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金属帘线增强弹性体条(17)的切割端中的外露且部分分离的金属帘线(17)的方法与设备包括以下步骤,输送与切割条(17),分离切割端,使所输送的切割条(17)经过传感装置(40)的检查以便检测任何外露且部分分离的金属帘线或丝。优选的传感装置(40)包括一对间距紧密的导电辊(41、42),电源连接于辊(41)或(42)之一上。当外露的丝线(26)接触两个辊(41)和(42)时,电路就被闭合从而给出外露帘线状况的指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整体上涉及轮胎的制造,更具体而言涉及轮胎用金属帘线增强帘布层或带束层结构的切割、拼接与装配。
技术介绍
轮胎用带束层或缓冲层结构由形成于条中的帘线增强弹性体或橡胶帘布层或层制成。这些帘线大致互相平行并且均匀隔开由通常称作“铆件”的弹性体或橡胶材料所占据的距离。橡胶或弹性体在其制造期间未被硫化并通常具有粘性,并且其因此容易变形并粘附于自身。带束层与缓冲帘布层的帘线通常为金属性,将黄铜或带涂层的丝线绞合形成帘线。美国专利公报US2003/0141021A中描述了带束层或缓冲条的制造。带束层或缓冲条通过以角度θ切割具有沿纵向的增强帘线的橡胶材料的连续卷而制成。切割件呈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其具有三角形前尖和三角形尾尖。分离式条被输送至拼接台上,尾尖与前尖在拼接台上对接在一起以便形成使所有帘线以切割角度θ定向的连续条。在轮胎用带束层的制造过程中,这些条被切割并拼接至预定宽度以便形成带束层。轮胎中的每个带束层一般具有不同的带束宽度并且每个相继的层的帘线相对于邻接层反向定向。通常使用两个层,有时使用三个或四个层。历史上带束层总是成对,但是在现代轮胎中并非总是如此。带束层限制了子午线轮胎中的底层子午线胎体帘布层的增长。子午线轮胎的帘布层帘线相对于轮胎中心面成约90°的角度。带束层的帘线通常成17°至25°定向。斜交轮胎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胎体斜交帘布层,所述斜交帘布层的帘线一般处于50°与65°之间并且在相邻层中反向定向。它们使用缓冲层代替带束层,这些缓冲层的帘线角度通常为40°至65°并且在相邻层之间反向定向。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并不取决于带束层或缓冲层的类型,并且在一些应用中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于将要示出的子午线胎体帘布层。轮胎构造中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成型具有高度均匀性的轮胎。制造这些帘线增强条并将切割条应用于轮胎成型鼓上必须按照均匀一致的方式来实现,以便确保所制造的轮胎达到最高标准。现代轮胎成型具有极高的设备敏感性并且涉及高度自动化的成型操作。自动化成型的优点在于可靠的一致性和快速性。难以自动操作的轮胎成型的一个领域就是随机的并且出现率极低的“刺出丝线(wild wire)”。在本文中使用时,“刺出丝线”就是部分与橡胶分离并因此从层或条伸出的位于带束缓冲层或胎体帘布层的切割端处的丝线或帘线。在帘线中要比纺织或合成帘线中更可能发生刺出丝线。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合成帘线当被嵌入热橡胶中时,易于松弛并且具有很小的残余应力或弹性复原性,这种残余应力或弹性复原性易于象弹簧一样将帘线从橡胶中拉出。然而,金属帘线可以保留一些残余应力或者类似弹簧的弹性复原性。这样,有时候,如果切割刀具切入帘线中,在一侧上刮掉橡胶材料并沿着切割的方向稍微牵拉帘线,那么在切割端处丝线的一部分就可能从层中弹出。类似地,如果切割刀具在帘线上方切割而不切断帘线,那么随着条的分离,帘线将会与最牢固地粘附于帘线上的条层保持在一起,从而将帘线从其它部分上拉出,导致“刺出丝线”。人工或手动应用这种带束层的优点之一在于可以容易地观察并修复刺出丝线。优选的修复方法就是仅需去除刺出丝线并拼接带束层。这样就留下完美的带束层并且不会对轮胎的性能或均匀性产生有害影响。在带束层通过服务器应用的自动化成型中,设备可能不会检测到刺出丝线。在成品轮胎中发生刺出丝线可能不会产生问题,但是,如果这种丝线的端部指向不透气内衬层,那么帘线可能刺穿轮胎的胎冠区域中的内衬层并且可能导致轮胎随着时间的过去而缓慢漏气。在正常情况下,轮胎制造商最关心的就是不要出售不能保持空气的充气轮胎,因此就非常需要完全避免“刺出丝线”。现代轮胎成型设备特别是带束层接合器与服务器已经过设计以便使这种发生率最小化。现有技术的专利EP0649730B1;US 5,720,837;US 5,582,664;US4,976,807;US 4,961,813和US4,769,104均为用于形成带束层或将这种带束层应用于轮胎成型设备上的设备的代表性实例。尽管如此,仍然存在出现带有“刺出丝线”的带来层的小概率,因此就需要简单且可靠的检测系统,这种检测系统将会向轮胎成型机或设备操作者发出存在“刺出丝线”的警报。这种检测系统将会使得轮胎能够按照更自动且可靠的方式成型,同时提供了在线检查系统来用于防止将“刺出丝线”的轮胎处理为成品轮胎。
