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钨/锌晶格互掺的高效纳米弱光光触媒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3319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钨/锌晶格互掺的高效纳米弱光光触媒的制备方法,首先将硝酸锌与偏钨酸铵加入去离子水中,加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形成预混液,然后在该预混液中加入2‑甲基咪唑,搅拌,按照一定速率滴加氨水,使体系瞬时pH值维持在9.5左右,加热继续搅拌,加入无机硅分散剂,待体系粘度达到400cps,再进行零下80℃冷冻干燥,得到白色粉末,接着将该粉末在保护性气体下利用管式炉进行煅烧,冷却之后即得纳米级自带氧空穴的极小部分锌晶格掺杂氧化钨和极小部分钨晶格掺杂氧化锌的高效复合弱光光触媒,粉末整体呈现微黄色。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制备的纳米级钨/锌晶格互掺杂的高效弱光光触媒,禁带宽度窄,在可见光或微弱光源下即可激发,催化效率高。

Preparation of high efficiency nano photocatalyst with w / Zn lattice do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钨/锌晶格互掺的高效纳米弱光光触媒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粉体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钨/锌晶格互掺的高效纳米弱光光触媒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21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两大挑战就是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太阳能具有廉价、清洁、可再生等优点,因此,高效快捷地利用、转化和存储太阳能是人们努力的目标。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正是以太阳能的化学转化与存储为核心,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的光解水技术将有望彻底解决化石能源枯竭和温室效应带来的危机,而光催化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和自洁净表面技术,将便捷地为我们提供一个绿色环保的生活空间,因此,光催化技术将成为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之一。氧化锌作为一种常用的光催化剂,由于其价格低廉、无毒、稳定、且相对高的光催化性能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其光催化过程大致可以形容为光照射使氧化锌价带上的电子被激发到导带,形成电子-空穴对,电子具有强还原性,空穴具有强氧化性,光致电子和空穴与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起到降解污染物、转化成能源等。但是,其机理决定了氧化锌只有受到能量等于或大于禁带宽度的光照射时,价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钨/锌晶格互掺的高效纳米弱光光触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n1)按照配方精确称取硝酸锌、偏钨酸铵、2-甲基咪唑、氨水以及去离子水,首先将硝酸锌与偏钨酸铵加入去离子水中,加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形成硝酸锌与偏钨酸铵的预混液;/n2)将2-甲基咪唑加入到步骤1)制得的预混液中,搅拌一定时间(1~72h)之后,按照10滴/分钟的速率滴加氨水,使体系瞬时pH值维持在9.5左右,加热继续搅拌,加入无机硅分散剂,待体系粘度达到400cps,再进行零下80℃冷冻干燥,得到白色粉末;/n3)将步骤2)制得的白色粉末加入管式炉中,在保护性气体的保护下,在一定温度(300~1000℃)下进行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钨/锌晶格互掺的高效纳米弱光光触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按照配方精确称取硝酸锌、偏钨酸铵、2-甲基咪唑、氨水以及去离子水,首先将硝酸锌与偏钨酸铵加入去离子水中,加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形成硝酸锌与偏钨酸铵的预混液;
2)将2-甲基咪唑加入到步骤1)制得的预混液中,搅拌一定时间(1~72h)之后,按照10滴/分钟的速率滴加氨水,使体系瞬时pH值维持在9.5左右,加热继续搅拌,加入无机硅分散剂,待体系粘度达到400cps,再进行零下80℃冷冻干燥,得到白色粉末;
3)将步骤2)制得的白色粉末加入管式炉中,在保护性气体的保护下,在一定温度(300~1000℃)下进行煅烧一定时间(0.5~36h),冷却至室温之后即得纳米级自带氧空穴的极小部分锌晶格掺杂氧化钨和极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明冉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聚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