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及其燃烧方法,涉及有机废液焚烧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使雾化后的有机废液进行充分燃烧的技术问题。该燃烧器包括燃料管道、套设于燃料管道外部的空气管道与套设于空气管道外部的有机废液管道,空气管道内设置有第一旋流叶片,有机废液管道内设置有第二旋流叶片,第一旋流叶片的旋转方向与第二旋流叶片的旋转方向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燃料与空气在炉膛内混合燃烧,使炉膛内形成稳定的燃烧区,旋流空气经过燃烧区的加热受热膨胀,使雾化后的有机废液能够附着在受热膨胀的空气旋转面上,由于旋流空气与旋流有机废液的旋转方向相反,使空气与有机废液能够充分的混合,从而实现有机废液的充分燃烧。
A burner of organic waste liquid incinerator and its combus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及其燃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废液焚烧处理
,具体来说,是指一种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及其燃烧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每年在医药、纺织、石油、造纸等行业排放数以万吨的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废液。这些工业废液的成分多为高浓度的有机物。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节能环保的呼吁愈来愈强烈,如何高效、清洁的处理工业废液,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企业通常采用焚烧法对有机废液进行处理,将有机废液雾化后输入焚烧炉的炉膛中进行焚烧处理。但是,由于有机废液的着火温度相对较高,即便是将有机废液雾化后,常规的焚烧处理技术也很难使有机废液进行充分的燃烧,从而产生一氧化碳或者二噁英等有害烟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使雾化后的有机废液进行充分燃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包括:燃料管道,用于向炉膛内输入燃料;空气管道,套设于所述燃料管道外部,所述空气管道内设置有第一旋流叶片,用于向炉膛内输入旋流空气;以及,有机废液管道,套设于所述空气管道外部,所述有机废液管道内设置有第二旋流叶片,用于向炉膛内输入雾化后的旋流有机废液;其中,所述第一旋流叶片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流叶片的旋转方向相反。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还可以做如下的改进。可选的,所述空气管道伸入所述炉膛的一端呈向外扩张的喇叭口形状,所述有机废液管道与所述炉膛相连接。可选的,所述有机废液管道伸入所述炉膛的一端呈向外扩张的喇叭口形状,所述空气管道与所述有机废液管道的开口角度相同。可选的,所述有机废液管道包括平直段以及变截面段,所述平直段的截面大于所述变截面段的截面,所述变截面段伸入所述炉膛内。可选的,所述第二旋流叶片设置于所述变截面段。可选的,所述有机废液管道伸入所述炉膛的一端呈向内收缩的圆锥口形状,所述空气管道与所述有机废液管道的开口方向相交。可选的,所述炉膛上开设有若干空气直流管道,若干所述空气直流管道分布于所述有机废液管道的外周。可选的,若干所述空气直流管道在所述炉膛上围合呈以所述燃料管道为中心的圆形,所述空气直流管道与所述燃料管道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有机废液管道半径的1-1.5倍,每个所述空气直流管道的半径为所述炉膛半径的1/8-1/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的燃烧方法,采用上述的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所述空气管道向所述炉膛内输入旋流空气;S2、通过所述燃料管道向所述炉膛内输入燃料,使所述炉膛内形成稳定的燃烧区;S3、通过所述有机废液管道向所述炉膛内输入雾化后的旋流有机废液,使雾化后的旋流有机废液在所述燃烧区燃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的燃烧方法还可以做如下的改进。可选的,所述炉膛上开设有若干空气直流管道,所述空气管道内输入的旋流空气量为总空气量的70-90%,若干所述空气直流管道内输入的直流空气量为总空气量的10-30%,所述有机废液管道内输入的雾化后的旋流有机废液的热值大于10500kJ/kg。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燃料与空气在炉膛内混合燃烧,使炉膛内形成稳定的燃烧区,空气通过第一旋流叶片向炉膛内输入旋流空气,雾化后的有机废液通过第二旋流叶片向炉膛内输入旋流有机废液,旋流空气经过燃烧区的加热受热膨胀向外扩散,使雾化后的有机废液能够附着在受热膨胀的空气旋转面上,由于旋流空气与旋流有机废液的旋转方向相反,使空气与有机废液能够充分的混合,从而实现有机废液的充分燃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的流场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的另一实施方式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的燃烧方法的流程图。