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水域动力救生衣,包括装有浮力袋的救生部、推动人体活动的推进部、控制推进部启闭的控制部、向推进部供电的电源部,其中电源部水密连接于救生部,并与推进部电连接;所述推进部包括包裹于腿部的连接件、连接于连接件的推进器,所述推进器朝向脚部方向工作。本申请具有对使用者提供动力,提高水中游动速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域动力救生衣
本申请涉及安全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域动力救生衣。
技术介绍
救生衣是船员、水上作业人员、乘船的乘客等水上人员在发生意外落水或事故时用以保护落水人员不会溺水的设备。目前最常见的救生衣是由浮力材料制作的,以前后浮力袋构成的马甲式救生衣,也有充气式的马甲式救生衣,这些救生衣马甲式结构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较容易穿上。然而,马甲式救生衣只是给落水者提供足够的浮力,使其不会沉入水中而造成溺水身亡,但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保障人们的安全,例如在落水受伤无法动弹时,即使救生衣能够使其不溺水,在海中如果不能获得其他的人的救助则随时处于危险中,又如当有人溺水时,救生员需要依靠自身游过去救助,如果速度不够快则可能无法保证溺水者的安全,由此对于救生衣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域动力救生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域动力救生衣,包括装有浮力袋的救生部、推动人体活动的推进部、控制推进部启闭的控制部、向推进部供电的电源部,其中电源部水密连接于救生部,并与推进部电连接;所述推进部包括包裹于腿部的连接件、连接于连接件的推进器,所述推进器朝向脚部方向工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救生部来保证人体能够漂浮在水面,即使人在水下失去方向感乱动,导致推进部将人朝向水更深处推动,救生部也能够对抗推进部的推力使人体保持漂浮;在设置救生部的基础上,推进部可以为人体在水中的游动提供推力,或潜水时的推力,加快人体的游动速度,从而更快的进行救援,并节省使用者的体力;而将推进器连接在腿部,一方面使得使用者在进行使用时,能够通过双腿位置的变化来调整推进器的推进方向,更加灵活的进行水中运动,另一方面,由于救生部穿在上半身,对人体的浮力作用也作用在上半身,通过推进器在双腿的作用力,由上半身、双腿三点组成三角形共同受力,从而使受力更加均衡,使使用者更加舒适。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承载推进器的支撑板、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一端的第一调节板、转动连接于支撑板另一端的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均使用弹性板,所述支撑板、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均呈圆弧形设置,且环绕抵紧于腿部;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柔性的调节带,所述调节带一端连接于第一调节板,另一端穿过第二调节板,且穿出端反向绕过第二调节板,并在绕过后通过锁定组件锁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调节带的设置,使连接件对不同使用者的大腿均能夹紧,从而使推进器与使用者连接得更加紧密,防止推进器掉落或者相对使用者活动的情况出现。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推进器包括连接于连接件的保护罩、连接于保护罩内的推进电机、连接于推进电机输出轴的桨叶,其中保护罩于桨叶的迎流面还设有防护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保护罩来保护桨叶,使桨叶在水中推动时,不会被水中的杂物干扰卡住。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源部设有数据线,所述推进部上设有水密块,所述推进电机的电机线连入水密块的一端,所述数据线连入水密块的另一端,水密块于电机线、数据线的接入处均进行胶封,数据线于水密块内与电机线电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水密块来对推进部的接线位置进行保护,并使用胶封的方式来达到最好的水密效果。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推进器位于人体的背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推进器设置在人体的背侧,是因为救援人员在救援落水者时,需要靠手臂来拉动落水者,使落水者的头部露出水面,保证落水者能够呼吸,降低落水者的恐惧和挣扎,因此,为了让手臂正常施力,救援人员绝大多数情况是使用仰泳的方式拖动落水者,而如果将推进器设置在人体正面,仰泳时推进器会距离落水者距离过近,推进器不仅会与落水者发生碰撞,而且推进器的布线也可能在落水者挣扎时产生纠缠,造成不良影响。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源部与推进部设于人体的同侧,所述推进部包括推进电机,所述推进电机上连接有多根电机线,所述电源部通过数据线与电机线电连,所述数据线使用扁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电源部位于救生部,而推进部位于腿部,所以数据线必然有一部分会埋入救生部连接电源部,也必然会有一部分暴露在水中去连接推进部,因此,对于数据线的水密性、强度、与人体的接触损伤均需要进行考虑,所以将各个电机线设置在同一排,连接在数据线内,使整个数据线显得更扁平,这样既可以在厚度方向上用料更足,有更好的强度和水密性,也不会像圆线一样,在拖着落水者进行救援时咯到人体,造成不适;同时为了降低所需数据线的长度,将电源部与推进部设置在人体的同侧。