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7F0C004M2DFB的备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03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R7F0C004M2DFB的备电电路。第一电源P1提供6.4V的电源,经过防反接二极管D1后到电压稳压器芯片U1再经过滤波电容给单片机U2供电。系统上电后通过RC电路给单片机U2复位,当系统断电的时候二极管D2将C4两端的电压放掉;同时晶振电路开始为单片机U2提供精确的时钟信号32.768KHz。当主电源随着时间推移电量不够的时候,备电P2接备电电池,经过防反二极管D3后滤波电容给稳压器芯片U1供电,U1输出3.3伏给单片机芯片U2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设计简单,功耗低,以少量的元器件实现对燃气表备电电路的设计,节省了PCB面积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7F0C004M2DFB的备电电路
本技术属于仪表智能控制
,涉及燃气表备电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微处理器,物联网技术发展,很多设备都具备备电电路,仪表电子产品也不例外。燃气表安装在客户家里的时候,大部分是碱电电池,正常情况碱电可以用一年多时间,当碱电电量随着用表时间增长电量变小的时候,不足以给表具供电,这时备电电路给表具的主控板供电,将客户用的燃气方数及时保存下来,确保数据不丢失。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R7F0C004M2DFB的备电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R7F0C004M2DFB的备电电路。本技术包括单片机U2、晶振X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电压稳压器芯片U1、第一电源P1、第二电源P2、限制震荡幅度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一谐振电容C6、第二谐振电容C7、保护二极管D3。第一电源P1的第一脚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第一电源P1的第二脚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入管脚(第二脚)相连;第一滤波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出管脚(第三脚)和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第一管脚、第一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2的第18脚连接第五滤波电容C5的一端后连接3.3V电源,第五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2的第17脚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阻R2的一端同时连接3.3V电源,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单片机U2的第10脚、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第四滤波电容C4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2的第11脚接限制震荡幅度电阻R1的一端,晶振X1的一端连接限制震荡幅度电阻R1的另一端和第一谐振电容C6的一端;晶振X1的另一端与第二谐振电容C7的一端连接后接单片机U2的12脚;第一谐振电容C6的另一端和第二谐振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源P2的第一脚接地,第二电源P2的第二脚接保护二极管D3的正极,保护二极管D3的负极接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后接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入管脚(第二脚),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单片机U2采用型号为R7F0C004M2DFB芯片。电压稳压器芯片U1采用型号为S-1206B33-U3T1G。本技术电路设计简单,功耗低,以少量的元器件实现对燃气表备电电路的设计。节省了PCB面积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降低了原材料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点、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电路包括单片机U2、晶振X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电压稳压器芯片U1、第一电源P1、第二电源P2、限制震荡幅度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一谐振电容C6、第二谐振电容C7、保护二极管D3。第一电源P1的第一脚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第一电源P1的第二脚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入管脚(第二脚)相连;第一滤波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出管脚(第三脚)和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第一管脚、第一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2的第18脚连接第五滤波电容C5的一端后连接3.3V电源,第五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2的第17脚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阻R2的一端同时连接3.3V电源,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单片机U2的第10脚、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第四滤波电容C4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2的第11脚接限制震荡幅度电阻R1的一端,晶振X1的一端连接限制震荡幅度电阻R1的另一端和第一谐振电容C6的一端;晶振X1的另一端与第二谐振电容C7的一端连接后接单片机U2的12脚;第一谐振电容C6的另一端和第二谐振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源P2的第一脚接地,第二电源P2的第二脚接保护二极管D3的正极,保护二极管D3的负极接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后接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入管脚(第二脚),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单片机U2采用型号为R7F0C004M2DFB芯片。电压稳压器芯片U1采用型号为S-1206B33-U3T1G。工作过程:第一电源P1提供一个6.4V的电源,经过防反接二极管D1后到电压稳压器芯片U1输出3.3伏经过滤波电容C1、C2、C5给单片机U2供电。系统上电后通过RC电路R2、C4给单片机U2复位,当系统断电的时候二极管D2能迅速将C4两端的电压放掉,为下次上电单片机复位做准备;同时晶振电路X1、R1、C6、C7开始为单片机U2提供精确的时钟信号32.768KHz,单片机一切指令的执行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当主电源碱电6.4伏随着时间推移电量不够的时候,备电(第二电源)P2是接备电电池ER14250,容量是1200毫安时,提供3.6伏电源,经过防反二极管D3(BAT54CLT1)后滤波电容给稳压器芯片U1供电,U1输出3.3伏给单片机芯片U2(R7F0C003M2DFB)供电,这样单片机能正常工作,将客户用的燃气方数及时保存下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R7F0C004M2DFB的备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U2、晶振X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电压稳压器芯片U1、第一电源P1、第二电源P2、限制震荡幅度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一谐振电容C6、第二谐振电容C7、保护二极管D3;/n第一电源P1的第一脚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第一电源P1的第二脚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入管脚相连;第一滤波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出管脚和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第一管脚、第一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2的第18脚连接第五滤波电容C5的一端后连接3.3V电源,第五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2的第17脚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阻R2的一端同时连接3.3V电源,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单片机U2的第10脚、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第四滤波电容C4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2的第11脚接限制震荡幅度电阻R1的一端,晶振X1的一端连接限制震荡幅度电阻R1的另一端和第一谐振电容C6的一端;晶振X1的另一端与第二谐振电容C7的一端连接后接单片机U2的12脚;第一谐振电容C6的另一端和第二谐振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源P2的第一脚接地,第二电源P2的第二脚接保护二极管D3的正极,保护二极管D3的负极接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后接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入管脚,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7F0C004M2DFB的备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U2、晶振X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电压稳压器芯片U1、第一电源P1、第二电源P2、限制震荡幅度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一谐振电容C6、第二谐振电容C7、保护二极管D3;
第一电源P1的第一脚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第一电源P1的第二脚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入管脚相连;第一滤波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输出管脚和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电压稳压器芯片U1的第一管脚、第一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2的第18脚连接第五滤波电容C5的一端后连接3.3V电源,第五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2的第17脚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二电阻R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威星智能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