图中:1—燃料管道;2—空气管道;21—第一旋流叶片;3—有机废液管道;31—第二旋流叶片;32—平直段;33—变截面段;4—空气直流管道;5—炉膛。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面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燃料管道1、空气管道2以及有机废液管道3。空气管道2套设于燃料管道1的外部,空气管道2的输入口位于空气管道2的侧壁上。有机废液管道3套设于空气管道2的外部,有机废液管道3的输入口位于有机废液管道3的侧壁上。燃料管道1、空气管道2以及有机废液管道3之间既可以共用同一管壁,也可以分别设置不同的管壁。有机废液管道3的输出口连接在炉膛5的侧壁上,使燃料管道1、空气管道2以及有机废液管道3的输出口伸入炉膛5内。如图1至图3所示,在空气管道2内设置有第一旋流叶片21,第一旋流叶片21的旋流数为0.8-0.9。在有机废液管道3内设置有第二旋流叶片31,第二旋流叶片31的旋流数为0.7-0.8。第一旋流叶片21的旋转方向与第二旋流叶片31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旋流叶片21与第二旋流叶片31可以分别通过法兰连接在空气管道2与有机废液管道3内。如图3所示,当向空气管道2内输入空气时,空气在第一旋流叶片21的作用下产生旋流。当向有机废液管道3内输入雾化后的有机废液时,雾化后的有机废液在第二旋流叶片31的作用下产生旋流。通过燃料管道1向炉膛5内输入天然气或者水煤气等可燃性气体燃料,燃料与空气混合后在炉膛5中心形成稳定的燃烧区。旋流空气经过燃烧区的加热,受热膨胀并且向外扩散,使雾化后的有机废液能够附着在空气的旋转面上。同时,由于第一旋流叶片21与第二旋流叶片31的旋转方向相反,使旋流空气与雾化后的旋流有机废液能够相互冲撞、相互渗入,从而使空气与有机废液能够充分的混合,以保证有机废液的充分燃烧。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空气与有机废液进行混合,根据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混合后,当具备燃烧的温度时,即可使有机废液进行充分的燃烧,从而避免由于有机废液燃烧不充分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燃料管道(1),用于向炉膛(5)内输入燃料;/n空气管道(2),套设于所述燃料管道(1)外部,所述空气管道(2)内设置有第一旋流叶片(21),用于向炉膛(5)内输入旋流空气;以及,/n有机废液管道(3),套设于所述空气管道(2)外部,所述有机废液管道(3)内设置有第二旋流叶片(31),用于向炉膛(5)内输入雾化后的旋流有机废液;/n其中,所述第一旋流叶片(21)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流叶片(31)的旋转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料管道(1),用于向炉膛(5)内输入燃料;
空气管道(2),套设于所述燃料管道(1)外部,所述空气管道(2)内设置有第一旋流叶片(21),用于向炉膛(5)内输入旋流空气;以及,
有机废液管道(3),套设于所述空气管道(2)外部,所述有机废液管道(3)内设置有第二旋流叶片(31),用于向炉膛(5)内输入雾化后的旋流有机废液;
其中,所述第一旋流叶片(21)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流叶片(31)的旋转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管道(2)伸入所述炉膛(5)的一端呈向外扩张的喇叭口形状,所述有机废液管道(3)与所述炉膛(5)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废液管道(3)伸入所述炉膛(5)的一端呈向外扩张的喇叭口形状,所述空气管道(2)与所述有机废液管道(3)的开口角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废液管道(3)包括平直段(32)以及变截面段(33),所述平直段(32)的截面大于所述变截面段(33)的截面,所述变截面段(33)伸入所述炉膛(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流叶片(31)设置于所述变截面段(3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废液焚烧炉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废液管道(3)伸入所述炉膛(5)的一端呈向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麒,张泽武,李小姗,罗聪,赵征鸿,陈宇霄,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