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调光调色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093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频调光调色电路,包括用于控制调光调色电路的芯片和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第一LED灯电路;其还包括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和第二LED灯电路,所述的芯片具有第一输出控制端口和第二输出控制端口;所述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输出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LED灯电路的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出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LED灯电路的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回路LED的另一电极和第二LED灯电路的另一电极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该电路能实现在调节亮度或色温时,降低声响及光抖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频调光调色电路
本技术涉及LED照明
,具体讲是一种通过变频实现调光和调色的电路。
技术介绍
LED照明由于高效节能,现在已经慢慢替代传统白炽灯,荧光灯,并且慢慢向一种传统灯演变,随着市场价格的不断走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并使用LED灯具照明。现有技术的变频调光调色电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在调节亮度或色温时,存在响声及光抖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频调光调色电路,该电路能实现在调节亮度或色温时,降低声响及光抖动的情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频调光调色电路,包括用于控制调光调色电路的芯片和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第一LED灯电路,芯片受遥控器的控制,可通过遥控器来改变芯片的工作电流及频率,芯片的型号为HS23P1800;所述的变频调光调色电路还包括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和第二LED灯电路,所述的芯片具有第一输出控制端口和第二输出控制端口;所述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输出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LED灯电路的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出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LED灯电路的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一LED灯电路的另一电极和第二LED灯电路的另一电极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所述的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和所述的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每个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2、R3、R7,电容C1、C2、C4,场效应管Q1,二极管D1,电感L1,电路控制芯片U1,电路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H5119;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为每个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路控制芯片U1的CLK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路控制芯片U1的GND端、电阻R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均与电路的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路控制芯片U1的CS端与电阻R3的另一端、场效应管Q1的S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G极与电路控制芯片U1的GATE端连接;所述电路控制芯片U1的VCC端、电路控制芯片U1的VDD端、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D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电阻R7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均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均为每个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每个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S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G极连接。每个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5,所述电阻R5串联在场效应管Q1的G极与电路控制芯片U1的GATE端之间,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G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路控制芯片U1的GATE端连接。每个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包括磁珠RL1,所述磁珠RL1串联在所述场效应管Q1的D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电感L1的一端之间,所述磁珠RL1的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Q1的D极连接,所述磁珠RL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电感L1的一端连接。每个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6和电容C3,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每个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8,所述电阻R8串联在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源正极之间,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的电容C4为电解电容。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变频调光调色电路具有两路调光调色控制电路,通过输出两种不同频率的PWM信号,来控制两路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电流大小,实现了不同亮度及色温的调节。同时,通过输出两种不同频率的PWM信号,来控制两路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工作频率,从而降低了声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变频调光调色电路的电路框图。图2是本技术变频调光调色电路的芯片及外围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LED灯电路和第二LED灯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技术一种变频调光调色电路,包括用于控制调光调色电路的芯片和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第一LED灯电路,芯片受遥控器的控制,可通过遥控器来改变芯片的工作电流及频率,芯片的型号为HS23P1800;所述的变频调光调色电路还包括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和第二LED灯电路,所述的芯片具有第一输出控制端口和第二输出控制端口;所述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输出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LED灯电路的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出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LED灯电路的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一LED灯电路的另一电极和第二LED灯电路的另一电极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LED灯电路的另一电极和第二LED灯电路的另一电极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的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和所述的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每个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2、R3、R7,电容C1、C2、C4,场效应管Q1,二极管D1,电感L1,电路控制芯片U1,电路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H5119;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为每个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路控制芯片U1的CLK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路控制芯片U1的GND端、电阻R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均与电路的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路控制芯片U1的CS端与电阻R3的另一端、场效应管Q1的S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G极与电路控制芯片U1的GATE端连接;所述电路控制芯片U1的VCC端、电路控制芯片U1的VDD端、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D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电阻R7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均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均为每个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每个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S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G极连接。每个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5,所述电阻R5串联在场效应管Q1的G极与电路控制芯片U1的GATE端之间,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G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路控制芯片U1的GATE端连接。每个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包括磁珠RL1,所述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频调光调色电路,包括用于控制调光调色电路的芯片和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第一LED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频调光调色电路还包括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和第二LED灯电路,所述的芯片具有第一输出控制端口和第二输出控制端口;所述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输出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LED灯电路的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出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LED灯电路的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一LED灯电路的另一电极和第二LED灯电路的另一电极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调光调色电路,包括用于控制调光调色电路的芯片和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第一LED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频调光调色电路还包括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和第二LED灯电路,所述的芯片具有第一输出控制端口和第二输出控制端口;所述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输出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LED灯电路的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出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LED灯电路的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一LED灯电路的另一电极和第二LED灯电路的另一电极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调光调色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和所述的第二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频调光调色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个调光调色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2、R3、R7,电容C1、C2、C4,场效应管Q1,二极管D1,电感L1,电路控制芯片U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为每个调光调色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路控制芯片U1的CLK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路控制芯片U1的GND端、电阻R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均与电路的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路控制芯片U1的CS端与电阻R3的另一端、场效应管Q1的S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G极与电路控制芯片U1的GATE端连接;所述电路控制芯片U1的VCC端、电路控制芯片U1的VDD端、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D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电阻R7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均与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学仁许谦严建平袁勋胡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