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马苏大麻哈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复方药物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3260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防治马苏大麻哈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复方药物和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所述药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金银花17%~23%、玄参15%~25%、野菊花12%~18%、苦楝叶14%~16%、白术7%~13%、干姜5%~15%、鱼腥草3%~7%、甘草2%~8%;具体防治方法包括养殖水曝气、蛋氨酸碘浸浴和养殖水消毒,同时还需在日粮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复方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不影响水产品质量,广泛适用于马苏大麻哈鱼的传染性造血器坏死病的防治。

A compound medicine and method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disease of marsupi salm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马苏大麻哈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复方药物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防治马苏大麻哈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复方药物和方法。
技术介绍
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masou),鲑形目、鲑料、大麻哈鱼属,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在中国仅分布于绥芬河和图们江,目前已濒危。采用人工繁育鱼苗,进行增殖放流。马苏大麻哈鱼苗培育过程中,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危害比较大,病原是一种弹状病毒(Rhabdovirus),该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100%,主要危害马苏大麻哈鱼稚鱼及幼鱼。近几年,马苏大麻哈鱼苗种培育规模逐渐增大,发病率也有增加的趋势。现有方法对马苏大麻哈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防治是用化学消毒剂在养殖马苏大麻哈水体中进行喷洒,不能有效杀灭鱼体内的病毒,还容易对马苏大麻哈鱼苗造成二次伤害,防治效率很低。有报道称,对于虹鳟种鱼的防治方法是注射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免疫灭活疫苗,对于虹鳟鱼有一定的效果,还没有应用于马苏大麻哈鱼,而且注射的方式操作是在每一条鱼的身上,鱼苗较小要做到精准注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马苏大麻哈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金银花17%~23%、玄参15%~25%、野菊花12%~18%、苦楝叶14%~16%、白术7%~13%、干姜5%~15%、鱼腥草3%~7%、甘草2%~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马苏大麻哈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金银花17%~23%、玄参15%~25%、野菊花12%~18%、苦楝叶14%~16%、白术7%~13%、干姜5%~15%、鱼腥草3%~7%、甘草2%~8%。


2.一种防治马苏大麻哈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且以下步骤顺次进行;
步骤S1、养殖水曝气,在养殖马苏大麻哈鱼的池塘底部铺设U形纳米管,用无油润滑空气压缩机充气增氧,使养殖水曝气,保持水中溶解氧大于7mg/L;
步骤S2、蛋氨酸碘浸浴:将池塘水排出至水深0.2~0.5m,用蛋氨酸碘浸洗马苏大麻哈鱼,浸洗后再将水注入池塘至水位不小于1~1.5m;
步骤S3、养殖水消毒:将癸甲溴铵碘溶液稀释后全池泼洒;
步骤S4、在实施步骤S1~S3时,所投喂日粮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
步骤S5、在实施步骤S1-S4时将金银花17%~23%、玄参15%~25%、野菊花12%~18%、苦楝叶14%~16%、白术7%~13%、干姜5%~15%、鱼腥草3%~7%、甘草2%~8%粉碎,均匀混合后制成复方药物,并将其添加至日粮饲料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马苏大麻哈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6、在实施步骤S5后,将五倍子、大黄粉碎后,用水煮沸,全池塘喷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马苏大麻哈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松高娜王桂芹尹文金高春山郑伟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