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司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在交通生活领域的应用,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司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汽车自动驾驶研究及实际应用已经开发,但是对大多数已经拥有汽车人群及团体,放弃现有旧车重新购买全自动驾驶汽车,是不现实和经济的;但生活或工作中,家庭聘请专职司机,也是少数群体,如为了解决长途驾驶疲劳、或者临时司机不足或者希望家庭拥有专职司机又不想岀太多薪酬;又如,在货场、港口、机场、旅游区等等场合还沒有完全智能化时,对现有各种汽车使用也必要配置司机,但是又难以实现司机24小时待命或工作;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司机,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器人司机,所述机器人司机为人形机器人,包括:头脑总成、颈部上身总成、手总成、屁股总成、腿脚总成、传感器系统总成、控制系统总成、电源总成;所述头脑总成包括:头脑壳体、底壳体,安装在头脑壳体内部的控制系统总成、安装在头脑壳体内部的传感器部件、安装在头脑壳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头脑总成、颈部上身总成、手总成、屁股总成、腿脚总成、传感器系统总成、控制系统总成、电源总成;/n所述头脑总成包括:头脑壳体、底壳体、安装在头脑壳体内部的控制系统总成、安装在头脑壳体内部的传感器部件、安装在头脑壳体项部的照明灯模块及电池模块A;/n所述底壳体中心与颈部上身总成电机K输出轴钢性连接;/n所述照明灯模块包括:安装在头脑外壳体顶面的灯带盖、安装在灯带盖上面的聚光反光罩、安装在聚光反光罩内的led聚光灯、安装在灯带盖与头脑外壳体顶面之间的led灯带、光敏传感器、led驱动电子板;所述led驱动电子板与led聚光灯、led聚光灯带电性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机器人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头脑总成、颈部上身总成、手总成、屁股总成、腿脚总成、传感器系统总成、控制系统总成、电源总成;
所述头脑总成包括:头脑壳体、底壳体、安装在头脑壳体内部的控制系统总成、安装在头脑壳体内部的传感器部件、安装在头脑壳体项部的照明灯模块及电池模块A;
所述底壳体中心与颈部上身总成电机K输出轴钢性连接;
所述照明灯模块包括:安装在头脑外壳体顶面的灯带盖、安装在灯带盖上面的聚光反光罩、安装在聚光反光罩内的led聚光灯、安装在灯带盖与头脑外壳体顶面之间的led灯带、光敏传感器、led驱动电子板;所述led驱动电子板与led聚光灯、led聚光灯带电性连接;
所述传感器系统总成包括:安装在机器人头部的传感器、安装在各个肌体内的传感器;
所述电源总成包括:安装在机器人头部及各个肌体内的电池模块A~G、设置在屁股总成壳体的充电输入座;所述电池模块A~G共用充电输入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机器人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总成包括:安装在移动终端的机器人司机APP、安装在头脑壳体内部的视觉控制系统部件、语音控制系统部件、色彩识别控制模块、网关、控制及驱动总板、安装在机器人各个肌体内的机构控制电路板A~N、安装在各个肌体内机构控制电路板A~N上的无线继电器模块A~I;
所述无线继电器模块A~F上均设置有无线传输接收模块A~F、N路信号输入端、N路继电器输岀端;
所述控制及驱动总板上设置有无线传输接收模块G、N路信号输入端、N路继电器输岀端;
所述视觉控制系统部件设置有无线传输接收模块H;
所述语音控制系统部件设置有无线传输接收模块I;
所述颈部上身总成内部安装有无线继电器模块A;
所述手总成包括左手总成、右手总成,左手总成内部安装有无线继电器模块B、右手总成内部安装有无线继电器模块C;
所述屁股总成内部安装有无线继电器模块F;
所述腿脚总成包括左腿脚总成、右腿脚总成,左腿脚总成内部安装有无线继电器模块D、右腿脚总成内部安装有无线继电器模块E;
所述网关的系统架构兼容2种以上无线通信协议;
所述网关电路板上设置有1个以上网络线端口,WiFi入网接收端口,红外遥控转接模块;所述网关网络线端口与头脑壳体外表网络线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网关与无线继电器模块A~F、控制及驱动总板无线传输接收模块G、视觉控制系统部件设置有无线传输接收模块H、语音控制系统部件设置有无线传输接收模块I通过相同的无线通信协议实现组网;
所述控制及驱动总板与led驱动电子板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机器人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系统总成包括:安装在头脑壳体内的第一传感器部件,安装在各个肌体内的第二传感器部件;
所述传感器部件一包括:安装在头脑壳体前额头的测距传感器A、红外传感器A、避障传感器A、色彩传感器A;安装在头脑壳体后脑部的测距传感器B、红外传感器B、避障传感器B;安装在头脑壳体左耳朵的测距传感器C、红外传感器C、避障传感器C、声音传感器A、色彩传感器B;安装在头脑壳体右耳朵的测距传感器D、红外传感器D、避障传感器D、声音传感器B、色彩传感器C;安装在前脸部位光敏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安装在头脑壳体顶部光敏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模块A;
