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离型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52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缓冲离型膜,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一侧设置有离型剂涂层,所述基层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上与所述基层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上与所述第二缓冲层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网孔层,所述网孔层上与所述第一缓冲层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层;所述第一缓冲层靠近所述第二缓冲层的一侧均匀排布有上层气囊,所述第二缓冲层靠近所述第一缓冲层的一侧均匀设置有下层气囊,所述下层气囊与所述上层气囊交错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所提供的离型膜能够提高缓冲抗压性能,对产品起到良好保护作用。

A buffer release memb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冲离型膜
本专利技术属于离型膜
,具体涉及一种缓冲离型膜。
技术介绍
离型膜是指薄膜表面能有区分的薄膜,离型膜与特定的材料在有限的条件下接触后不具有粘性,或轻微的粘性。目前的离型膜缓冲性能较差,离型膜在收到外力冲击时无法缓冲外力作用,使外力直接作用于覆膜的基体上,容易造成基体损坏。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CN201811501139.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非硅离型膜,包括离型基材层,所述离型基材层的一面涂覆有粘胶剂涂层,所述离型基材层的另一面设有聚苯硫醚耐高温层,所述聚苯硫醚耐高温层的外侧粘接有防静电层,所述聚苯硫醚耐高温层与离型基材层之间设有聚乙烯防水层和缓冲层,所述聚乙烯防水层位于聚苯硫醚耐高温层和缓冲层之间,所述缓冲层粘接在离型基材层远离粘胶剂涂层的一侧。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性能好,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阻燃作用,增强了产品的耐高温性能,即使将该离型膜用在高温环境下也不易老化,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且抗静电效果好,能有效的减少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预防了因静电起火造成的事故,增强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上述现有技术中,在聚苯硫醚耐高温层与离型基材层之间设有的缓冲层,可以起到很好的抗压作用,韧性好,抗变形,但是缓冲层的弹性形变能力有限,在受到冲击时,仍不能对覆膜的基体提供充分的保护。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提高缓冲抗压性能,对产品起到良好保护作用的缓冲离型膜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缓冲抗压性能,对产品起到良好保护作用的缓冲离型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缓冲离型膜,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一侧设置有离型剂涂层,所述基层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上与所述基层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上与所述第二缓冲层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网孔层,所述网孔层上与所述第一缓冲层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层;所述第一缓冲层靠近所述第二缓冲层的一侧均匀排布有上层气囊,所述第二缓冲层靠近所述第一缓冲层的一侧均匀设置有下层气囊,所述下层气囊与所述上层气囊交错分布。所述上层气囊与所述下层气囊为完全相同的圆饼形气囊,所述上层气囊与所述下层气囊的直径均为3-8mm,所述上层气囊与所述下层气囊的高度均为0.3-0.7mm。所述网孔层为铜制板体结构,所述网孔层上均匀开设有透光孔;所述网孔层的厚度为0.1-0.3mm,所述透光孔的直径为1-3mm。所述第一缓冲层具有上缓冲膜,所述第二缓冲层具有下缓冲膜,所述上缓冲膜与所述下缓冲膜均为聚乙烯膜,所述上层气囊固定在所述上缓冲膜的一侧,所述下层气囊固定在所述下缓冲膜的一侧。所述上缓冲膜的厚度为0.05-0.1mm,所述下缓冲膜的厚度为0.05-0.1mm。所述基层为PVC塑料薄膜、PE塑料薄膜、PP塑料薄膜或PS塑料薄膜。所述基层的厚度为0.08-0.1mm。所述保护层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02-0.05mm。