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掘采设备救援回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3920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54
一种井下掘采设备救援回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煤矿掘采技术领域,可解决现有煤矿井下掘采工作面救援效率低,顶板二次冒落风险大,救援人员劳动强度高,安全隐患大的问题,包括牵引回撤装置、两臂锚杆铲运机和牵引链,两臂锚杆铲运机搬运牵引回撤装置至救援场所,对顶板冒落区域进行必要支护、清理,与牵引回撤装置控制器连接并提供动力源,牵引回撤装置与被救援设备连接,牵引被埋设备撤离冒顶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及时对被埋设备进行救援,避免二次冒顶风险,且人员作业区域始终处于救援系统提供的安全区域内,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减轻了劳动强度。本救援系统还可用于大坡度掘进类设备窝机时的辅助驱动装备,提高设备的适应能力。

A rescue and withdrawal device for underground excavation and mining equipment and its use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掘采设备救援回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掘采
,具体涉及一种井下掘采设备救援回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煤矿井下掘采设备处于井下开拓巷道的最前端,由于掘采过程中无法实现及时支护,掘采设备所处区域极易发生冒顶、片帮等情况,设备被埋、被压、被卡的事故经常发生。特别是连续采煤机在边角煤回采中,处于压力孤岛区域,矿压显现异常,冒顶事故高发。冒顶事故发生后,无专业救援系统装备,设备的救援需大量人员在冒顶区域附近进行清矸、救援工作,安全风险高、劳动强度大,且由于清理时间较长,支护不及时,顶板冒落区极易发生二次甚至多次冒落,导致救援强度增大甚至救援失败。目前煤矿井下掘采工作面发生顶板冒落埋机、压机事故后,通常采用人工清理矸石+人工架棚+钢管超前支护搭建救援空间+安装回柱绞车牵引回撤设备的方式进行救援。该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人工进行清理矸石、架棚等灾后防护工作,劳动强度高,效率低,易引发二次冒落,且作业人员处于冒落区边缘,安全隐患大;2、回柱绞车的安装需要预制平台底座及打压柱,不能及时进行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掘采设备救援回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回撤装置(1)、两臂锚杆铲运机(2)和牵引链(16),牵引回撤装置(1)通过牵引链(16)与被救援设备(17)连接,两臂锚杆铲运机(2)位于牵引回撤装置(1)的一侧,牵引回撤装置(1)通过液压胶管与两臂锚杆铲运机(2)的液压系统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掘采设备救援回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回撤装置(1)、两臂锚杆铲运机(2)和牵引链(16),牵引回撤装置(1)通过牵引链(16)与被救援设备(17)连接,两臂锚杆铲运机(2)位于牵引回撤装置(1)的一侧,牵引回撤装置(1)通过液压胶管与两臂锚杆铲运机(2)的液压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掘采设备救援回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回撤装置(1)包括底座(9)、牵引油缸(3)、牵引万向节(4)、升降油缸(5)、撑顶装置(6)、撑顶油缸缸杆(7)、撑顶油缸(8)和控制器,牵引油缸(3)的一端与牵引链(16)连接,另一端与牵引万向节(4)的一端连接,牵引万向节(4)的另一端与底座(9)连接,底座(9)的端面设有两个铸钢球面柱窝,升降油缸(5)和撑顶油缸(8)的一端分别位于铸钢球面柱窝内,升降油缸(5)位于撑顶油缸(8)的下方,升降油缸(5)的缸杆与撑顶油缸(8)的下方铰接,撑顶油缸缸杆(7)的一端设有柱窝及销孔,撑顶装置(6)的一端位于撑顶油缸缸杆的柱窝并通过插销连接,控制器控制牵引油缸(3)、升降油缸(5)和撑顶油缸(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掘采设备救援回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臂锚杆铲运机(2)包括支护装置(10)、临时支撑顶篷(11)、临时支护系统(12)、铲运倾斜油缸(13)、铲运升降装置(14)和铲运机构(15),临时支撑顶篷(11)和临时支护系统(12)位于支护装置(10)的上方,铲运升降装置(14)和铲运机构(15)位于支护装置(10)的下方,临时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涛杨春海石亮潘韵恬刘立明陈明程桑朋德张振东李晓东麻锦荣薛亚峰高瑞文吴睿潘昱州李源温志强郝万东杨海亮李兴才韩丰张王磊石晓光何景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