所述红外传感器A~D、避障传感器A~D、测距传感器A~D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及驱动总板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感应距离、触发距离、测距距离可以在该类传感器IC软件上设置信号输出阀值,也可在传感器硬件如可调电容、可调电阻值上设置阀值,所述三类传感器设置反应距离范围重叠;
所述红外传感器A~D模块上设有遥控转接模块;
所述声音传感器A~B的信号输出端与语音控制系统部件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色彩传感器A~C即为色彩识别控制模块A~C上设置有:交通灯色彩远程识别专用IC、无线传输接收模块J、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岀端;
所述色彩识别控制模块A~C上信号输入端与视觉控制系统部件中的模拟转数字网络模块主板信号输岀端连接;
所述色彩识别控制模块A~C上信号输岀端与控制及驱动总板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光敏传感器安装在头脑壳体顶部,传感器探头外露头脑壳体外表面,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照明灯模块的触发端电性连接;
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模块的探头设在鼻孔口处,其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及驱动总板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无线继电器模块A电性连接;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模块A安装在头脑壳体顶部,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及驱动总板、无线继电器模块A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传感器部件包括:前倾斜传感器K、后倾斜传感器L、左倾斜传感器M、右倾斜传感器N、压力传感器B、压力传感器C、振动传感器B、振动传感器C、温湿度传感器模块B、温湿度传感器模块C、避障传感器E、避障传感器F;
所述前倾斜传感器安装在颈部上身总成上身顶部前端、后倾斜传感器安装在颈部上身总成上身顶部后端;上述倾斜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及驱动总板信号输入端连接,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还与无线继电器模块B、无线继电器模块C电性连接;
所述左倾斜传感器安装在颈部上身总成顶部左侧,右倾斜传感器安装在颈部上身总成顶部右侧;上述倾斜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及驱动总板信号输入端连接,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还与无线继电器模块D、无线继电器模块E电性连接;
所述振动传感器B、压力传感器B、温湿度传感器模块B安装在左手腕钳总成;温湿度传感器模块C、振动传感器C、压力传感器C安装在右手腕钳总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机器人司机,其特征在于,网络摄像头、模拟转数字网络模块主板、无线传输接收模块H、喇叭、音频功放板及音频处理板、咪头及对讲主板;所述模拟转数字网络模块主板除了配置高集成度的SOC处理器外,板上还设置有电池供电端囗、音频输入输出端囗、TF卡槽、芯片外置存储卡槽;
所述网络摄像头至少设置有3个,包括:变焦网络摄像头A、网络摄像头B、网络摄像头C;
所述网络摄像头A、网络摄像头B安装在头脑壳体左右眼睛处,网络摄像头C安装在后脑壳处;所述网络摄像头A~C与模拟转数字网络模块主板电性连接;
所述模拟转数字网络模块主板通过主板上设置有无线传输接收模块H与网关组网接入局域网或互联网;
所述喇叭安装在头脑壳体脸部嘴巴处,并与音频功放板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咪头安装在头脑壳体外表耳朵处,并与对讲主板电性连接;
所述音频处理板、音频功放板、对讲主板、模拟转数字网络模块主板均紧固在头脑壳体为圆桶底部;
所述电池供电端囗与安装在头脑壳体项部的电池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音频功放板上的音频输入输出端囗与音频处理板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机器人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控制系统部件,包括:语音识别模块控制主板、喇叭、音频功放板及音频处理板、咪头及对讲主板、UBS母座、无线传输接收模块I;
所述语音识别模块控制主板上设置有:网络端囗、2个无线传输模块端囗、N个信号输入端口、N个IO输出端口,单片机通信端口;
