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门子公司专利>正文

对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4007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利用一种带有可平移诊疗床(5)的医学成像磁共振设备(3)来对患者(1)进行磁共振检查(27)的方法中,为了检查患者的大于磁共振设备(3)拍摄区域(9)的检查区域(7),在连续平移过程中根据诊疗床(5)的位置,从该过程中接收的磁共振信号中一方面得到解剖学上的患者信息(19)另一方面得到技术信息(21),以调节磁共振设备(3),并且从患者信息(19)中产生第一组测量规程参数,从技术信息(21)中产生第二组测量规程参数(25),以得到适用于高分辨磁共振检查(27)的测量规程(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带有可平移诊疗床的成像医用磁共振设备,其中患者身上待检查的检查区域大于磁共振设备的拍摄区域。
技术介绍
磁共振断层造影和磁共振摄谱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越来越短且越来越强的基本场磁来对其范围内的患者进行检查。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基本场磁变短而造成的拍摄区域变得越小,所要检查的躯体范围就变得越大,如果可能,会是整个患者躯体或分开的几个区域。从干预性提问和有关增大患者舒适度方面考虑比较有利的该具有较短磁铁的磁共振设备(MR-设备),对于利用这种磁共振设备来进行检查的过程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借助于可平移的诊疗床使患者能够移动地进出于拍摄区域的方法,就能解决无法利用局部照相来拍摄检查区域的这一难题。所述平移可以逐步地或是连续地进行,其中在前一种情况时可以使用传统的非移动对象的局部拍摄技术。WO02/082996A1中公开了一种使用连续移动的诊疗床来获得较大拍摄区域的数据的方法。其中所获得的是该拍摄区域的无缝图像。在“Helical MRContinuously Moving Table Axial Imaging With RadicalAcquisitions”,A.Shankaranarayanan等,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501053至1060,2003中公开了一种连续移动诊疗床时的成像技术。传统的磁共振技术研究的是在基本场磁的ISO-中心内,即在基本磁场的最均匀范围内对各个躯体部位进行局部检查。如果测量不同的躯体部位,则要借助于诊疗床来平移患者或是将其换位。在每次平移或换位之后,就会在定位器测量范围内新得到多个取决于位置的参数,从而从中推导出一份测量规程。因此不可能得到针对整个患者区域的测量计划。如果要测量不同的区域,则由于上述每次都要进行新的定位器测量过程,患者在磁共振设备中的停留时间就要延长。为进行磁共振检查,除了基本的设备调节参数外,还需要越来越多地进行校准测量。这就能实现对可用于图像亮度平衡、并行成像或线圈位置确定的线圈灵敏度性质进行测定。此外,还能确定基本磁场、高频磁场和/或梯度磁场的分布情况用以修正诸如梯度回波图像。在“Helical MRContinuously Moving Table Axial Imaging With RadialAcquisitions”中,所谓利用连续移动的诊疗床的磁共振测量过程,指的是通过对诊疗床的不同位置的定位器测量过程可以得到更精确的技术测量参数,从而改善成像质量。为此,其中推荐在一个先行的测量过程中记录并存储下针对不同躯体部位的填隙片值、MR激励的中心频率、接收和传送强度。然后,如有必要可以内插并调整这些离散值,同时使不同的躯体部位穿过拍摄区域。DE10150138A1中公开了一种在保持SAR极限值的条件下确定测量值的方法,其中使诊疗床和因此而设置的视场相对于发送天线移动。从所属的预测量过程中,通过模式识别计算出患者的位置并将其用于计算SAR值。该方法的缺点在于,所获得的值只对特定的诊疗床位置有效。但该值在诊疗床移动较小时就已经显著变化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检查的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在检查那些例如由于大于所用磁共振设备的拍摄区域而无法利用局部测量进行检查的检查区域时出现的问题。该方法特别是能缩短所需的测量时间并提高图像质量。该技术问题的解决途径在于一种利用一种带有可平移诊疗床的医学成像磁共振设备来,其中患者的待检查区域大于磁共振设备的拍摄区域,并且首先将待检查的患者定位于诊疗床上,接着进行粗略分辨的校准测量,该校准测量中借助诊疗床的连续平移来推动检查区域经过拍摄区域,其中根据诊疗床的位置从所接收的磁共振信号中一方面得到解剖学上的患者信息另一方面得到用于调整磁共振设备的技术信息,然后再从患者信息中得到第一组测量规程参数并从技术信息中得到第二组测量规程参数,这些参数又可用于产生最后对检查区域进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的测量规程。