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表面变色结构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3500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化表面变色结构件,其包括成一体化结构的表面薄膜和塑胶基体,所述表面薄膜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IMD薄膜、第一粘着层、纳米结构层和承接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表面薄膜具有由结构色引起的变色功能,变色能力丰富,在不同的视角可看到不种的颜色,变色过程不需消耗电能,节能环保,生产成本低,容易制造,不占用空间,适用范围广,可通过IMD技术与各种塑料产品固化成一体而形成所述一体化表面变色结构件,赋予塑料产品表面变色功能,提高塑料产品的档次。

Integrated surface discoloration structur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表面变色结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表面装饰
,尤其涉及一体化表面变色结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新兴材料中,塑料材料由于其优良的加工特性和使用性能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增强和改变塑料产品的外观质感,需要借助表面装饰工艺对塑件的表面进行装饰,这对于提高产品档次具有明显效果,已被中高档消费电子和汽车零部件采用。传统的表面装饰工艺包括网印、喷涂和电镀等,这些工艺需要将塑件从模具型腔中取出后经二次加工才能完成,存在着许多弊端与局限,如产品加工不良率高、生产周期长、污染环境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一体化注塑成型的模内装饰技术(In-MoldDecoration,IMD)越来越受到关注。IMD技术是将已印刷成型好的装饰膜放入注塑模内,然后将塑料注塑在装饰膜的背面,使塑料与薄膜同时固化成型的技术。IMD技术可使产品达到装饰性与功能性于一体的效果,具有生产效果高,人工成本低,以及印刷图案的耐久性和复杂程度可大幅提升等优点,从而得到大众青睐。另一种对表观质感有影响的就是多变的色彩,现在汽车上对于颜色的变化主要使用的是各种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表面变色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成一体化结构的表面薄膜和塑胶基体,所述表面薄膜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IMD薄膜、第一粘着层、纳米结构层和承接层;所述纳米结构层为由透明的纳米微球颗粒形成的单层结构,所述第一粘着层为透明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表面变色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成一体化结构的表面薄膜和塑胶基体,所述表面薄膜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IMD薄膜、第一粘着层、纳米结构层和承接层;所述纳米结构层为由透明的纳米微球颗粒形成的单层结构,所述第一粘着层为透明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表面变色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IMD薄膜包括PC膜、PET膜或PMMA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表面变色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微球颗粒包括有机颗粒和/或无机颗粒,所述纳米微球颗粒的粒径为500nm~50u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表面变色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层由耐高温材料层、图案层、TP电路层中的至少一种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表面变色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层与所述纳米结构层之间设有第二粘着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表面变色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着层和所述第二粘着层分别由透明的粘着剂形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表面变色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着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超孙金生蒙日亮梁成陈永炳赵欢赵小霞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