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建筑电气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电气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建筑电气管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设置变形缝,从而防止温度伸缩、沉降变形以及地震的影响,避免建筑物变形产生裂缝,甚至被破坏,在变形缝的设计中,虽然对供电设备做了一些保护和支撑,但是地震所带来的危害不可估量的,由于大型的供电系统中线路繁多,发生地震时候如果出现线路被破坏,将会大致供电设备不能及时供电,出现严重的供电事故,另外也会导致漏电、火灾、爆炸等等重大危险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发生地震时候会产生严重的供电事故,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建筑电气管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建筑电气管装置,包括两个线路保护管,两个线路保护管分别设置在抗震缝的两侧的垫层内,保护管包括金属管,金属管的内壁上覆有一层玄武岩纤维网,两个保护管之间设有抗震管,抗震管包括多个金属套筒,金属套筒的一端相对设置有两个弧形片a,金属套筒的端面与两个弧形片a之间形成安装槽a,金属套筒的另一端相对设置有两个弧形片b,金属套筒的端面与两个弧形片b之间形成安装槽b,弧形片a位置与弧形片b位置呈90°错开,金属套筒上的弧形片a穿设在相邻金属套筒上的安装槽b内,金属套筒上的弧形片b穿设在相邻金属套筒的安装槽a内,从而使得金属套筒首尾相连形成抗震管,抗震管内水平穿设有多个连接绳,抗震管的两端分别通过过线盒与抗震缝两侧的保护管连接;抗震缝中固定有防水装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建筑电气管装置,包括两个线路保护管(1),其特征在于:两个线路保护管(1)分别设置在抗震缝(2)的两侧的垫层内,保护管(1)包括金属管(3),金属管(3)的内壁上覆有一层玄武岩纤维网(4),两个保护管(1)之间设有抗震管(5),抗震管(5)包括多个金属套筒(8),金属套筒(8)的一端相对设置有两个弧形片a(6),金属套筒(8)的端面与两个弧形片a(6)之间形成安装槽a(16),金属套筒(8)的另一端相对设置有两个弧形片b(7),金属套筒(8)的端面与两个弧形片b(7)之间形成安装槽b(17),弧形片a(6)位置与弧形片b(7)位置呈90°错开,金属套筒(8)上的弧形片a(6)穿设在相邻金属套筒(8)上的安装槽b(17)内,金属套筒(8)上的弧形片b(7)穿设在相邻金属套筒(8)上的安装槽a(16)内,从而使得金属套筒(8)首尾相连形成抗震管(5),抗震管(5)内水平穿设有多个连接绳(14),抗震管(5)的两端分别通过过线盒(9)与抗震缝(2)两侧的保护管(1)连接;抗震缝(2)中固定有防水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建筑电气管装置,包括两个线路保护管(1),其特征在于:两个线路保护管(1)分别设置在抗震缝(2)的两侧的垫层内,保护管(1)包括金属管(3),金属管(3)的内壁上覆有一层玄武岩纤维网(4),两个保护管(1)之间设有抗震管(5),抗震管(5)包括多个金属套筒(8),金属套筒(8)的一端相对设置有两个弧形片a(6),金属套筒(8)的端面与两个弧形片a(6)之间形成安装槽a(16),金属套筒(8)的另一端相对设置有两个弧形片b(7),金属套筒(8)的端面与两个弧形片b(7)之间形成安装槽b(17),弧形片a(6)位置与弧形片b(7)位置呈90°错开,金属套筒(8)上的弧形片a(6)穿设在相邻金属套筒(8)上的安装槽b(17)内,金属套筒(8)上的弧形片b(7)穿设在相邻金属套筒(8)上的安装槽a(16)内,从而使得金属套筒(8)首尾相连形成抗震管(5),抗震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浩,杨锴,张昌民,高国让,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联合建设有限公司,中础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