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以较为简单的方式连续地在检查区域上得到所需的信息。为了利用DE10150138A1中所公开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例如在超过2米的全身扫描时以约10秒的持续时间内测量诸如3cm的间距进行。借助于诊疗床连续平移时的测量,就能在0.5至2分钟的时间内进行上述测量。在获得时间的同时,也获得了沿诊疗床移动方向上的更高分辨率,因为原则上可以对每个诊疗床位置进行计算。由此就避免了轴向测量区域的拼接,并也消除了由此带来的错误。另外还有一个优点是,不同的部分信息的位置分辨率可随个体进行匹配。于是就能时常地如填隙片参数一样,使发射器的参考振幅翻倍。另一项优点在于,从一次测量过程的M个连续测得的数据中可以确定出N>M个参数(与静态测量不同,静态测量中只能测量当前感兴趣的参数)。此外还可以将不同位置(也就是说不同远近驶入的诊疗床的位置)上的测量组合起来,以便例如平滑(平均)z-方向(即诊疗床的移动方向)上的测量值的曲线,均衡各个测量过程的测量精确度,或者从已知值中预测新的测量值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一项优点在于,在粗分辨的校准测量过程中计算得到的信息,可用于使那些至今还是人工进行的步骤自动化,例如患者记录、测量准备和/或测量本身。由此就能总体缩短测量时间并提高图像质量。因此,就会节省下在校准测量过程中所投入的时间,并有效地进行磁共振检查。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从患者信息和技术信息中计算得到第三组测量规程参数。这能够在产生测量规程时使用根据位置作出的与患者相关的SAR-预测,并在后续的测量中施行SAR-控制(SAR特殊吸收率)。精确依据位置来确定的SAR能够使高频磁场以最佳方式射入。如果是将患者的不同区域平移穿过拍摄区域,则为了不必使磁场保守地射入而必须得到这些精确地在躯体上测得的SAR,由此就可能消退信号并因此降低对比度。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涉及的是一种所谓的非局部患者检查,其中待检查的检查区域要大于由具有最高磁铁均匀度(同心)的区域所限定的拍摄区域。所谓“大于”也可理解为下述状况,即在该状况时检查区域具有若干子区域,且它们不必非得相互连接起来,并且它们中的一个或多个区域本身看起来就要小于拍摄区域,但是叉无法用局部测量将它们一起拍摄下来。因为磁共振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测量规程所需的患者信息,会根据诊疗床和患者相对于拍摄区域的位置而改变,所以仅仅是关于拍摄区域的测量规程不足以对更大的待检查区域调整出最佳的成像效果。所谓磁共振设备的技术参数应理解为,例如,基本磁场均匀度、可能有的填隙片参数、高频磁场的中心频率、高频磁场的发送和接收功率。所谓患者信息则应理解为是患者的有关数值,如体长和体重,以及感兴趣的器官和躯体部位相对于诊疗床或拍摄区域的位置情况。本专利技术中推荐,在实际上有着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检查之前,以粗略分辨率一次性进行一个尽可能快的校准测量过程,其中在继续所谓的预扫描测量时,另外得到一些只是由于患者的平移而可获得的患者信息。在结束了患者定位之后进行所述的校准测量过程,该过程包括,诸如放置患者和必要时连接高频线圈、PMU-单元和/或放置可能的造影剂注射针头。在校准测量的同时,借助于自动诊疗床移动连续且一次性地将患者平移穿过拍摄区域。此时进行磁共振检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带有可平移诊疗床(5)的成像医学磁共振设备(3)对患者(1)进行磁共振检查(27)的方法,其中患者身上待检查的检查区域(7)大于磁共振设备(3)的拍摄区域(9),所述方法具有以下方法特征:-将待检查的患者(1)定位于诊疗床( 5)上的定位过程(11),-进行粗分辨的校准测量过程(17),其中通过连续平移诊疗床(5)而将检查区域(7)推动着穿过拍摄区域(9),其中根据诊疗床(5)的位置从该过程接收到的磁共振信号中一方面得到解剖学上的患者信息(19)另一方面 得到技术信息(21),以调节磁共振设备(3),-从患者信息(19)中产生第一组测量规程参数,-从技术信息(21)中产生第二组测量规程参数(25),-借助于测量规程参数(25)来制订测量规程(13),-根据测量 规程(13)来对检查区域(7)进行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检查(27)。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温坎帕格纳马丁哈德彼得休比斯雷纳凯姆斯蒂芬坎南吉瑟伯索尔德基弗塞西尔莫尔卡特林沃尔法思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