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热解处理的回流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3993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03
一种垃圾热解处理的回流热利用装置,有焚烧仓和密闭绝氧的热解仓,焚烧仓和热解仓通过公共出气口、第一烟气过道与第一旋风燃烧仓相连通,第一旋风燃烧仓通过第二烟气过道与第二旋风燃烧仓相连通,第一烟气过道接入有二次风第一入气管,第二烟气过道接入有二次风第二入气管。第一旋风燃烧仓底部伸出有第一排尘管,第二旋风燃烧仓底部伸出有第二排尘管,第一排尘管与第二排尘管汇合至烟尘回收引出管,通过引风机与余热输送管连接,余热输送管一直延伸至焚烧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这种技术,可以实现燃烧气流的强湍流,使混合气体达到充分燃烧,起到除尘作用,使后续除尘设施得到简化,除落的高温烟尘气得到回收利用,进一步保证焚烧仓燃烧供能能力。

A reflux heat utilization device for waste pyrolysis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热解处理的回流热利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热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生活垃圾热解产生的烟尘进行二次燃烧,并且对二次燃烧时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再利用的回流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生活垃圾处理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当前国内,垃圾处理主要采取填埋、堆肥和焚烧等技术。分析认为,垃圾填埋和堆肥都必须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产生环境污染,目前已不再适宜推广,而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尤其是二噁英。相比之下,垃圾采用热解处理,不但能抑制二噁英生成,而且产生的烟气量也极微,稍作净化处理就不再产生危害,因此垃圾热解处理是目前为止处理垃圾最好的技术。实际运用中,垃圾采取热解处理,最好是在500℃以上的中高温环境中以气化的方式进行,但由于国内的生活垃圾其低位热值普遍都偏低,没有辅助燃料和余热利用,一般都难以达到真正的垃圾热解处理,甚至很多类似的垃圾热解处理装置都是以一种低温热解的方式出现,大大制约了垃圾热解技术的进步。本项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旋风燃烧技术,将二次燃烧引入旋风燃烧仓中,利用旋风器原理,使燃烧气流形成强湍流、强高温燃烧的同时一并将烟尘去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热解处理的回流热利用装置,有焚烧仓(6)和密闭绝氧的热解仓(9),焚烧仓位于解热仓下方,其特征在于:焚烧仓和热解仓通过公共出气口(13)、第一烟气过道(14)与第一旋风燃烧仓(17)相连通,第一旋风燃烧仓通过第二烟气过道(16)与第二旋风燃烧仓(41)相连通,第一烟气过道接入有二次风第一入气管(15),第二烟气过道接入有二次风第二入气管(59);/n第一旋风燃烧仓底部伸出有第一排尘管(72),第二旋风燃烧仓底部伸出有第二排尘管(77),第一排尘管与第二排尘管汇合至烟尘回收引出管(55),烟尘回收引出管与引风机(22)入风口相连接,引风机出风口伸出的余热输送管(39),一直延伸至焚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热解处理的回流热利用装置,有焚烧仓(6)和密闭绝氧的热解仓(9),焚烧仓位于解热仓下方,其特征在于:焚烧仓和热解仓通过公共出气口(13)、第一烟气过道(14)与第一旋风燃烧仓(17)相连通,第一旋风燃烧仓通过第二烟气过道(16)与第二旋风燃烧仓(41)相连通,第一烟气过道接入有二次风第一入气管(15),第二烟气过道接入有二次风第二入气管(59);
第一旋风燃烧仓底部伸出有第一排尘管(72),第二旋风燃烧仓底部伸出有第二排尘管(77),第一排尘管与第二排尘管汇合至烟尘回收引出管(55),烟尘回收引出管与引风机(22)入风口相连接,引风机出风口伸出的余热输送管(39),一直延伸至焚烧仓内,余热输送管的管口向下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热解处理的回流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超隆武强陈雷连波樊大龙霍有荔陈建帆张守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富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