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控制部连接于救生部,且位于人体的胸口位置,并设有电量显示屏;所述电源部设有与控制部电连的控制线,所述控制线埋设于救生衣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控制线实现控制部对电源部的控制,进而实现对推进部的控制,将控制部设置在胸口位置,主要是为了将控制部固定在身体上的某个位置,而不是随水流飘动,便于救生员进行操作,在水中进行踩水时或者游动时,救生员能够方便的低头查看电量,无需手动。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源部包括埋设于救生部内部的防水软袋、顺次排布于防水软袋内的多块电池,所述防水软袋的开口处设有封闭开口的水密连接件,所述水密连接件包括连接于开口一侧的第一夹持板、连接于开口另一侧的第二夹持板,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的相向面设有水密垫圈,所述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通过螺栓抵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救生员大多只是在水面游泳,水压较小,且电源部还埋设在救生衣内部,所以水流不易进入防水软袋中,同时,通过水密连接件来对防水软袋的开口进行水密加固,进一步的保证电源部内部的干燥;而防水软袋本身质地较软,埋在救生部内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不适,在进行水密连接时,防水软袋的柔性材质也可起到类似水密垫圈的效果。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水软袋上设有通孔,所述电源部还包括水密连接于通孔处的密封套,所述电池的电池线沿通孔进入到密封套内,电池线与密封套之间胶封;所述密封套分别连出与推进部连接的数据线、与控制部连接的控制线,所述数据线、所述控制线均与电池线电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密封套与防水软袋内进行电池线的排布,并由密封套来对电源部和外界的接线进行水密,保证电线的连接位置不会出现水密问题。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使用推进部来对使用者进行推动,从而提高使用者在水中的游动速度;2.通过防护罩的设置,对推进器进行保护,防止推进器受到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穿在人体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穿在人体后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推进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电源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域动力救生衣,其特征在于:包括装有浮力袋的救生部(1)、推动人体活动的推进部(2)、控制推进部(2)启闭的控制部(4)、向推进部(2)供电的电源部(3),其中电源部(3)水密连接于救生部(1),并与推进部(2)电连接;所述推进部(2)包括包裹于腿部的连接件(21)、连接于连接件(21)的推进器(22),所述推进器(22)朝向脚部方向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域动力救生衣,其特征在于:包括装有浮力袋的救生部(1)、推动人体活动的推进部(2)、控制推进部(2)启闭的控制部(4)、向推进部(2)供电的电源部(3),其中电源部(3)水密连接于救生部(1),并与推进部(2)电连接;所述推进部(2)包括包裹于腿部的连接件(21)、连接于连接件(21)的推进器(22),所述推进器(22)朝向脚部方向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动力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1)包括承载推进器(22)的支撑板(211)、转动连接于支撑板(211)一端的第一调节板(212)、转动连接于支撑板(211)另一端的第二调节板(213),所述第一调节板(212)、第二调节板(213)均使用弹性板,所述支撑板(211)、第一调节板(212)、第二调节板(213)均呈圆弧形设置,且环绕抵紧于腿部;所述连接件(21)还包括柔性的调节带(214),所述调节带(214)一端连接于第一调节板(212),另一端穿过第二调节板(213),且穿出端反向绕过第二调节板(213),并在绕过后通过锁定件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动力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22)包括连接于连接件(21)的保护罩(221)、连接于保护罩(221)内的推进电机(222)、连接于推进电机(222)输出轴的桨叶(223),其中保护罩(221)于桨叶(223)的迎流面还设有防护罩(2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域动力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部(3)设有数据线(31),所述推进部(2)上设有水密块(23),所述推进电机(222)的电机线(225)连入水密块(23)的一端,所述数据线(31)连入水密块(23)的另一端,水密块(23)于电机线(225)、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冰,吴桐树,孙鹏,庞硕,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睿见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