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的微生态制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37670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的微生态制剂及制备方法,属于微生物制剂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微生态制剂为噬菌体和益生菌混合物,或噬菌体和益生菌代谢产物的混合物,及其制备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的微生态制剂及制备方法能够高效利用发酵培养基营养成分,可同批获得水剂和或粉剂,减少废物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所制备的微生态制剂强化了噬菌体和益生菌协同抑菌或杀菌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工艺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具有普适性和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的微生态制剂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制剂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的微生态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抗生素滥用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耐药致病菌的出现,也推动了研究者们加快替抗减抗方案的开发研究。噬菌体和益生菌作为绿色新型的减抗替抗方案,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噬菌体是一类能感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对宿主菌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当烈性噬菌体侵染致病菌时,可在致病菌中快速繁殖大量的子代噬菌体后裂解致病菌,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继续侵染其它致病菌,从而引起致病菌的大量死亡,但其对非宿主菌无侵染能力,同时,噬菌体也具有高效性、专一性、无毒性残留、无应激反应等特点。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摄入充足的数量后,对宿主产生一种或多种特殊且经论证的健康益处,在食品、医药、饲料等领域已有较广泛的应用。益生菌的作用机制不仅体现在通过活菌定植后改善微生态环境,还体现在通过其代谢产物来抑菌或杀菌(如细菌素)、增强免疫调节(如胞外多糖、短链脂肪酸、共轭脂肪酸)、提供有益物质(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的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微生态制剂为噬菌体和益生菌的混合物,或噬菌体和益生菌代谢产物的混合物,噬菌体和益生菌的剂型分别为水剂或粉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的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微生态制剂为噬菌体和益生菌的混合物,或噬菌体和益生菌代谢产物的混合物,噬菌体和益生菌的剂型分别为水剂或粉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的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噬菌体包括埃希氏菌属噬菌体、沙门氏菌属噬菌体、黄单胞菌属噬菌体、茄科雷尔氏菌噬菌体、葡萄球菌属噬菌体、气单胞菌属噬菌体、链球菌属噬菌体、假单胞菌属噬菌体、克雷伯氏菌属噬菌体、不动杆菌属噬菌体、丙酸杆菌属噬菌体、农杆菌噬菌体、棒形杆菌属噬菌体、李斯特菌属噬菌体、弯曲杆菌属噬菌体或梭菌属噬菌体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的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噬菌体包括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溶藻弧菌噬菌体、哈维氏弧菌噬菌体、霍乱弧菌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沙门氏菌噬菌体、地毯草黄单胞菌噬菌体、茄科雷尔氏菌噬菌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嗜水气单胞菌噬菌体、无乳链球菌噬菌体、海豚链球菌噬菌体、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肺炎克雷伯氏菌噬菌体、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痤疮丙酸杆菌噬菌体、根癌农杆菌噬菌体、密执安棒杆菌噬菌体、李斯特菌噬菌体、空肠弯曲杆菌噬菌体或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的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为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VP46(VibrioparahaemolyticusphageVP46)、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VP48(VibrioparahaemolyticusphageVP48)或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VP7(VibrioparahaemolyticusphageVP7),其中所述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VP46(VibrioparahaemolyticusphageVP46)的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6290,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VP48(VibrioparahaemolyticusphageVP48)的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6291,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VP7(VibrioparahaemolyticusphageVP7)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628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的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包括链球菌属、芽孢杆菌属、乳杆菌属、乳球菌属、肠球菌属、片球菌属、明串珠菌属、丙酸杆菌属、葡萄球菌属、梭菌属和酵母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的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球菌属包括嗜热链球菌;
所述芽孢杆菌属包括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迟缓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坚强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蕈状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
所述乳杆菌属包括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格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布氏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德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短乳杆菌、纤维二糖乳杆菌、清酒乳杆菌和唾液乳杆菌;
所述乳球菌属包括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和乳酸乳球菌双乙酰亚种;
所述肠球菌属包括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乳酸肠球菌;
所述片球菌属包括乳酸片球菌和戊糖片球菌;
所述明串珠菌属包括肠膜明串珠菌和柠檬明串珠菌;所述丙酸杆菌属包括产丙酸丙酸杆菌和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
所述葡萄球菌属包括小牛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和肉葡萄球菌;
所述梭菌属包括丁酸梭菌;
所述酵母菌包括酿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四龙胡怿林徐旭凌丛郁谢晓莉乔欢陈海费文斌黄杰刘墨靳菊
申请(专利权)人:菲吉乐科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