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实验的定量式分液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32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实验的定量式分液漏斗,涉及实验仪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斗盖、球形斗体、第一旋塞腔、第一旋塞芯和出液管;球形斗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进液口与斗盖相配合;出液管上还设置有储液腔、第二旋塞腔、第二旋塞芯和第二刻度线;球形斗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支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储液腔、第二旋塞腔、第一支管、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和保护套,解决了现有的分液时,下层液体流出时不容易控制不能准确量取、上层液体不能准确量取、人工手摇时容易脱手、出液管的管口容易碰碎的问题,使得分液漏斗可以准确量取所需的上层液体,下层液体;手把持时更加牢固;保护了出液管口不易碰碎,延长分液漏斗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实验的定量式分液漏斗
本专利技术属于实验仪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实验的定量式分液漏斗。
技术介绍
分液漏斗是一种玻璃实验仪器,主要用于萃取分离两种不同液相的液体。分液漏斗主要包括斗盖、斗体和出液管,出液管上安装有旋塞。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先将旋塞关闭,再往进液口内倒入两种不相溶的液体,通过人工手摇的方式将不相溶的液体进行混匀,然后静置使不同重量比的液体自然分层,分液时根据“下流上倒”的原理,打开旋塞让下层液体流出,关闭旋塞,将上层液体从进液口倒出。但现有的分液漏斗存在下列问题:1、用分液漏斗分液时,下层液体流出的量不容易控制,不能准确量取,稍有不慎,就会将上层液体一并流出,导致实验失败。2、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将下层液体分离出时,会留一小部分不再分离,因而将上层液体从进液口倒出时,上层液体混杂了下层液体,且当只需要部分上层液体时,无法准确量取。3、在萃取的过程中,需要人工手摇的方式,将两种液体充分混合,但分液漏斗外表面光滑,不容易把持,在摇晃的过程中,分液漏斗很容易脱手,打碎分液漏斗,浪费实验器材。4、分液漏斗的出液管口较为尖锐,且为玻璃材质,很容易碰碎,影响分液漏斗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实验的定量式分液漏斗,通过设置储液腔、第二旋塞腔、第一支管、第三旋塞腔、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和保护套,解决了现有的分液时,下层液体流出不容易控制、上层液体不能准确量取、人工手摇时,容易脱手、出液管的管口容易碰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实验的定量式分液漏斗,包括斗盖、球形斗体、第一旋塞腔、第一旋塞芯和出液管,所述球形斗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斗盖相配合;所述球形斗体的底部与出液管相连接;所述第一旋塞腔设置在出液管上;所述第一旋塞芯与第一旋塞腔相配合;所述球形斗体与进液口的连接处对称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球形斗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刻度线;所述球形斗体与出液管的连接处对称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出液管上还设置有储液腔、第二旋塞腔、第二旋塞芯和第二刻度线;所述储液腔位于第一旋塞腔的下方;所述第二旋塞腔位于储液腔的下方;所述第二旋塞腔与第二旋塞芯相配合;所述第二刻度线设置于出液管的外侧面;所述第二刻度线位于第二旋塞腔的下方;所述球形斗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上设置有第三旋塞腔、第三旋塞芯和第三刻度线;所述第三旋塞腔与第三旋塞芯相配合;所述第三刻度线设置于第二支管的外侧面;所述第三刻度线位于第三旋塞腔的下方;所述进液口、球形斗体、出液管和第一支管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斗盖上还设置有弹性扣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管为“L”形,所述第一支管的管口直径小于出液管的管口直径。进一步地,所述储液腔下方的出液管的直径比储液腔上方的出液管的直径小;所述第二旋塞腔的规格小于第一旋塞腔的规格。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管的管口、第一支管的管口均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为塑料材质。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针对下层液体流出的量不容易控制,容易流出过量,导致实验失败的问题,设置了储液腔、第二旋塞腔、第二刻度线,使得下层液体流出时更加容易操作控制,可以准确量取所需的下层液体,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2、本专利技术针对倒出的上层液体中混有下层液体,且上层液体无法准确量取的问题,设置了第一支管、第三旋塞腔和第三刻度线,使得上层液体可以准确量取,且避免了所取的上层液体中混有下层液体。3、本专利技术针对分液漏斗在人工手摇时,容易脱手的问题,设置了第一把手、第二把手,使得在摇晃时,手把持时更加牢固。4、本专利技术针对分液漏斗的出液管的管口容易碰碎的问题,设置了保护套,使得出液管的管口不容易碰碎,延长了分液漏斗的使用寿命。