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桩架静压桩装置及无桩架静压桩加固基础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384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基础加固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桩架静压桩装置及无桩架静压桩加固基础方法。其中,无桩架静压桩装置包括支座机构,其设置在发生沉降的设备基础底部,以支撑设备基础;顶撑机构,其上端与支座机构相连,用于支撑支座机构;下端用于连接预制桩并将预制桩分段压入土中,以使得伸入土中的预制桩的桩尖到达满足预设承载力要求的持力层;动力机构,其用于为顶撑机构提供动力。其结构简单、移动灵活、易操作,不需要常规静压桩工艺采用的压桩机和桩架,不受场地空间狭窄的条件限制,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

Static pressure pile without pile frame and method of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by static pressure pile without pile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桩架静压桩装置及无桩架静压桩加固基础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础加固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无桩架静压桩装置及无桩架静压桩加固基础方法。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目前,很多电解车间电解槽基础、大型送变电设备基础建造于深层的淤泥场地、沿海软弱地基或湿陷性黄土地区,投产运行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基础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上部设备安全运行。此类设备运行环境为强磁场、大电流,空间狭小,且生产线需要连续作业,不能停产,因此选用基础加固处理措施时有很多受限。现有基础加固方法包括注浆加固方法、灌注桩托换加固方法和常规静压预制桩方法;其中,在注浆加固方法中,由于注浆在土体中凝结时间较长会产生附加沉降,对厂房和设备基础破坏性较大,且施工时需要生产作业面停产;灌注桩托换加固方法存在现场湿作业、钢筋作业多,不满足此类工作环境强磁场、大电流、绝缘要求高等要求;常规静压预制桩方法需要布置压桩机和桩架,所需施工环境空间大,不满足空间狭小的要求。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的基础加固方法及装置不能同时满足适用于强磁场、大电流和空间狭小的环境,以及生产线连续作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无桩架压桩装置,其结构简单、移动灵活、易操作,不需要常规静压桩工艺采用的压桩机和桩架,不受场地空间狭窄的条件限制,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桩架压桩装置,包括:>支座机构,其设置在发生沉降的设备基础底部,以支撑设备基础;顶撑机构,其上端与支座机构相连,用于支撑支座机构;下端用于连接预制桩并将预制桩分段压入土中,以使得伸入土中的预制桩的桩尖到达满足预设承载力要求的持力层;动力机构,其用于为顶撑机构提供动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无桩架静压桩加固基础方法,其加固过程中不会带来附加下沉量,加固效果直观、技术可靠,对正常安全生产秩序影响小,施工安全隐患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桩架静压桩加固基础方法,包括:桩就位;基础托换:采用如上述所述的无桩架压桩装置将预制桩分段压入土中,当预制桩压到预设深度时,焊接下一桩段,然后继续重复上述压桩和焊接操作,直至伸入土中的预制桩的桩尖到达满足预设承载力要求的持力层;封桩:置换出无桩架压桩装置,用砼封包预制桩的桩头与设备基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加固施工无振动、无噪声、工期短,无桩架压桩装置结构简单、移动灵活、易操作,不需要常规静压桩工艺采用的压桩机和桩架,不受场地空间狭窄的条件限制,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2)对基础进行托换桩加固,由以前夯实浅层地基处理转换成桩基础,将上部荷载直接传送于较深持力层,因此能确保今后使用期中被加固建构(筑)物不会产生下沉,彻底解决问题。(3)加固过程中不会带来附加下沉量,加固效果直观、技术可靠,对正常安全生产秩序影响小,施工安全隐患少。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无桩架压桩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无桩架静压桩加固基础方法流程图。其中,1-动力机构;2-顶撑机构;3-支座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专利技术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专利技术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结合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桩架压桩装置,其包括动力机构1、顶撑机构2和支座机构3。在具体实施中,动力机构1用于为顶撑机构2提供动力。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动力机构1可采用电机、液压缸、气压缸或是其他现有的具有驱动功能的结构来实现。具体地,顶撑机构2上端与支座机构相连,用于支撑支座机构3;下端用于连接预制桩并将预制桩分段压入土中,以使得伸入土中的预制桩的桩尖到达满足预设承载力要求的持力层。在本实施例中,顶撑机构2采用千斤顶来实现。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顶撑机构也可采用顶部具有支撑,下部能够向下施加压力的机构来实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支座机构3设置在发生沉降的设备基础底部,以支撑设备基础。在可选实施例中,支座机构的结构可采用如下形式,包括管体和板体,所述板体固定在管体两端。比如:管体采用DN250无缝304管,板体采用300×300×25mm钢板;板体焊接在管体两端。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支座机构也可为其他结构,比如实心块体或柱体结构等。本实施例的无桩架压桩装置结构简单、移动灵活、易操作,不需要常规静压桩工艺采用的压桩机和桩架,不受场地空间狭窄的条件限制,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基于上述无桩架压桩装置,下面结合附图2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无桩架静压桩加固基础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在图2中,无桩架静压桩加固基础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步骤(1):桩就位。在桩就位的过程中,在设备基础旁边开挖导坑,然后逐渐伸入设备基础底部挖一操作坑,在操作坑内按桩径大小开一个方桩就位孔。例如:在操作坑内用洛阳铲按桩径大小开一个浅孔(比如:30cm深的浅孔),以便方桩就位。在具体实施中,在桩就位之前,还包括:布桩设计:确定静压托换桩入土深度、数量、布桩点位和桩身规格;桩定位:在设备基础四周定位桩位置,对每个桩位进行编号;校对:根据编号好的桩一一进行校对,反复校对无误后,确认桩位。具体地,根据地质情况、下沉设备基础范围内地坪至持力层间的土层情况及上部设备和基础荷载数据,计算静压托换桩入土深度、数量、布桩点位和桩身规格。...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桩架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座机构,其设置在发生沉降的设备基础底部,以支撑设备基础;/n顶撑机构,其上端与支座机构相连,用于支撑支座机构;下端用于连接预制桩并将预制桩分段压入土中,以使得伸入土中的预制桩的桩尖到达满足预设承载力要求的持力层;/n动力机构,其用于为顶撑机构提供动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桩架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座机构,其设置在发生沉降的设备基础底部,以支撑设备基础;
顶撑机构,其上端与支座机构相连,用于支撑支座机构;下端用于连接预制桩并将预制桩分段压入土中,以使得伸入土中的预制桩的桩尖到达满足预设承载力要求的持力层;
动力机构,其用于为顶撑机构提供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桩架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机构包括管体和板体,所述板体固定在管体两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桩架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机构为千斤顶。


4.一种无桩架静压桩加固基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桩就位;
基础托换:采用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桩架压桩装置将预制桩分段压入土中,当预制桩压到预设深度时,焊接下一桩段,然后继续重复上述压桩和焊接操作,直至伸入土中的预制桩的桩尖到达满足预设承载力要求的持力层;
封桩:置换出无桩架压桩装置,用砼封包预制桩的桩头与设备基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桩架静压桩加固基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桩就位之前,还包括:
布桩设计:确定静压托换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山张发张振利王潇晨王萍刘庆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