技术实现思路
公开了一种检测金属帘线增强弹性体条的切割端中的外露且部分分离的金属帘线或丝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输送装置上输送连续的条;基本上沿着平行于金属帘线的路径切割条;分离条的切割端;使所输送的切割条经过用于探测任何外露且部分分离的金属帘线或丝的传感装置;检测任何部分分离且外露的金属帘线或丝;向设备或操作者发出信号以便停止输送条;以及将弹性体条中的部分分离金属帘线或丝从弹性体材料上除去或重新连接至弹性体材料。检测的步骤包括使条穿过两个紧密间距的辊,其中第一辊连接于电源上而第二辊连接于控制开关或计算机上。部分分离的金属线接触着两个辊以便闭合电路从而向控制开关或计算机发送电信号。传感器第一与第二辊相对于条长度和输送方向成90°或更小的角度平行定向并跨过条的整个宽度,并且相对于嵌入帘线定向成大于15°的角。为了执行上述方法,公开了一种改进型金属帘线增强弹性体条切割与进给设备。这种设备具有用于沿纵向将条输送至轮胎成型鼓的输送装置、用于跨过条的整个宽度切割弹性体条以便形成带束层、缓冲层或帘布层部件的切割装置以及用于检测任何外露且与条的切割端部分分离的金属帘线或丝的传感装置。用于检测的传感装置包括一对导电辊,所述一对导电辊包括第一辊与第二辊;连接于所述第一辊上的电源;连接于所述第二辊上的开关或信号装置,其中外露且部分分离的金属帘线或丝接触着所述第一、第二辊同时电路被闭合以便致动所述开关或信号装置。第一、第二辊间距紧密,但是带有间隙以便打开电路。电源为电池。辊可以为弹簧加载型以便运动至与输送机形成接触以及在切割条经过时离开所述输送机。定义“轴向”和“沿轴向”是指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的线或方向。“胎圈”或“胎圈芯”一般是指轮胎的包括环形抗拉构件的部分,胎圈与将轮胎保持于轮辋上相关联,其由帘布层帘线缠绕或者锚定于帘布层帘线上并且成形,带有或不带其它增强元件如外护圈包布、胎跟加强层、三角胶芯或填充物、护趾胶和胎圈包布。“带束层结构”或“增强带束层”是指由平行帘线构成的至少两个环形层或帘布层,帘线经过编织或未经编织,位于胎面下方,非锚定于胎圈上,并且左右帘线角度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处于17度至30度的范围内。“缓冲层或缓冲增强层”类似于带束增强层,然而,帘线层一般以与底胎体帘布层成大约相同的角度定向;一般来说,这些增强层存在于斜交轮胎中。“斜交轮胎”是指胎体帘布层中的增强帘线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成大约25-65度的角度从胎圈芯向胎圈芯对角地延伸跨过轮胎,帘布层帘线在交替的层中成相反角度延伸。“胎体”是指轮胎帘布层材料和其它轮胎部件的层压制品,它们被切成适当长度以便拼接或已经拼接成圆筒形或环形形状。在对胎体进行硫化以便形成模制轮胎之前可以将其它部件加到胎体上。“圆周方向”是指沿着与轴向垂直的环形胎面表面的周长延伸的线或方向。“赤道面(EP)”是指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穿过轮胎胎面中心的平面。“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金属帘线增强弹性体条的切割端中的外露且部分分离的金属帘线或丝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征在于以下步骤:在输送装置上输送连续的条;基本上沿着平行于金属帘线的路径切割条;分离条的切割端;使所输送的切割条经过用于 探测任何外露且部分分离的金属帘线或丝的传感装置;以及检测任何部分分离且外露的金属帘线或丝。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R罗维尔,J张,
申请(专利权)人: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