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加工塑性优异的易切削铅黄铜棒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3788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加工塑性优异的易切削铅黄铜棒材及其制备方法,该易切削铅黄铜棒材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u 59.0‑61.5%、Pb 2.0‑3.0%、Sn 0.01‑0.3%、Fe 0.01‑0.3%、Ni 0.01‑0.3%,总量不超过0.3%的以下元素的一种或多种:镁、钙、铈、磷;余量为锌和杂质。通过将铜、锌、铅、锡、铁和镍等元素熔炼,通过铸造‑挤压‑酸洗‑联合拉拔‑退火‑酸洗‑矫直的制备工艺获得晶粒度细小,铅指点分布弥散、均匀的铅黄铜棒材,获得的铅黄铜棒材冷加工塑性变形性能和切削性能极佳,适用于车床加工的同时,满足后续大的冷加工塑性变形。

A free cutting lead brass bar with excellent cold working plasticity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加工塑性优异的易切削铅黄铜棒材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色金属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加工塑性优异的易切削铅黄铜棒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铅黄铜棒材因其良好的切削、钻孔等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电器等工业领域。在大部分工业领域,对材料除了要求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外,对冷加工塑性也有特殊要求,特别是某些电子、电器用五金零部件领域,经过高速自动车床加工后还需进行较大程度的冷塑性变形。这就要求铅黄铜材料在具有极好的切削性能的同时,具备优异的冷加工塑性。现有技术中的易切削铅黄铜棒材,如HPb59-2、HPb58-3等材料具备较好的切削性能,但其冷加工塑性较差;HPb63-3虽同时具备一定的切削性能及冷加工塑性,但不适用于高速车床加工,同时若加工量过大易导致开裂产生。随着生产车削自动化、高速化,以及对材料加工变形要求提升,急需兼具优异切削性能和冷加工塑性的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易切削铅黄铜棒材的冷加工塑性较差,容易开裂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冷加工塑性优异的易切削铅黄铜棒材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加工塑性优异的易切削铅黄铜棒材,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u59.0-61.5%;Pb2.0-3.0%;Sn0.01-0.3%;Fe0.01-0.3%;Ni0.01-0.3%;总量不超过0.3%的以下元素的一种或多种:镁、钙、铈、磷;余量为锌和杂质。优选地,上述易切削铅黄铜棒材的平均晶粒度为10-20μm。优选地,上述易切削铅黄铜棒材的α相比例为75-85%。优选地,上述易切削铅黄铜棒材的单位面积(1mm2)铅颗粒数量大于10000个。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冷加工塑性优异的易切削铅黄铜棒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各组分按照比例熔炼铸造,通过水平连铸方式生产铸锭,铸锭规格为步骤二,将上述铸锭加热后进行脱皮挤压形成挤压坯,该挤压坯的规格为步骤三,将上述挤压坯置于硫酸溶液中浸泡2-5min,高压水冲洗干净;步骤四,将酸洗后的挤压坯进行联合拉拔,拔出规格的棒材;步骤五,将拔出后的棒材在空气气氛下进行退火处理;步骤六,将退火后的棒材置于硫酸溶液中浸泡1-2min,高压水冲洗干净;步骤七,将酸洗后的棒材采用矫直机进行矫直处理;步骤八,对矫直后的棒材定尺,检验入库。优选地,在步骤一中,镁、钙、铈、磷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以中间合金形式加入。优选地,步骤二中铸锭采用四段梯度加热:第一段温度加热至250-400℃,加热时间为10-30min;第二段温度加热至450-600℃,加热时间为10-30min;第三段温度加热至600-680℃,加热时间为5-30min;第四段加热至670-730℃,加热时间为5-20min。优选地,步骤四中拉拔加工率控制在8-25%,拉拔速度40-80m/min。优选地,步骤五中上述退火处理具体为升温至300-450℃,然后保温2-3小时,随后随炉冷却。目的是为了消除铅黄铜在拉拔过程中出现的应力残留,稳定尺寸和性能。优选地,步骤七中,矫直速度为40-80m/min。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入铁、锡、镍、镁、钙、铈、磷等合金元素,细化晶粒,同时通过上述元素的微合金化作用,调节α、β两相组织形貌,确保α相比例的同时,使α相组织呈孤立状。通过挤压温度调控以及拉拔加工率控制,确保产品晶粒度在10-20μm。通过退火,消除产品应力的同时确保产品性能均匀,并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塑性。通过试验及实际生产验证,本专利技术生产晶粒度10-20μm,α相比例为75-85%,单位面积(1mm2)铅颗粒数量大于10000个的铅黄铜棒材,切削性能极优,冷加工塑性优异,适用于高速车床车削加工的同时,满足后续大的冷加工塑性变形。