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消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400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消杀装置,包括:直流高压电源、限流电阻、送风装置和消杀模块;其中,消杀模块包括进气口;直流高压电源经限流电阻与消杀模块相连,送风装置放置在消杀模块的进气口处;送风装置用于将周围待消杀的空气通过进气口送入消杀模块内;直流高压电源用于提供空气放电所需的电压和能量;消杀模块用于通过高压放电对空气进行电离,产生空气等离子体,完成对空气的消杀。该装置通过高压放电产生空气等离子体,利用等离子体中的热能以及短寿命高活性自由基,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被处理的空气中的微生物造成彻底杀灭,防止残留,并且具有广谱性。另外,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消杀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杀菌消毒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空气消杀装置。
技术介绍
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很容易沾染上各种细菌、病毒和过敏原,吸入这类空气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此外在食品药品加工车间、手术室等许多特殊的场合需要保证严格的无菌环境,因此对居家环境和一些特殊公共场所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对于预防各类疾病的感染和传播,提高人们生活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有的空气消杀装置主要基于喷洒杀菌消毒剂、紫外线照射以及臭氧进行消毒,这些方法由于各自的缺陷,导致其消杀并不彻底。如部分耐药菌可以抵抗消毒剂的作用,紫外线杀菌时只有照射到的位置且达到照射标准(一般至少需要15分钟)才有杀菌效果。尽管这些方法用于普通场合下的杀菌消毒没有问题,但在某些烈性传染病爆发期,上述方法的可靠性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同时它们对人体都有一定程度的伤害,在消毒时人都必须离开消毒空间。此外,消毒剂和臭氧都存在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广谱、彻底、高效且安全环保的新型空气消杀装置就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消杀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由于基于杀菌消毒剂、紫外线以及臭氧进行消毒导致的消杀不彻底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消杀装置,包括:直流高压电源、限流电阻、送风装置和消杀模块;其中,消杀模块包括进气口;直流高压电源经限流电阻与消杀模块相连,送风装置放置在消杀模块的进气口处;送风装置用于将周围待消杀的空气通过进气口送入消杀模块内;直流高压电源用于提供空气放电所需的电压和能量;限流电阻用于限制直流高压电源放电过程中电流大小;消杀模块用于通过高压放电对空气进行电离,产生空气等离子体,完成对空气的消杀。进一步优选地,消杀模块包括高压电极、送风管道和金属喷嘴;其中,高压电极置于送风管道内,其沿气流方向上的中轴线与送风管道沿气流方向上的中轴线重合;高压电极的一端通过高压导线经上述限流电阻与直流高压电源相连,另一端正对着金属喷嘴的出口;上述进气口为送风管道的一端,送风管道的另一端与金属喷嘴的入口相连,金属喷嘴的外部与公共地极相连;送风管道用于引导送风装置送入的空气,使其处于高压电极和金属喷嘴之间;高压电极用于将其和金属喷嘴之间的空气部分电离,产生空气等离子体后,基于等离子体中的热能及自由基,对空气进行消杀,并通过金属喷嘴的出口喷出,得到消杀完成后的气体。进一步优选地,高压电极的形状为圆形平板状、圆筒状或针状;金属喷嘴的形状为圆锥形、漏斗形、沙漏形或圆形平板状。进一步优选地,当高压电极的形状为圆筒状或针状时,在高压电极外覆盖一层绝缘介质;当高压电极和金属喷嘴的形状均为圆形平板状时,在高压电极和金属喷嘴之间夹一层绝缘介质。进一步优选地,当金属喷嘴的形状为圆形平板状时,在其正中心打一个通孔作为放电通道和气体通道。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空气消杀装置还包括调速装置,用于调节进气口的进气速率。进一步优选地,上述送风管道的材料为绝缘材料。进一步优选地,上述送风管道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烷氧基树脂。进一步优选地,上述金属喷嘴的材料为不锈钢或黄铜。进一步优选地,消杀模块还包括滤尘装置,按照空气流动的方向,置于进气口之后,用于吸附空气中的杂质。进一步优选地,消杀模块还包括排气管道,与金属喷嘴的出口相连;排气管道包括吸附装置,用以吸收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少量臭氧和二氧化氮。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空气消杀装置,通过高压放电产生空气等离子体,利用等离子体中的热能以及短寿命高活性自由基,对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形成灭活效果,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被处理的空气中的微生物造成彻底杀灭,防止残留,而且对几乎所有病原微生物都有效,具有广谱性。