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340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3D打印铝合金试样进行热等静压处理,然后随炉冷却;将处理后的试样进行固溶处理,然后进行水冷;再将该试样进行时效处理,空冷后得到热处理后的3D打印铝合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热等静压、固溶以及时效的组合热处理工艺,并辅以适宜的冷却方式,来提高3D打印铝合金材料的致密度与强度,尤其是能够消除材料内部残余应力,提高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等塑性性能,改善了铝合金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扩展了3D打印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所述组合热处理工艺针对3D打印金属材料的缺陷进行选择,对于各类金属材料性能的改善均有借鉴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
,涉及一种3D打印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3D打印技术具有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成形件性能优异等优点,尤其是可以实现几十甚至上百个传统零件的一体成形,可以完成高复杂程度、薄壁件的精确成形,被各国优先推广,在众多领域应用广泛。作为金属3D打印的重要材料之一,铝合金由于具有密度轻、弹性好、比刚度和比强度高等一系列优良特性,在军工、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且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虽然3D打印制备的铝合金的力学性能高于传统铸造铝合金,但由于铝合金粉体的流动性较差,而熔融铝的低流动性会导致成形件打印过程不稳定,孔隙率高,且打印件沉积态残余应力大。CN105463352A公开了一种以AlSi10Mg为基底的3D打印薄壁件的热处理方法,包括将薄壁件进行退火处理,后在高温为160~190℃、低温为-50~-60℃的高低温区间内进行高低温循环处理,该方法通过退火处理和高低温循环处理来降低零件的内应力,但所得材料的塑性性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性能还需改善。CN109797353A公开了一种铝合金构件的热处理工艺,所述铝合金构件为增材制造的铝硅系铝合金构件,该工艺包括:对构建件进行加热处理,升温至去应力处理温度,控制去应力处理温度为160-180℃,保温120-150min,完成去应力处理;对构建继续进行加热处理,升温至塑韧化处理温度,控制塑韧化处理温度为260-300℃,保温30-50min,完成后对构件降温冷却;虽然该处理工艺对现有的3D打印件普遍存在的内部残余应力大,塑性较差等缺点进行了改进,但处理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形成协同提升租用,对铝合金的高性能要求仍有差距。综上所述,对于3D打印金属件的热处理工艺的选择,还需选择多种热处理方式相组合,在消除内应力的同时,还可消除内部缺陷,提高强度、塑性等综合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所述方法依次采用热等静压、固溶以及时效的组合热处理工艺,将3D打印铝合金试样进行热处理,以解决3D打印法制备的铝合金内部应力较大的问题,既能够消除内部残余应力,提高强度,又能够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延伸率,使其综合力学性能优异,从而能够扩展其应用范围。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3D打印铝合金试样进行热等静压处理,然后随炉冷却;(2)将步骤(1)处理后的试样进行固溶处理,然后进行水冷;(3)将步骤(2)处理后的试样进行时效处理,空冷后得到热处理后的3D打印铝合金。本专利技术中,由于3D打印法制备的铝合金材料存在孔隙率高、内部残余应力大的缺陷,因而采用热等静压+固溶+时效的组合热处理工艺,并依据热处理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通过热等静压工艺可以提高材料的致密度,消除内应力,固溶和时效处理在消除其内部应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其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等塑性性能,使得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优异,从而扩展3D打印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以下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地达到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铝合金包括铝硅合金,优选为AlSi10Mg和/或AlSi7Mg。优选地,步骤(1)所述铝合金3D打印成型的方法为:将铝合金粉末置于3D打印设备的供粉仓中,调节基板的预热温度和铝合金粉末的铺粉厚度,用激光进行扫描照射,烧结后重新铺粉打印,多次重复至粉末烧结实体与基板结合。本专利技术中,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一种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制造产品的技术,所述3D打印设备采用ConceptLaser1000R增材制造设备,以激光扫描使铝合金熔融再凝固来进行铝合金的层状成型。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铝合金粉末置于3D打印设备前,先进行干燥。优选地,所述基板的预热温度为100~150℃,例如100℃、110℃、120℃、130℃、140℃或15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地,所述铝合金粉末采用刮刀均匀铺在3D打印设备的加工平台上。优选地,所述铝合金粉末的铺粉厚度为30~60μm,例如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55μm或60μ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激光的功率为300~600W,例如300W、350W、400W、450W、500W、550W或600W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地,所述激光扫描的速度为1000~2000mm/s,例如1000mm/s、1000mm/s、1200mm/s、1400mm/s、1600mm/s、1800mm/s或2000mm/s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地,所述激光扫描时的光斑直径为80~120μm,例如80μm、85μm、90μm、95μm、100μm、105μm、110μm、115μm或120μ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地,所述重新铺粉打印的次数至少为3次,例如3次、4次、5次或6次等,打印次数的选择与所需材料的尺寸以及每次铺粉厚度的选择有关。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热等静压处理在热等静压成形室内进行。优选地,步骤(1)所述热等静压处理的温度为460~540℃,例如460℃、470℃、480℃、490℃、500℃、510℃、520℃、530℃或54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地,步骤(1)所述热等静压处理的压力为100~150MPa,例如100MPa、110MPa、120MPa、130MPa、140MPa或150MPa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地,步骤(1)所述热等静压处理的保温时间为2~4h,例如2h、2.5h、3h、3.5h或4h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热等静压处理的升温速率为3~10℃/min,例如3℃/min、5℃/min、7℃/min、8℃/min或10℃/min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地,步骤(1)所述随炉冷却的速率为5~20℃/min,例如5℃/min、7℃/min、9℃/min、12℃/min、15℃/min、18℃/min或20℃/min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本专利技术中,热等静压处理后选择随炉冷却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将3D打印铝合金试样进行热等静压处理,然后随炉冷却;/n(2)将步骤(1)处理后的试样进行固溶处理,然后进行水冷;/n(3)将步骤(2)处理后的试样进行时效处理,空冷后得到热处理后的3D打印铝合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3D打印铝合金试样进行热等静压处理,然后随炉冷却;
(2)将步骤(1)处理后的试样进行固溶处理,然后进行水冷;
(3)将步骤(2)处理后的试样进行时效处理,空冷后得到热处理后的3D打印铝合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铝合金包括铝硅合金,优选为AlSi10Mg和/或AlSi7Mg;
优选地,步骤(1)所述铝合金3D打印成型的方法为:将铝合金粉末置于3D打印设备的供粉仓中,调节基板的预热温度和铝合金粉末的铺粉厚度,用激光进行扫描照射,烧结后重新铺粉打印,多次重复至粉末烧结实体与基板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粉末置于3D打印设备前,先进行干燥;
优选地,所述基板的预热温度为100~150℃;
优选地,所述铝合金粉末采用刮刀均匀铺在3D打印设备的加工平台上;
优选地,所述铝合金粉末的铺粉厚度为30~60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的功率为300~600W;
优选地,所述激光扫描的速度为1000~2000mm/s;
优选地,所述激光扫描时的光斑直径为80~120μm;
优选地,所述重新铺粉打印的次数至少为3次。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热等静压处理在热等静压成形室内进行;
优选地,步骤(1)所述热等静压处理的温度为460~540℃;
优选地,步骤(1)所述热等静压处理的压力为100~150MPa;
优选地,步骤(1)所述热等静压处理的保温时间为2~4h。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热等静压处理的升温速率为3~10℃/min;
优选地,步骤(1)所述随炉冷却的速率为5~2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固溶处理在空气循环炉内进行;
优选地,步骤(2)所述固溶处理的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茹
申请(专利权)人: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