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中目标大气扰动变分辨率探测方法、存储介质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中探测
,具体涉及一种空中目标大气扰动变分辨率探测系统及多目标区分方法。
技术介绍
低可探测性飞行器发展迅猛,该类空中目标的雷达反射、红外辐射等电磁特性得到了有效削弱,降低了雷达、红外等常规探测手段的效能,具体表现为雷达探测存在低空盲区和目标反射截面小、目标定位精度低;红外探测具有目标发现速度较慢、作用距离近等缺点。该类低可探测目标的飞行过程会引起背景大气扰动,且该扰动无法隐蔽。该大气扰动特指空中运动目标导致的自然大气风场、成分场等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出现的远大于大气背景常规变化特征的一种行为状态。利用相干激光探测风场和CO2浓度等大气扰动从而实现空中目标探测的方法在理论方面和工程实现已进入成熟阶段,国内外均有一些成熟的系统和方法,这些方法和系统均是针对单目标探测,更未见涉及变分辨率探测多目标乃至计算目标数量的具体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了一种空中目标大气扰动变分辨率探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和准确地判断是单目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中目标大气扰动变分辨率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采用相干激光对第一探测空域进行低分辨率扫描,得到第一探测空域内的大气风场速度和C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中目标大气扰动变分辨率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相干激光对第一探测空域进行低分辨率扫描,得到第一探测空域内的大气风场速度和CO2浓度变化分布信息并确定目标发现区域;
步骤二、根据目标发现区域,确定第二探测空域并采用相干激光对第二探测空域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得到第二探测空域内的大气风场速度和CO2浓度变化分布信息并确定第二探测空域内目标数量M以及每个目标区域;
步骤三、设置目标序号i的初始值为1;
步骤四、根据第i个目标区域,确定第三探测空域;
步骤五、采用相干激光对第三探测空域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得到第三探测空域内的大气风场速度和CO2浓度变化分布信息;并判断第三探测空域内是否发现第一新目标,如是,则确定第三探测空域内第一新目标数量N以及每个第一新目标区域,进入步骤六;如否,则进入步骤十一;
步骤六、设置第一新目标序号j的初始值为1,设置新目标数量K的初始值为N;
步骤七、根据第j个第一新目标区域,确定第四探测空域;
步骤八、采用相干激光对第四探测空域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得到第四探测空域内的大气风场速度和CO2浓度变化分布信息;
步骤九、判断第四探测空域内是否发现第二新目标,如是,则确定第四探测空域内第二新目标数量P以及每个第二新目标区域;并将第二新目标区域作为第一新目标区域;令K=K+P,N=N-i+P,j=j+1,返回步骤七;如否,则进入步骤十;
步骤十、判断j是否等于N,如是,则进入步骤十一;如否,则令j=j+1,返回步骤七;
步骤十一、判断i是否等于M,如是,则输出目标总数量M+K,结束;如否,则令i=i+1,返回步骤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分辨率扫描的第一步进角度和高分辨率扫描的第二步进角度满足如下关系:
b<=ad/D;
其中,a和b分别为第一步进角度和第二步进角度;d与D分别为空中运动目标编队的最小间隔距离和最大间隔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第二探测空域的确定过程包括:
以目标发现区域的几何中心为圆心,在垂直于观察方向的平面内作目标发现区域的外接圆;
以目标发现区域的几何中心为圆心,以目标发现区域的外接圆的半径和空中运动目标编队最大间隔的和为半径作第一圆形区域,即为第二探测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第三探测空域的确定过程包括:
以目标区域的几何中心为圆心,在垂直于观察方向的平面内作目标区域的外接圆;
以目标区域的几何中心为圆心,以目标区域的外接圆的半径和空中运动目标编队最大间隔的和为半径作第二圆形区域;
剔除第二圆形区域内已扫描区域,得到第三探测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七中,所述第四探测空域的确定过程包括:
以第一新目标区域的几何中心为圆心,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以华,杨星,石亮,徐世龙,董骁,赵楠翔,夏海云,王冲,谢卫,董光焰,裘家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