所述离型剂涂层为SN200无硅离型剂涂层,所述离型剂涂层为3-10μ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所提供的离型膜能够提高缓冲抗压性能,对产品起到良好保护作用;(2)网孔层用于分散冲击力同时增加离型膜表面的强度,避免第一缓冲层及第二缓冲层被割破而失去缓冲作用;(3)所述网孔层上与所述第一缓冲层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层,通过保护层对网孔层进行保护,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磨损;(4)通过下层气囊与上层气囊在受外力作用使发生弹性形变来缓冲外力作用,外力释放后,下层气囊与上层气囊弹性势能释放使离型膜复原,缓冲性能较好,能够有效保护产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至4所示,缓冲离型膜,包括基层5,基层5的一侧设置有离型剂涂层6,通过离型剂涂层6使离型纸可粘附剥离膜或者粘附在产品上,基层5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层4,第二缓冲层4上与基层5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层3,第一缓冲层3上与第二缓冲层4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网孔层2,网孔层2用于分散冲击力同时增加离型膜表面的强度,避免第一缓冲层3及第二缓冲层4被割破而失去缓冲作用,网孔层2上与第一缓冲层3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层1,通过保护层1对网孔层2进行保护,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磨损;第一缓冲层3靠近第二缓冲层4的一侧均匀排布有上层气囊301,第二缓冲层4靠近第一缓冲层3的一侧均匀设置有下层气囊401,下层气囊401与上层气囊301交错分布,通过下层气囊401与上层气囊301在受外力作用使发生弹性形变来缓冲外力作用,外力释放后,下层气囊401与上层气囊301弹性势能释放使离型膜复原,缓冲性能较好,能够有效保护产品。上层气囊301与下层气囊401为完全相同的圆饼形气囊,上层气囊301与下层气囊401均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制成,具有较好的韧性及拉伸强度,收到外力冲击后能被拉伸转换为其本身的弹力势能,拉伸范围较大,外力释放后,弹性势能释放能快速复原,继续为产品提供保护;作为更为具体的一种实施方式,上层气囊301与下层气囊401的直径均为3-8mm,上层气囊与下层气囊的高度均为0.3-0.7mm,上缓冲膜302及上层气囊301通过熔融聚合挤出真空成型再经过流延涂覆而成,下缓冲膜402及下层气囊401通过熔融聚合挤出真空成型再经过流延涂覆而成。网孔层2为铜制板体结构,其中含铜量为88-92%,网孔层2上均匀开设有透光孔201,透光孔201是在网孔层2上采用冲压的方式开设的圆形、矩形或正多边形通孔,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孔201为圆形通孔,网孔层2用于分散第所受到的冲击力,同时能够避免第一缓冲层3及第二缓冲层4被割破而失去缓冲作用,另外,透光孔201保证了网孔层2的透光性;更为具体的,网孔层2的厚度为0.1-0.3mm,透光孔201的直径为1-3mm。第一缓冲层3具有上缓冲膜302,第二缓冲层4具有下缓冲膜402,上缓冲膜302与下缓冲膜402均为聚乙烯膜,上层气囊301固定在上缓冲膜302的一侧,下层气囊401固定在下缓冲膜402的一侧;更为具体的,上缓冲膜的厚度为0.05-0.1mm,下缓冲膜的厚度为0.05-0.1mm。基层5为PVC塑料薄膜、PE塑料薄膜、PP塑料薄膜或PS塑料薄膜,其中PVC塑料薄膜全名为Polyvinylchlorid薄膜,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另有加入其他成分来增强其耐热性,韧性,延展性等;PE塑料薄膜即聚乙烯薄膜,是指用聚乙烯生产的薄膜,PE塑料薄膜具有防潮性,透湿性小;PP塑料薄膜是指用聚丙烯生产的薄膜;PS塑料薄膜是指采用聚苯乙烯塑料制成的塑料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是一种拉伸强度很高的硬质透明薄膜;更为具体的,基层5的厚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一侧设置有离型剂涂层,所述基层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上与所述基层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上与所述第二缓冲层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网孔层,所述网孔层上与所述第一缓冲层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层;所述第一缓冲层靠近所述第二缓冲层的一侧均匀排布有上层气囊,所述第二缓冲层靠近所述第一缓冲层的一侧均匀设置有下层气囊,所述下层气囊与所述上层气囊交错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一侧设置有离型剂涂层,所述基层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上与所述基层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上与所述第二缓冲层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网孔层,所述网孔层上与所述第一缓冲层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层;所述第一缓冲层靠近所述第二缓冲层的一侧均匀排布有上层气囊,所述第二缓冲层靠近所述第一缓冲层的一侧均匀设置有下层气囊,所述下层气囊与所述上层气囊交错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气囊与所述下层气囊为完全相同的圆饼形气囊,所述上层气囊与所述下层气囊的直径均为3-8mm,所述上层气囊与所述下层气囊的高度均为0.3-0.7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层为铜制板体结构,所述网孔层上均匀开设有透光孔;所述网孔层的厚度为0.1-0.3mm,所述透光孔的直径为1-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银松卞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吉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