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005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其内设置的换热器包括有分配器,分配器用于将气液两相制冷剂均匀分配至多个扁管内。分配器内形成有混合腔、两个回流腔以及多个分流段,混合腔内流通由制冷管路输入的气液两相制冷剂,两个回流腔分设于混合腔的两侧且分别与混合腔连通,混合腔内的部分制冷剂可经回流腔回流至混合腔,多个分流段与多个扁管一一对应连通,分流段的入口与混合腔连通。从回流腔流入混合腔内的制冷剂对混合腔内的制冷剂起到冲击作用,使气液两相制冷剂在混合腔内得到冲击、混合、循环,避免产生气液分离现象,提高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混合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制冷剂分配均匀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热泵型空调是经常使用的一种冷暖空调。在夏季制冷时,空调在室内制冷,室外散热,而在冬季制热时,方向同夏季相反,即室内制热,室外制冷。空调通过热泵在不同环境之间进行冷热交换。比如在冬季,室外的空气、地面水、地下水等等就是低温热源,而室内空气就是高温热源,热泵式空调制热的作用就是把室外环境的热量输送到室内环境里。参照图1所示,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热泵的制热循环原理图。该热泵包括:蒸发器1、压缩机2、冷凝器3、膨胀阀4和四通换向阀5。该热泵制热的具体工作过程为:首先,蒸发器1内低压两相制冷剂(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的混合体)从低温环境吸收热量;经压缩机2吸入后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冷凝器3将热能释放给室内环境,同时自身温度降低;最后,经过膨胀阀机构4节流,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1,重复上述循环的制热过程。本文所述换热器包括上述蒸发器1和冷凝器3。热泵空调通过该四通换向阀5来改变工况模式。在夏季制冷工况下,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1,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3。室内空气经过蒸发器1表面被冷却降温,达到使室内温度下降的目的,通过冷凝器3将热量输送到室外。冬季供热的时候,转换四通换向阀5阀块的位置,使制冷剂的流向发生转换,此时,制冷剂通过室外换热器吸收环境中的热量,并向室内环境放热,实现制热的目的。蒸发器1是输出冷量的设备,它的作用是使经膨胀阀4流入的制冷剂液体蒸发,以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冷凝器3是输出热量的设备,从蒸发器1中吸收的热量连同压缩机2消耗功所转化的热量在冷凝器3中被冷却介质带走,达到制热的目的。蒸发器1和冷凝器3是空调热泵机组中进行热量交换的重要部分,其性能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相比翅片管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在材料成本、制冷剂充注量和热流密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符合换热器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扁管、翅片、分配器等部件。微通道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当气液两相制冷剂从分配器的内腔进入多根扁管时,由于气相和液相的密度与粘度存在差异,流动的制冷剂容易在重力和粘性力作用下发生分离,导致进入多根扁管的制冷剂不均匀。特别是插片式微通道换热器,分配器设计成竖直或者竖直倾斜的安装方向,使得分流难度增大。制冷剂不均匀不仅恶化换热效率,而且会引起制冷系统的波动。因此,实现两相制冷剂在同一流程不同扁管内部的均匀分配是一个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空调器,通过对换热回路中分配器的结构改进,提高制冷剂的均匀分配,进而提高整个空调器的换热效果。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回路,用于进行室内与室外的热量交换,所述换热回路上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扁管,其内流通制冷剂;分配器,用于将气液两相制冷剂均匀分配至多个所述扁管内,所述分配器内形成有:混合腔,其内流通有由制冷管路输入的气液两相制冷剂;两个回流腔,其分设于所述混合腔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混合腔内的部分制冷剂可经所述回流腔回流至所述混合腔;多个分流段,其与多个所述扁管一一对应连通,所述分流段的入口与所述混合腔连通。该分配器采用回流的方法,从回流腔流入混合腔内的制冷剂对混合腔内的制冷剂起到冲击作用,使气液两相制冷剂在混合腔内得到冲击、混合、循环,避免产生气液分离现象,提高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混合均匀性。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腔和所述回流腔之间通过隔板分隔开,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所述混合腔内的制冷剂可经所述第一通口流入所述回流腔内,所述回流腔内的制冷剂可经所述第二通口流入所述混合腔内,所述第二通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通口的面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腔的侧壁上设有制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入口的轴心与所述第二通口的轴心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剂入口流入的方向与制冷剂从所述第二通口流入的方向垂直。