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污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857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污井结构,所述井体的上方安装有井盖,且井体的内部固定有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的上方安装有基座,所述基座内开设有的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的上方安装有滤网,且储水槽的底端侧面等间距均匀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外端均固定套接有“n”型出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机构简单,设计新颖,具有防臭防堵塞功能,通过金属网和滤网的双重过滤使得杂物被过滤,可有效的防止地下管道阻塞问题,且通过单向阀和“n”型出水管可以有效隔离污水井和地下管道内的气味扩散,改善周围居民的居住环境,给人们的生活起居带来良好的体验。

A sewage well structure for Municipal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污井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设备
,具体是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污井结构。
技术介绍
在城市道路中,建设排污井是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范畴,排污井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均能见到,排污井连通着生活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传统的排污井在井口处一般都安装有井盖或者网格状的框盖,网格状的框盖主要是方便污水的排放,但是,在下大雨时,道路上的各种塑料袋等杂物会随污水一起排放至排污井内,这些杂物很容易导致地下管道阻塞,后续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清理,此外,排水井内由于常年污水积累,导致排水管道气味发臭,容易通过排污井扩散出去,导致城市环境充斥臭气,给人类生活起居早成严重的影响,严重者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及传染病,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污井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污井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污井结构,包括井体,所述井体的上方安装有井盖,且井体的内壁设置有爬梯,所述井体的内部固定有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的上方安装有基座,所述基座内开设有的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的上方安装有滤网,且储水槽的底端侧面等间距均匀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外端均固定套接有“n”型出水管。作为本专利技术跟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井盖包括与井体相连的盖体,所述盖体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且盖体远离第一凹槽的一侧焊接有活动座,所述盖体下表面设置有防盗环,且盖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上方安装有金属网,且第二凹槽的下方等间距均匀开设有贯穿盖体的通水管,所述通水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作为本专利技术跟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井盖上的活动座通过圆枢与井体的上端活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跟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井体的上端对应防盗环的位置处固定有金属环,所述金属环与防盗环之间设置有防盗链。作为本专利技术跟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水管共六个,且等间距均匀设置在第二凹槽的下方。作为本专利技术跟进一步的方案:所述“n”型出水管共八个,其下端均贯穿基座的底侧并通过螺纹安装有防臭硅胶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机构简单,设计新颖,具有防臭防堵塞功能,通过金属网和滤网的双重过滤使得杂物被过滤,可有效的防止地下管道阻塞问题,此外第二凹槽内可以收集较小的杂物,方便工作人员清理,且通过单向阀和“n”型出水管可以有效隔离污水井和地下管道内的气味扩散,改善周围居民的居住环境,给人们的生活起居带来良好的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污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污井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污井结构中井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污井结构中井盖俯视图。图中:1、井体;2、井盖;21、第二凹槽;22、第一凹槽;23、活动座;24、防盗环;25、单向阀;26、通水管;27、金属网;28、盖体;3、基座;4、滤网;5、储水槽;6、“n”型出水管;7、环形支架;8、爬梯;9、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污井结构,包括井体1,井体1的上方安装有井盖2,且井体1的内壁设置有爬梯8,便于维修人员下井维修,井体1的内部固定有环形支架7,环形支架7的上方安装有基座3,基座3内开设有的储水槽5,储水槽5的上方安装有滤网4,且储水槽5的底端侧面等间距均匀开设有出水口9,出水口9的外端均固定套接有“n”型出水管6,雨水通过滤网4流向储水槽5内,滤网4可过滤随雨水一起排放的小型垃圾,再由“n”型出水管6排入排污井内,当雨水停止后,通过“n”型出水管6可在储水槽5内形成积水,继而可以二次隔离排污井内的气味。在图3和图4中,井盖2包括与井体1相连的盖体28,盖体28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22,且盖体28远离第一凹槽22的一侧焊接有活动座23,盖体28下表面设置有防盗环24,且盖体28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21,第二凹槽21的上方安装有金属网27,且第二凹槽21的下方等间距均匀开设有贯穿盖体28的通水管26,通水管26上均安装有单向阀25,当雨水通过井盖2上的金属网27时会过滤掉随雨水一起排放的较大的杂物,继而雨水流入井盖2上的第二凹槽21,当雨水流入通水管26时,雨水的重力使得单向阀25打开。在图3中,井盖2上的活动座23通过圆枢与井体1的上端活动连接,便于井盖2打开。在图2和图3中,井体1的上端对应防盗环24的位置处固定有金属环,金属环与防盗环24之间设置有防盗链,用于防盗。在图3中,通水管26共六个,且等间距均匀设置在第二凹槽21的下方,用于道路上雨水的排泄。在图2中,“n”型出水管6共八个,其下端均贯穿基座3的底侧并通过螺纹安装有防臭硅胶管,在雨水的作用下防臭硅胶管可以打开,失去雨水的重力影响后,防臭硅胶管自动关闭,用于初步隔绝排污井内的气味。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专利技术机构简单,设计新颖,具有防臭防堵塞功能,当雨水通过井盖2上的金属网27时会过滤掉随雨水一起排放的较大的杂物,继而雨水流入井盖2上的第二凹槽21,当雨水流入通水管26时,雨水的重力使得单向阀25打开,继而使得雨水通过滤网4流向储水槽5内,滤网4可过滤随雨水一起排放的小型垃圾,再由“n”型出水管6排入排污井内,当雨水停止后,“n”型出水管6下端的防臭硅胶管关闭,初步隔绝排污井内的气味,此外,通过“n”型出水管6可在储水槽5内形成积水,继而可以二次隔离排污井内的气味,且单向阀25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自动关闭,同样可以隔绝排污井内的气味,通过多重隔离可以有效隔离污水井和地下管道内的气味扩散,改善周围居民的居住环境,给人们的生活起居带来良好的体验。以上所述的,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污井结构,包括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的上方安装有井盖(2),且井体(1)的内壁设置有爬梯(8),所述井体(1)的内部固定有环形支架(7),所述环形支架(7)的上方安装有基座(3),所述基座(3)内开设有的储水槽(5),所述储水槽(5)的上方安装有滤网(4),且储水槽(5)的底端侧面等间距均匀开设有出水口(9),所述出水口(9)的外端均固定套接有“n”型出水管(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污井结构,包括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的上方安装有井盖(2),且井体(1)的内壁设置有爬梯(8),所述井体(1)的内部固定有环形支架(7),所述环形支架(7)的上方安装有基座(3),所述基座(3)内开设有的储水槽(5),所述储水槽(5)的上方安装有滤网(4),且储水槽(5)的底端侧面等间距均匀开设有出水口(9),所述出水口(9)的外端均固定套接有“n”型出水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排污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2)包括与井体(1)相连的盖体(28),所述盖体(28)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22),且盖体(28)远离第一凹槽(22)的一侧焊接有活动座(23),所述盖体(28)下表面设置有防盗环(24),且盖体(28)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21),所述第二凹槽(21)的上方安装有金属网(27),且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天校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凡晨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