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加工塑性优异的易切削铅黄铜棒材及其制备方法。该易切削铅黄铜棒材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Cu59.0-61.5%;Pb2.0-3.0%;Sn0.01-0.3%;Fe0.01-0.3%;Ni0.01-0.3%;总量不超过0.3%的以下元素的一种或多种:镁、钙、铈、磷;余量为锌和杂质。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加工塑性优异的易切削铅黄铜棒材,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熔炼铸造:以重量百分比计,按照表1所示成分称取相应原料,将1#紫铜、2#紫铜、铜铁合金、黄铜边角料、铅黄铜屑料、锡磷青铜角料、锌白铜角料、锌锭、铅锭、铜镁合金、铜磷合金分批依次加入感应电炉内熔炼,熔炼温度1080℃。待金属全部熔化后搅拌均匀,静置20min。对上述合金进行水平连铸,铸造规格200mm,铸锭在半自动卧式金属带锯床上进行锯切,锯切长度1200mm。2、挤压:铸锭在中频感应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加热采用四段梯度加热,第一段温度加热至300℃,加热时间25min;第二段温度加热至500℃,加热时间25min;第三段温度加热至630℃;加热时间20min;第四段加热至700℃,加热时间15min。将加热好的铸锭在2200T反向挤压机上进行脱皮挤压,挤压规格挤出线坯数量2根,挤压坯圆盘形式进行收线。3、酸洗:将挤压坯接头后,常温下,置于含硫酸20%的酸液中浸泡3min,高压水冲洗干净。4、联合拉拔:将酸洗后坯料在4T联合拉拔机上进行拉拔作业,拉拔速度50m/min,拔出规格10.3mm。5、退火:将拉拔后坯料在350℃下退火,保温3h。6、酸洗:将退火后产品,常温下,置于含硫酸20%的酸液中浸泡2min,高压水冲洗干净。7、矫直:将产品在两棍矫直机下进行矫直,矫直速度50m/min;8、定尺,成品检验入库。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铅黄铜棒材的平均晶粒度、相比例、单位面积(1mm2)铅颗粒数量进行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按上述生产加工工艺得到的铅黄铜棒材晶粒度细小,铅质点分布弥散,均匀,具有极好的切削性及冷加工塑性变形性能。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加工塑性优异的易切削铅黄铜棒材,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熔炼铸造:以重量百分比计,按照表1所示成分称取相应原料,将1#紫铜、2#紫铜、铜铁合金、黄铜边角料、铅黄铜屑料、锡磷青铜角料、锌白铜角料、锌锭、铅锭、铜镁合金、铜磷合金分批依次加入感应电炉内熔炼,熔炼温度1060℃。待金属全部熔化后搅拌均匀,静置20min。对上述合金进行水平连铸,铸造规格2450mm,铸锭在半自动卧式金属带锯床上进行锯切,锯切长度800mm。2、挤压:铸锭在中频感应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加热采用四段梯度加热,第一段温度加热至300℃,加热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加工塑性优异的易切削铅黄铜棒材,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u59.0-61.5%、Pb 2.0-3.0%、Sn 0.01-0.3%、Fe 0.01-0.3%、Ni 0.01-0.3%,总量不超过0.3%的以下元素的一种或多种:镁、钙、铈、磷;余量为锌和杂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加工塑性优异的易切削铅黄铜棒材,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u59.0-61.5%、Pb2.0-3.0%、Sn0.01-0.3%、Fe0.01-0.3%、Ni0.01-0.3%,总量不超过0.3%的以下元素的一种或多种:镁、钙、铈、磷;余量为锌和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切削铅黄铜棒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易切削黄铜棒材的平均晶粒度为10-2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切削铅黄铜棒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易切削黄铜棒材的α相比例为75-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切削铅黄铜棒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易切削黄铜棒材的1mm2单位面积上铅颗粒数量大于10000个。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易切削铅黄铜棒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各组分按照比例熔炼铸造,通过水平连铸方式生产铸锭,所述铸锭规格为
步骤二,将所述铸锭加热后进行脱皮挤压,挤压坯规格为
步骤三,将所述挤压坯置于硫酸溶液中浸泡2-5min,高压水冲洗干净;
步骤四,将酸洗后的挤压坯进行联合拉拔,拔出规格的棒材;
步骤五,将拔出后的棒材在空气气氛下进行退火处理;
步骤六,将退火后的棒材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巢国辉傅杰刘喆郑恩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