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实验的定量式分液漏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斗盖,2-球形斗体,3-出液管,4-第一支管,5-第一旋塞腔,6-第二旋塞腔,7-第三旋塞腔,8-第一把手,9-第二把手,10-保护套,101-弹性扣绳,201-进液口,202-第一刻度线,301-储液腔,302-第二刻度线,401-第三刻度线,501-第一旋塞芯,601-第二旋塞芯,701-第三旋塞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部”、“外表面”、“上方”、“下方”、“外侧面”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实验的定量式分液漏斗,包括斗盖1、球形斗体2、第一旋塞腔5、第一旋塞芯501和出液管3,球形斗体2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201;进液口201与斗盖1相配合;斗盖1上还设置有弹性扣绳101;球形斗体2的底部与出液管3相连接;第一旋塞腔5设置在出液管3上;第一旋塞芯501与第一旋塞腔5相配合;球形斗体2与进液口201的连接处对称设置有第一把手8;球形斗体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刻度线202;球形斗体2与出液管3的连接处对称设置有第二把手9;出液管3上还设置有储液腔301、第二旋塞腔6、第二旋塞芯601和第二刻度线302;储液腔301位于第一旋塞腔5的下方;储液腔301下方的出液管3的直径比储液腔301上方的出液管3的直径小;第二旋塞腔6的规格小于第一旋塞腔5的规格;第二旋塞腔6位于储液腔301的下方;第二旋塞腔6与第二旋塞芯601相配合;第二刻度线302设置于出液管3的外侧面;第二刻度线302位于第二旋塞腔6的下方;球形斗体2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支管4;第一支管4为“L”形,第一支管4的管口直径小于出液管3的管口直径;第一支管4上设置有第三旋塞腔7、第三旋塞芯701和第三刻度线401;第三旋塞腔7与第三旋塞芯701相配合;第三刻度线401设置于第二支管的外侧面;第三刻度线401位于第三旋塞腔7的下方;进液口201、球形斗体2、出液管3和第一支管4为一体结构;出液管3的管口、第一支管4的管口均设置有保护套10;保护套10为塑料材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先将第一旋塞腔5、第二旋塞腔6和第三旋塞腔7关闭,打开斗盖1,倒入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实验的定量式分液漏斗,包括斗盖(1)、球形斗体(2)、第一旋塞腔(5)、第一旋塞芯(501)和出液管(3),所述球形斗体(2)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201);所述进液口(201)与斗盖(1)相配合;所述球形斗体(2)的底部与出液管(3)相连接;所述第一旋塞腔(5)设置在出液管(3)上;所述第一旋塞芯(501)与第一旋塞腔(5)相配合;/n其特征在于:/n所述球形斗体(2)与进液口(201)的连接处对称设置有第一把手(8);/n所述球形斗体(2)与出液管(3)的连接处对称设置有第二把手(9);/n所述球形斗体(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刻度线(202);/n所述出液管(3)上还设置有储液腔(301)、第二旋塞腔(6)、第二旋塞芯(601)和第二刻度线(302);/n所述储液腔(301)位于第一旋塞腔(5)的下方;所述第二旋塞腔(6)位于储液腔(301)的下方;所述第二旋塞腔(6)与第二旋塞芯(601)相配合;/n所述第二刻度线(302)设置于出液管(3)的外侧面;所述第二刻度线(302)位于第二旋塞腔(6)的下方;所述球形斗体(2)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支管(4);/n所述第一支管(4)上设置有第三旋塞腔(7)、第三旋塞芯(701)和第三刻度线(401);所述第三旋塞腔(7)与第三旋塞芯(701)相配合;所述第三刻度线(401)设置于第二支管的外侧面;/n所述第三刻度线(401)位于第三旋塞腔(7)的下方;所述进液口(201)、球形斗体(2)、出液管(3)和第一支管(4)为一体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实验的定量式分液漏斗,包括斗盖(1)、球形斗体(2)、第一旋塞腔(5)、第一旋塞芯(501)和出液管(3),所述球形斗体(2)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201);所述进液口(201)与斗盖(1)相配合;所述球形斗体(2)的底部与出液管(3)相连接;所述第一旋塞腔(5)设置在出液管(3)上;所述第一旋塞芯(501)与第一旋塞腔(5)相配合;
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形斗体(2)与进液口(201)的连接处对称设置有第一把手(8);
所述球形斗体(2)与出液管(3)的连接处对称设置有第二把手(9);
所述球形斗体(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刻度线(202);
所述出液管(3)上还设置有储液腔(301)、第二旋塞腔(6)、第二旋塞芯(601)和第二刻度线(302);
所述储液腔(301)位于第一旋塞腔(5)的下方;所述第二旋塞腔(6)位于储液腔(301)的下方;所述第二旋塞腔(6)与第二旋塞芯(601)相配合;
所述第二刻度线(302)设置于出液管(3)的外侧面;所述第二刻度线(302)位于第二旋塞腔(6)的下方;所述球形斗体(2)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支管(4);
所述第一支管(4)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振友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托卡拉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