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隔热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95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阻燃隔热电池模组,包括若干阻燃隔热电池,阻燃隔热电池包括电池本体以及阻燃隔热层,阻燃隔热层全面涂覆于电池本体的表面,电池本体焊接有极耳,阻燃隔热电池通过所述极耳进行散热。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阻燃隔热电池模组,包括若干阻燃隔热电池以及导热板,阻燃隔热电池包括电池本体以及阻燃隔热层,导热板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主体部设置于相邻两个阻燃隔热电池之间,延伸部设置于阻燃隔热电池的至少一侧部和/或底部,阻燃隔热层设置于阻燃隔热电池未与主体部接触的表面。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阻燃隔热电池模组具有延缓火势扩散的作用,阻燃隔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隔热电池模组
本技术属于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阻燃隔热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技术已日渐成熟,而其中的软包电芯电池组由于具有轻、薄、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能量密度高、放电平台稳定、功能性能出色、环保无污染等诸多优势而得以快速发展。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模组结构设计里没有良好的阻燃设计,其中一个电池或其它部件发生起火的情况下,火势将会迅速扩大,引燃其它电池,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市场上已经发生多起电动车起火事件,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电池并未有完整的阻燃系统,大部分只在电池内部增加阻燃剂,而电池外部更多的是靠散热去减小起火的风险,并不能起到有效延缓火势扩散的作用。特别地,在软包电池过充放、短路等异常情况下,内部产生大量热量,电池容易自燃,从内部扩散到外部铝塑膜,在一定高温下,铝塑膜也会被轻易烧毁,从而扩散到其它电池。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电池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在电池与电池之间增加隔热垫及高温胶纸,但是阻燃隔热效果并不理想,且增加了额外的成本,降低了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阻燃隔热电池模组,具有延缓火势扩散的作用,阻燃隔热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阻燃隔热电池模组,包括若干阻燃隔热电池,所述阻燃隔热电池包括电池本体以及阻燃隔热层,所述阻燃隔热层全面涂覆于所述电池本体的表面,所述电池本体焊接有极耳,所述阻燃隔热电池通过所述极耳进行散热。在本阻燃隔热电池模组中,电池本体表面全面涂覆阻燃隔热层,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极耳传导出去,隔绝了电池产生的热量通过电池表面传导的其它电池上,避免连锁反应,并且能在某一电池燃烧时,起到延缓火势扩散的作用,阻燃隔热效果好。除此之外,本阻燃隔热电池模组,相比于在电池与电池之间增加隔热垫及高温胶纸,节省了成本,而且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影响较小。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阻燃隔热电池模组,包括若干阻燃隔热电池以及导热板,所述阻燃隔热电池包括电池本体以及阻燃隔热层,所述导热板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主体部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阻燃隔热电池之间,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阻燃隔热电池的至少一侧部和/或底部,所述阻燃隔热层设置于所述阻燃隔热电池未与所述主体部接触的表面。在本阻燃隔热电池模组中,阻燃隔热电池只留下与主体部接触的表面未设置阻燃隔热层,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该表面传导到主体部,再由主体部传导到延伸部,隔绝电池产生的热量通过电池其它表面传递到其它电池上,避免引起连锁反应,并且能在某一电池燃烧时,起到延缓火势扩散的作用,阻燃隔热效果好。除此之外,本阻燃隔热电池模组,相比于在电池与电池之间增加隔热垫及高温胶纸,节省了成本,而且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影响较小。作为本技术所述的阻燃隔热软包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在每块所述导热板中,所述延伸部有一个;若干所述延伸部设置于若干所述阻燃隔热电池的同一侧部,或者若干所述延伸部设置于若干所述阻燃隔热电池的底部。将若干电池散发的热量均传导至同一侧面或底面,实现集中散热,减少对其它电池的影响。作为本技术所述的阻燃隔热软包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在每块所述导热板中,所述延伸部有两个,两个所述延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阻燃隔热电池的两侧部。若干电池散发的热量分别传导至电池的两侧面,分散式散热,散热效率更好。作为本技术所述的阻燃隔热软包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在每块所述导热板中,所述延伸部有两个,两个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阻燃隔热电池的第一侧部和底部,或者两个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阻燃隔热电池的第二侧部和底部。将若干电池散发的热量分别传导至同一侧面和底面,分散式散热,散热效率更好。作为本技术所述的阻燃隔热软包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在每块所述导热板中,所述延伸部有三个,三个所述延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阻燃隔热电池的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底部。将若干电池散发的热量分别传导至两侧面和底面,实现多方向分散式散热,散热效果更好。作为本技术所述的阻燃隔热软包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延伸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延伸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倒角。一体成型结构的结构稳定性高。弧形倒角的设置是为了避免导热板对铝塑膜造成损坏。作为本技术所述的阻燃隔热软包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还包括箱体,所述延伸部的散热面通过导热胶与所述箱体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阻燃隔热电池模组,包括若干阻燃隔热电池,所述阻燃隔热电池包括电池本体以及阻燃隔热层,所述阻燃隔热层全面涂覆于所述电池本体的表面,所述电池本体焊接有极耳,所述阻燃隔热电池通过所述极耳进行散热。另外,本技术还提供另一种阻燃隔热电池模组,包括若干阻燃隔热电池以及导热板,所述阻燃隔热电池包括电池本体以及阻燃隔热层,所述导热板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主体部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阻燃隔热电池之间,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阻燃隔热电池的至少一侧部和/或底部,所述阻燃隔热层设置于所述阻燃隔热电池未与所述主体部接触的表面。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阻燃隔热电池以及阻燃隔热电池模组具有延缓火势扩散的作用,阻燃隔热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纵向剖视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纵向剖视图之二。图3是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横向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阻燃隔热电池,2-极耳,3-导热板,11-电池本体,12阻燃隔热层,30-散热面,31-主体部,32-延伸部。具体实施方式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燃隔热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阻燃隔热电池,所述阻燃隔热电池包括电池本体以及阻燃隔热层,所述阻燃隔热层全面涂覆于所述电池本体的表面,所述电池本体焊接有极耳,所述阻燃隔热电池通过所述极耳进行散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隔热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阻燃隔热电池,所述阻燃隔热电池包括电池本体以及阻燃隔热层,所述阻燃隔热层全面涂覆于所述电池本体的表面,所述电池本体焊接有极耳,所述阻燃隔热电池通过所述极耳进行散热。


2.一种阻燃隔热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阻燃隔热电池以及导热板,所述阻燃隔热电池包括电池本体以及阻燃隔热层,所述导热板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主体部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阻燃隔热电池之间,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阻燃隔热电池的至少一侧部和/或底部,所述阻燃隔热层设置于所述阻燃隔热电池未与所述主体部接触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隔热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每块所述导热板中,所述延伸部有一个;若干所述延伸部设置于若干所述阻燃隔热电池的同一侧部,或者若干所述延伸部设置于若干所述阻燃隔热电池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隔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瑞王易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君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