2、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空气消杀装置在对空气的消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臭氧含量较低,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3、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空气消杀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4、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空气消杀装置对周围物品的破坏性小,不会造成皮革、织物等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空气消杀装置;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消杀模块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金属喷嘴为圆锥形的消杀模块结构示意图;(b)为金属喷嘴为漏斗形的消杀模块结构示意图;(c)为金属喷嘴为沙漏形的消杀模块结构示意图;(d)为在(b)中结构的基础上将高压电极的前端往金属喷嘴方向再延伸一段距离后的消杀模块结构示意图;(e)为在(c)中结构的基础上将高压电极的前端往金属喷嘴方向再延伸一段距离后的消杀模块结构示意图;(f)为在(a)中结构的基础上在高压电极外覆盖一层绝缘介质后的消杀模块结构示意图;(g)为在(f)中结构的基础上将高压电极延伸到金属喷嘴之外的消杀模块结构示意图;(h)为高压电极和金属喷嘴均为圆形平板状时的消杀模块结构示意图;(i)为高压电极为圆筒状、金属喷嘴为圆形平板状时的消杀模块结构示意图;(j)为高压电极为针状、金属喷嘴为圆形平板状时的消杀模块结构示意图;(k)为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均为平板形状时的消杀模块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空气消杀装置;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直流高压电源;2-限流电阻;3-送风装置;4-调速器;5-进气口;6-高压电极;7-送风管道;8-金属喷嘴;9-空气等离子体;10-滤尘装置;11-吸附装置;12-排气管道;13-排气口;14-绝缘介质;15-接地电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一种空气消杀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直流高压电源1、限流电阻2、送风装置3、调速器4和消杀模块。其中,消杀模块包括进气口5;直流高压电源1经限流电阻2与消杀模块相连,送风装置3放置在消杀模块的进气口5处;送风装置3用于将周围待消杀的空气通过进气口5送入消杀模块内;本实施例中,送风装置可以为进气风扇、空气泵、鼓风机等任何可以实现将需要消杀的空气送入消杀模块内的装置。直流高压电源1用于提供空气放电所需的电压和能量;限流电阻2用于限制直流高压电源1放电过程中电流大小;消杀模块用于通过高压放电对空气进行电离,产生空气等离子体,完成对空气的消杀。具体的,消杀模块包括高压电极6、送风管道7和金属喷嘴8。其中,高压电极6置于送风管道7内,其沿气流方向上的中轴线与送风管道7沿气流方向上的中轴线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高压电源、限流电阻、送风装置和消杀模块;/n所述消杀模块包括进气口;所述直流高压电源经所述限流电阻与所述消杀模块相连,所述送风装置放置在所述消杀模块的进气口处;/n所述送风装置用于将周围待消杀的空气通过进气口送入消杀模块内;/n所述直流高压电源用于提供空气放电所需的电压和能量;/n所述限流电阻用于限制直流高压电源放电过程中电流大小;/n所述消杀模块用于通过高压放电对空气进行电离,产生空气等离子体,完成对空气的消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高压电源、限流电阻、送风装置和消杀模块;
所述消杀模块包括进气口;所述直流高压电源经所述限流电阻与所述消杀模块相连,所述送风装置放置在所述消杀模块的进气口处;
所述送风装置用于将周围待消杀的空气通过进气口送入消杀模块内;
所述直流高压电源用于提供空气放电所需的电压和能量;
所述限流电阻用于限制直流高压电源放电过程中电流大小;
所述消杀模块用于通过高压放电对空气进行电离,产生空气等离子体,完成对空气的消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杀模块包括高压电极、送风管道和金属喷嘴;
所述高压电极置于所述送风管道内,其沿气流方向上的中轴线与送风管道沿气流方向上的中轴线重合;所述高压电极的一端通过高压导线经所述限流电阻与所述直流高压电源相连,另一端正对着所述金属喷嘴的出口;所述进气口为所述送风管道的一端,所述送风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喷嘴的入口相连,所述金属喷嘴的外部与公共地极相连;
所述送风管道用于引导送风装置送入的空气,使其处于所述高压电极和金属喷嘴之间;
所述高压电极用于将其和所述金属喷嘴之间的空气部分电离,产生空气等离子体后,基于等离子体中的热能及自由基,对空气进行消杀,并通过金属喷嘴的出口喷出,得到消杀完成后的气体。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新培鲜于斌刘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