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系统和构建方法,其包括土壤重建和植物恢复子系统、沟道子系统、第一生态恢复子系统、第二生态恢复子系统和第三生态恢复子系统,所述土壤重建和植物恢复子系统设于矿区的顶面,所述沟道子系统设于矿区的表面,所述第一生态恢复子系统设于矿区的陡坡面,所述第二生态恢复子系统设于矿区的缓坡面,所述第三生态恢复子系统设于矿区的土质边坡面,其中,矿区的顶面、矿区的陡坡面、矿区的缓坡面和矿区的土质边坡依次连接。矿区废弃地治理效果好。
A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mine wastel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系统和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恢复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系统和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矿区废弃地是指在采矿过程中所破坏的、未经处理因此无法使用的土地。主要是指采矿剥离土、废矿坑、尾矿、矸石和洗矿废水沉淀物等占用的土地,还包括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矿山道路等先占后用废弃的土地。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排土场,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积地;②采场,矿体采完后留下的采空区和塌陷区形成的采矿废弃地;③尾矿区,开采的矿石经过选出精矿后产生的尾矿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④其他,包括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区辅助建筑物和道路交通等占用后废弃的土地。矿区废弃地的产生不可避免地带来很多问题。如占用和破坏大量的耕地资源、严重破坏本地自然生态景观、对周围地区产生严重环境影响、诱发区域性地质灾害、制约地区经济发展、引发社会问题加剧等。目前,针对矿区废弃地的恢复采取了多种措施。经研究发现,现有的针对矿区废弃地的恢复措施存在如下缺点: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系统和构建方法,其能够提高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系统,其包括:土壤重建和植物恢复子系统、沟道子系统、第一生态恢复子系统、第二生态恢复子系统和第三生态恢复子系统,土壤重建和植物恢复子系统设于矿区的顶面,沟道子系统设于矿区的表面,第一生态恢复子系统设于矿区的陡坡面,第二生态恢复子系统设于矿区的缓坡面,第三生态恢复子系统设于矿区的土质边坡面,其中,矿区的顶面、矿区的陡坡面、矿区的缓坡面和矿区的土质边坡依次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土壤重建和植物恢复子系统包括土壤重建单元,土壤重建单元包括依次层叠排布的碎石层、黏合过渡层、微生物活化剂层、有机土壤层和表面营养吸收层。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有机土壤层的厚度为0.40m-0.60m;表面营养吸收层的厚度为0.08m-0.12m。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土壤重建和植物恢复子系统还包括第一植物层,第一植物层种植于土壤重建单元中。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生态恢复子系统包括第一客土喷播层、第一生态护坡植生层和第二植物层,第一客土喷播层设于矿区的陡坡面,第一生态护坡植生层设于第一客土喷播层上,第二植物层种植于第一生态护坡植生层上。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生态恢复子系统还包括第一挂网和第一锚杆,第一挂网铺设在第一客土喷播层上,第一锚杆同时贯穿第一客土喷播层以及第一生态护坡植生层,且第一锚杆插入矿区的陡坡面中。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生态恢复子系统包括第二客土喷播层、第二生态护坡植生层和第三植物层,第二客土喷播层设于矿区的缓坡面上,第二生态护坡植生层设于第二客土喷播层上,第三植物层种植于第二生态护坡植生层上。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生态恢复子系统还包括第二挂网和第二锚杆,第二挂网铺设在第二客土喷播层上,第二锚杆同时贯穿第二客土喷播层以及第二生态护坡植生层,且第二锚杆插入矿区的缓坡面中。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系统的构建方法,矿区废弃地包括连续且依次连接的矿区的顶面、矿区的陡坡面、矿区的缓坡面和矿区的土质边坡,构建方法包括:在矿区的顶面设置土壤重建和植物恢复子系统;在矿区的表面设置沟道子系统;在矿区的陡坡面设置第一生态恢复子系统;在矿区的缓坡面设置第二生态恢复子系统;在矿区的土质边坡面设置第三生态恢复子系统。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矿区的顶面设置土壤重建和植物恢复子系统的步骤包括:构建土壤重建单元,构建土壤重建单元的步骤包括,处理矿区的顶面的碎石层,在碎石层的表面铺设黏合过渡层,在黏合过渡层的表面播撒微生物活化剂层,在微生物活化剂层的表面铺设种植有机土壤层,在种植有机土壤层表面铺设表面营养吸收层;在完成构件土壤重建单元且经过设定时间后,再在土壤重建单元上种植第一植物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系统,针对矿区顶面及不同坡度和表面特征,利用土壤学原理和生态学原理,采用相应的工程治理及生态恢复措施,防止矿区裸露表面水土流失,固结表土,增强边坡的稳定性,生态恢复可持续。在矿区不同位置表层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可以优化配置植物群落的空间比例,从而实现在空间上的草、灌、乔合理的配置,实现废弃矿区治理的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的有机结合。同时,能够消除废弃矿区可能引起的崩塌、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和污染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沟道子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系统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图标:1-土壤重建和植物恢复子系统;11-碎石层;12-黏合过渡层;13-微生物活化剂层;14-种植有机土壤层;15-表面营养吸收层;16-第一植物层;2-沟道子系统;3-第一生态恢复子系统;31-第一锚杆;32-第一挂网;33-第一客土喷播层;34-第一生态护坡植生层;35-第二植物层;4-第二生态恢复子系统;41-第二锚杆;42-第二挂网;43-第二客土喷播层;44-第二生态护坡植生层;45-第三植物层;5-第三生态恢复子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土壤重建和植物恢复子系统、沟道子系统、第一生态恢复子系统、第二生态恢复子系统和第三生态恢复子系统,所述土壤重建和植物恢复子系统设于矿区的顶面,所述沟道子系统设于矿区的表面,所述第一生态恢复子系统设于矿区的陡坡面,所述第二生态恢复子系统设于矿区的缓坡面,所述第三生态恢复子系统设于矿区的土质边坡面,其中,矿区的顶面、矿区的陡坡面、矿区的缓坡面和矿区的土质边坡依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土壤重建和植物恢复子系统、沟道子系统、第一生态恢复子系统、第二生态恢复子系统和第三生态恢复子系统,所述土壤重建和植物恢复子系统设于矿区的顶面,所述沟道子系统设于矿区的表面,所述第一生态恢复子系统设于矿区的陡坡面,所述第二生态恢复子系统设于矿区的缓坡面,所述第三生态恢复子系统设于矿区的土质边坡面,其中,矿区的顶面、矿区的陡坡面、矿区的缓坡面和矿区的土质边坡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土壤重建和植物恢复子系统包括土壤重建单元,所述土壤重建单元包括依次层叠排布的碎石层、黏合过渡层、微生物活化剂层、有机土壤层和表面营养吸收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土壤重建和植物恢复子系统还包括第一植物层,所述第一植物层种植于所述土壤重建单元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生态恢复子系统包括第一客土喷播层、第一生态护坡植生层和第二植物层,所述第一客土喷播层设于矿区的陡坡面,所述第一生态护坡植生层设于所述第一客土喷播层上,所述第二植物层种植于所述第一生态护坡植生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生态恢复子系统还包括第一挂网和第一锚杆,所述第一挂网铺设在所述第一客土喷播层上,所述第一锚杆同时贯穿所述第一客土喷播层以及所述第一生态护坡植生层,且所述第一锚杆插入矿区的陡坡面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生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鑫,王栋,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艾布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