所述无线传输接收模块I与网关组网,实现语音识别模块控制主板接入局域网或互联网;含括:串口WIFI通信模块I1、蓝牙通信模块I2,所述无线传输接收模块I安装于语音识别模块控制主板无线传输模块端囗;
语音识别模块控制主板上设有:N个信号输入端口,并且与咪头、声音传感器A~B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语音识别模块控制主板上设有:N个IO输出端,IO端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信号;IO输出端分别与语音播放模块触发端、机构控制电路板A~F上对应驱动信号输入端A~F、控制及驱动总板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语音识别模块控制主板上设有:单片机通信端口,通信端口与控制及驱动总板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语音识别系统中喇叭、音频功放板、音频处理板、咪头、对讲主板与视觉系统部件中喇叭、音频功放板、音频处理板、咪头、对讲主板为同一器件;
所述语音识别系统中的咪头安装在头脑壳体外表面脸部耳朵处与语音识别模块控制主板信号输入端口电性连接;
所述UBS母座设计在头脑壳体后部与语音识别模块控制主板电性连接,语音识别文件存UBS盘插入UBS母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机器人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控制电路板A~F,包括:设置在各肌体总成内部机构控制电路板A~F;
所述机构控制电路板A~F上设置有无线传输接收模块A1,B1...F1、电源输入端A~F、驱动信号输入端A~F、N路脉充电源驱动输岀端;
所述机构控制电路板A安装在颈部上身总成内部,机构控制电路板A驱动信号输入端A与控制及驱动总板上信号输岀端电性连;机构控制电路板A的N路脉充电源驱动输岀端与颈壳内的电机K,L、颈部上身总成内的电机V,W电性连接;机构控制电路板A电源输入端A与上身总成内的电池模块B电性连接;
所述机构控制电路板B安装在左手总成内部;机构控制电路板B驱动信号输入端B与控制及驱动总板上信号输岀端电性连;机构控制电路板B的N路脉充电源驱动输岀端与左手总成内的电机电性连接;机构控制电路板B电源输入端B与左手总成内的电池模块C电性连接;
所述机构控制电路板C安装在右手总成内部;机构控制电路板C驱动信号输入端C与控制及驱动总板上信号输岀端电性连;机构控制电路板C的N路脉充电源驱动输岀端与颈总成电机、上身总成内的电机电性连接;机构控制电路板C电源输入端C与上身总成内的电池模块D电性连接;
所述机构控制电路板D安装在左腿总成内部;机构控制电路板D驱动信号输入端D与控制及驱动总板上信号输岀端电性连;机构控制电路板D的N路脉充电源驱动输岀端与颈总成电机、上身总成内的电机电性连接;机构控制电路板D电源输入端D与上身总成内的电池模块E电性连接;
所述机构控制电路板E安装在右腿总成内部;机构控制电路板E驱动信号输入端E与控制及驱动总板上信号输岀端电性连;机构控制电路板E的N路脉充电源驱动输岀端与颈总成电机、上身总成内的电机电性连接;机构控制电路板E电源输入端E与上身总成内的电池模块F电性连接;
所述机构控制电路板F安装在屁股总成内部;机构控制电路板F驱动信号输入端F与控制及驱动总板上信号输岀端电性连;机构控制电路板F的N路脉充电源驱动输岀端与屁股总成内的迈腿电机、转动电机电性连接;机构控制电路板F电源输入端F与上身总成内的电池模块G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机器人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司机APP软件安装移动终端设备,所述机器人司机APP与网关的手机APP软件架构相同,实现对机器人司机各功能控制设置;
所述机器人司机APP操作界面包括:辅助驾驶界面、语音驾驶界面、监测驾驶界面;所述各界面由下一级各类参数组成,设定参数由机构控制电路板A~F记忆保存;所述设定参数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软件界面输入操作;
所述机器人司机APP操作不同界面,所涉及同一类传感器输出信息,在不同界面程序控制内容不同;
所述辅助驾驶界面,包括:头部界面、颈部界面、身部界面、手部界面、屁股界面、脚部界面;
所述头部界面点击出现:转x度参数、视觉智能转、语音智能转、确定、修改;
所述颈部界面点击出现:府仰参数、视觉智能府仰、随语音智能府仰、确定、修改;
所述身部界面点击出现:转x度参数、随语音智能转、随手智能转、确定、修改;
所述手部界面点击出现:臂抬高x、肘弯曲x度、肘伸/缩x、手腕转x度参数、手指压/夹、随语音手指压/夹、随语音肘转、随语音肘伸/缩、随传感器手指压/夹、随传感器肘上下转、随传感器肘转、确定、修改;
所述屁股界面点击出现:随传感器智能倾斜、随上身智能倾斜、确定、修改;
所述脚部界面点击出现:走速x、左小腿伸/缩x、左脚仰/俯x度、右小腿伸/缩x、右脚仰/俯x度、随传感器智能踏板距离X、随语音智能踏板距离X、双腿滑动走、双腿迈步走、确定、修改;
所述机器人司机APP操作界面中监测驾驶界面设有:网络摄像头A,B,C开/关、语音对讲录音开/关、途中监测报告、TF卡;
所述摄像开关界面点击出现:后摄像头、前摄像头、夜视、左巡视、右巡视;
所述语音对讲界面点击出现:语音录音开/关、预存内容修改;
所述途中监测报告界面点击出现:图像、视频;
所述TF卡界面点击出现:24小时、一周、一月、覆盖冊除;
技术研发人员:林铭,林上奥,刘红连,
申请(专利权)人:酷至家广州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