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分流段设于所述混合腔的上部,所述分流段的入口设于所述混合腔的顶壁上;所述隔板沿所述混合腔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隔板的顶端与所述混合腔的顶壁连接,所述隔板远离所述制冷剂入口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通口,所述隔板靠近所述制冷剂入口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通口。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段包括连通的分流竖直段和分流水平段,所述分流竖直段的入口设于所述混合腔的顶壁上,所述分流水平段的出口与对应的所述扁管连通,多个所述分流竖直段沿所述混合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朝靠近所述制冷剂入口的方向,所述分流竖直段的高度线性增加。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朝靠近所述制冷剂入口的方向,所述分流竖直段的入口面积线性增加。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距所述制冷剂入口最远的所述分流竖直段的入口面积为S1,距所述制冷剂入口最近的所述分流竖直段的入口面积为S2,S1=(1/3-1/2)S2。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腔的顶壁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顶壁和第二顶壁,所述第一顶壁和所述第二顶壁的交汇连接处为所述混合腔的顶端,所述隔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顶壁和所述第二顶壁的底部连接,一部分所述分流段的入口设于所述第一顶壁上,另一部分所述分流段的入口设于所述第二顶壁上。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竖直段设于所述第一顶壁上的入口面积等于所述分流竖直段设于所述第二顶壁上的入口面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配器由多个叠片堆叠焊接而成。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叠片采用带有焊料的铝合金叠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空调器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结构将外壁做透明处理后的示意图;图5为图3中A-A向剖视图;图6为图3中B-B向剖视图;图7为图6中D部放大图;图8为图3中C-C向剖视图;图9为图8从Q向观察到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E部放大图;图11为根据实施例的混合腔、回流腔以及隔板部分的制冷剂循环示意图。附图标记:1-蒸发器,2-压缩机,3-冷凝器,4-膨胀阀,5-四通换向阀;10-分配器,20-分流器,30-集流管,40-扁管,50-翅片,60-制冷管路;100-混合腔,110-制冷剂入口;200-回流腔;300-隔板,310-第一通口,320-第二通口;400-分流段,410-分流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包括:/n换热回路,用于进行室内与室外的热量交换,所述换热回路上设有换热器;/n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n多个扁管,其内流通制冷剂;/n分配器,用于将气液两相制冷剂均匀分配至多个所述扁管内,所述分配器内形成有:/n混合腔,其内流通有由制冷管路输入的气液两相制冷剂;/n两个回流腔,其分设于所述混合腔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混合腔内的部分制冷剂可经所述回流腔回流至所述混合腔;/n多个分流段,其与多个所述扁管一一对应连通,所述分流段的入口与所述混合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包括:
换热回路,用于进行室内与室外的热量交换,所述换热回路上设有换热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
多个扁管,其内流通制冷剂;
分配器,用于将气液两相制冷剂均匀分配至多个所述扁管内,所述分配器内形成有:
混合腔,其内流通有由制冷管路输入的气液两相制冷剂;
两个回流腔,其分设于所述混合腔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混合腔内的部分制冷剂可经所述回流腔回流至所述混合腔;
多个分流段,其与多个所述扁管一一对应连通,所述分流段的入口与所述混合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腔和所述回流腔之间通过隔板分隔开,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所述混合腔内的制冷剂可经所述第一通口流入所述回流腔内,所述回流腔内的制冷剂可经所述第二通口流入所述混合腔内,所述第二通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通口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腔的侧壁上设有制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入口的轴心与所述第二通口的轴心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剂入口流入的方向与制冷剂从所述第二通口流入的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分流段设于所述混合腔的上部,所述分流段的入口设于所述混合腔的顶壁上;
所述隔板沿所述混合腔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隔板的顶端与所述混合腔的顶壁连接,所述隔板远离所述制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伟曹法立张赫男石丽华赵东方刘晓蕾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