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402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热泵系统,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液管,所述液管的管腔中设有具有喷射孔的喷射隔板将所述管腔分隔为与扁管相连接的第一腔以及与进出液管相连接的第二腔,所述第二腔中设有多个子腔隔板,多个所述子腔隔板处于所述喷射隔板与所述液管管壁之间以将所述第二腔分隔为多个分液子腔,多个分液子腔分别具有与之对应的所述进出液管。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热泵系统,将第二腔体分隔为多个分液子腔,从而使冷媒能够被分隔处于多个子腔内后再经由喷射隔板喷射雾化进入对应的扁管,冷媒分配更加均匀、换热器性能更佳。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er and heat pump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热泵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进口一般为气液两相,而传统微通道换热器的集流管大多没有分流措施,进入集流管后气液两相分层现象明显,导致进入扁管的制冷剂分配不均匀,换热器换热性能较差。为了克服前述不足,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在集流管中设置相应的具有喷射孔的隔板,以对进入集流管中的冷媒进行雾化,但是由于其冷媒进入时仅为一路,这导致在集流管的腔体内冷媒气液两相分离的现象仍然较为明显,最终进入微通道扁管中的冷媒分布仍然不够均匀,换热器换热性能仍需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热泵系统,将第二腔体分隔为多个分液子腔,从而使冷媒能够被分隔处于多个子腔内后再经由喷射隔板喷射雾化进入对应的扁管,冷媒分配更加均匀、换热器性能更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液管,所述液管的管腔中设有具有喷射孔的喷射隔板将所述管腔分隔为与扁管相连接的第一腔以及与进出液管相连接的第二腔,所述第二腔中设有多个子腔隔板,多个所述子腔隔板处于所述喷射隔板与所述液管管壁之间以将所述第二腔分隔为多个分液子腔,多个分液子腔分别具有与之对应的所述进出液管。优选地,所述进出液管包括直管段以及处于所述分液子腔内的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的出液方向与所述喷射孔的流通方向不平行。优选地,每个分液子腔至少具有两个进出液管。优选地,两个进出液管分别具有的折弯段的出液方向皆为竖直向上,且两个进出液管中处于下方的进出液管的直管段伸入所述分液子腔中的深度大于两个进出液管中处于上方的进出液管的直管段伸入所述分液子腔中的深度。优选地,所述喷射孔的孔径为s,0.05mm≤s≤1.5mm。优选地,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还包括分流器,所述分流器具有进口及多个出口,多个出口与多个所述进出液管一一对应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微通道换热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包括上述的微通道换热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热泵系统,通过多个所述子腔隔板将所述第二腔分隔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分液子腔,从而使现有技术中的整体腔体分隔为多个尺寸更小的分液子腔,进出液管中的冷媒进入各个分液子腔后不易产生气液两相的分离,进而在所述喷射孔的喷射作用下雾化效果更好并进入对应的扁管,冷媒分配更加均匀、换热器性能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液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液管;11、喷射隔板;111、喷射孔;12、第一腔;13、第二腔;14、子腔隔板;15、进出液管;151、进出液口;16、扁管安装缺口;2、气管;21、进出气管;3、扁管;4、分流器;41、进口;42、出口;100、节流元件;101、换热器;102、压缩机;103、四通阀。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液管1、气管2,所述液管1与所述气管2通过多个扁管3形成冷媒贯通,所述液管1的管腔中设有具有喷射孔111的喷射隔板11将所述管腔分隔为与扁管3相连接的第一腔12以及与进出液管15相连接的第二腔13,所述第二腔13中设有多个子腔隔板14,多个所述子腔隔板14处于所述喷射隔板11与所述液管1管壁之间以将所述第二腔13分隔为多个分液子腔,多个分液子腔分别具有与之对应的所述进出液管15。