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材拉拔模具及拉拔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378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材拉拔模具及拉拔工艺,拉拔工艺采用该管材拉拔模具,管材拉拔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其上设置有贯穿模具主体的拉拔通道,拉拔通道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拉拔通道自进料口至出料口依次设置有能够使管材的外径递减的纠偏带、增厚带和定径带;模芯,插设于拉拔通道内,模芯的外侧壁与拉拔通道的侧壁之间具有供管材侧壁穿过的间隙,模芯对应定径带处的径向尺寸大于模芯对应纠偏带和增厚带处的径向尺寸。管材通过纠偏带和增厚带时处于空拉状态,能够使管材的外径减小、壁厚增大,由于管材进入纠偏带时壁厚较薄,能够对管材进行纠偏,以矫正管材的同轴度,且能够避免管材在通过定径带的过程中尺寸产生较大的波动,以提高CPK值。

Drawing die and technology of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材拉拔模具及拉拔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材拉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材拉拔模具及拉拔工艺。
技术介绍
感光鼓用铝基管的尺寸精度要求高,内外径公差带不超过0.05mm,同轴度要求不超过0.05mm,一般需要对挤压成型的管材进行拉拔加工,同时拉拔变形量需保证在45%以上,这样才能获得满足要求的产品。常规的拉拔工艺一般采用两道次内外拉拔,第一道次拉拔为粗拉,第二道次拉拔为精拉,两个道次的拉拔原理一样,都是通过内外拉拔变形工艺以提高产品精度。但是,常规的拉拔工艺存在以下问题:1.内外拉拔对管材同轴度的矫正作用有限,所以管材的同轴度基本要靠挤压成型工艺来保证,增加了管材挤压成型工艺的难度;2.内外拉拔的过程中,管材径向尺寸的减小量较小,管材壁厚的减小量较大,导致拉拔后的管材尺寸波动较大,CPK值(制程能力指数)较小,无法满足较高的质量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管材拉拔模具,能够减小同轴度并提高产品的尺寸精度。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采用上述管材拉拔模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材拉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模具主体(10),所述模具主体(10)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模具主体(10)的拉拔通道(20),所述拉拔通道(20)具有进料口(21)和出料口(22),所述拉拔通道(20)自所述进料口(21)至所述出料口(22)依次设置有能够使管材的外径递减的纠偏带(23)、增厚带(24)和定径带(25);/n模芯(30),所述模芯(30)插设于所述拉拔通道(20)内,所述模芯(30)的外侧壁与所述拉拔通道(20)的侧壁之间具有供管材侧壁穿过的间隙,且所述模芯(30)对应所述定径带(25)处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模芯(30)对应所述纠偏带(23)和所述增厚带(24)处的径向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材拉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主体(10),所述模具主体(10)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模具主体(10)的拉拔通道(20),所述拉拔通道(20)具有进料口(21)和出料口(22),所述拉拔通道(20)自所述进料口(21)至所述出料口(22)依次设置有能够使管材的外径递减的纠偏带(23)、增厚带(24)和定径带(25);
模芯(30),所述模芯(30)插设于所述拉拔通道(20)内,所述模芯(30)的外侧壁与所述拉拔通道(20)的侧壁之间具有供管材侧壁穿过的间隙,且所述模芯(30)对应所述定径带(25)处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模芯(30)对应所述纠偏带(23)和所述增厚带(24)处的径向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拉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带(23)包括沿所述进料口(21)至所述出料口(22)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变径区(231)和第一定径区(23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材拉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厚带(24)包括沿所述进料口(21)至所述出料口(22)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二变径区(241)和第二定径区(242),且所述第二定径区(242)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定径区(232)的内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材拉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径带(25)包括沿所述进料口(21)至所述出料口(22)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军宋海海周旺李建湘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和胜工业铝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