述反射结构连接所述驱动背板;所述反射结构的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背板,设置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反射结构和像素电极,所述反射结构和所述像素电极沿所述驱动背板的厚度方向依次远离所述驱动背板分布;/n所述像素电极通过所述反射结构连接所述驱动背板;/n所述反射结构的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表面为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包括多个弧面,所述弧面向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凸起;所述弧面连续分布,且任意相邻的两所述弧面相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背板,设置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反射结构和像素电极,所述反射结构和所述像素电极沿所述驱动背板的厚度方向依次远离所述驱动背板分布;
所述像素电极通过所述反射结构连接所述驱动背板;
所述反射结构的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表面为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包括多个弧面,所述弧面向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方向凸起;所述弧面连续分布,且任意相邻的两所述弧面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二分部围设于所述第一分部外围,且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分部相接;
所述第一分部为球面的一部分;相邻两所述弧面的所述第一分部的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分部所在球面的直径;相邻的两所述弧面的所述第二分部相接;
所述第一分部的顶点为所述弧面的顶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弧面的所述第二分部拼接形成与所述第一分部的凸起方向相反的凹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排布呈阵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的大小相同,且所述弧面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弧面沿任意两个不同的第一直线方向和第二直线方向连续分布,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和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任意相邻的两所述弧面顶点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任意相邻两所述弧面的顶点沿所述第二直线方向错开所述第一间距的1/4~2/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弧面顶点之间的间距大于0μm且小于等于10μ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弧面的所述第一分部的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所述第一分部的曲率半径的比值范围为0.9:1~1.6:1。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包括第一子层和第二子层,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二子层依次远离所述驱动背板叠置;
所述第二子层背离所述第一子层的表面为所述反射面;所述第一子层的与所述第二子层相接触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子层的大小形状相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层采用树脂材料;所述第二子层采用反射金属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背板包括基底和设置在所述基底的靠近所述反射结构一侧的晶体管;所述晶体管包括栅极、有源层、第一极和第二极,所述反射结构中开设有第一过孔;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平坦层,所述平坦层设置于所述反射结构的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且所述平坦层位于所述像素电极的靠近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平坦层的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表面为平坦面;
所述平坦层中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仁权,王利波,孟德天,张锋,张世玉,刘玉杰,姚琪,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