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多个所述子腔隔板14将所述第二腔13分隔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分液子腔,从而使现有技术中的整体腔体分隔为多个尺寸更小的分液子腔,进出液管15中的冷媒进入各个分液子腔后不易产生气液两相的分离,进而在所述喷射孔111的喷射作用下雾化效果更好并进入对应的扁管,冷媒分配更加均匀、换热器性能更佳。优选地,所述进出液管15包括直管段以及处于所述分液子腔内的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的出液方向与所述喷射孔111的流通方向不平行,从而使所述进出液管15中的冷媒能够在各个分液子腔内充分混合提供支持,而不会由于平行而快速经由所述喷射孔111未经混合而喷出。最好的,每个分液子腔至少具有两个进出液管15。此时两个进出液管15的折弯段的出液方向可以采用多种组合,例如两个折弯段的出液方向相同或者相反,如图2至图3所示出,一个分液子腔中对应至少两个进出液管15能够使进出液管15中的气液两相冷媒进入到分液子腔内部后先混合,尽量避免换热器出现“干蒸”的现象。而最好的,如图4所示出,两个进出液管15分别具有的折弯段的出液方向皆为竖直向上,且两个进出液管15中处于下方的进出液管15的直管段伸入所述分液子腔中的深度大于两个进出液管15中处于上方的进出液管15的直管段伸入所述分液子腔中的深度,这样使两个进出液管15进来的冷媒都向上流出,且向上后的冷媒能够充分混合,同时能使分液子腔上部的冷媒较多,避免出现分液子腔上部出现“干蒸”的现象。优选地,所述喷射孔111的孔径为s,0.05mm≤s≤1.5mm,防止孔径过大雾化不佳、过小换热器压降过大的弊端发生。进一步地,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还包括分流器4,所述分流器4具有进口41及多个出口42,多个出口42与多个所述进出液管15一一对应连接。图5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液管1的立体结构的断面示意图,可以看到,所述每个分液子腔腔壁上皆设有两个进出液口151用于安装所述进出液管15,第一腔12的一侧腔壁上构造有多个扁管安装缺口16,用于插装所述扁管3形成可靠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如图6所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包括上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具体的,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节流元件100、换热器101、压缩机102、四通阀103。当微通道换热器作冷凝器时,四通阀103的ab连通、cd连通,从压缩机102排出的制冷剂经过四通阀103,然后进入微通道换热器进行冷凝放热,再通过右侧气管2分N路流出,经过分流器4汇合之后进入节流元件100进行节流,然后进入换热器101进行蒸发吸热,再经过四通阀103回到压缩机102,完成循环;当微通道换热器作蒸发器时,四通阀103的ac连通、bd连通,从压缩机102排出的制冷剂经过四通阀103进入换热器101进行冷凝放热,然后进入节流元件100进行节流,然后经过分流器4分流成N路进入微通道换热器进行蒸发吸热,然后从气管2出口流出,最后经过四通阀103回到压缩机102,完成循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液管(1),所述液管(1)的管腔中设有具有喷射孔(111)的喷射隔板(11)将所述管腔分隔为与扁管(3)相连接的第一腔(12)以及与进出液管(15)相连接的第二腔(13),所述第二腔(13)中设有多个子腔隔板(14),多个所述子腔隔板(14)处于所述喷射隔板(11)与所述液管(1)管壁之间以将所述第二腔(13)分隔为多个分液子腔,多个分液子腔分别具有与之对应的所述进出液管(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液管(1),所述液管(1)的管腔中设有具有喷射孔(111)的喷射隔板(11)将所述管腔分隔为与扁管(3)相连接的第一腔(12)以及与进出液管(15)相连接的第二腔(13),所述第二腔(13)中设有多个子腔隔板(14),多个所述子腔隔板(14)处于所述喷射隔板(11)与所述液管(1)管壁之间以将所述第二腔(13)分隔为多个分液子腔,多个分液子腔分别具有与之对应的所述进出液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液管(15)包括直管段以及处于所述分液子腔内的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的出液方向与所述喷射孔(111)的流通方向不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分液子腔至少具有两个进出液管(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个进出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吴迎文杨瑞琦马腾飞王雪东康宁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