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FM33G048的485通信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841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FM33G048的485通信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直流电源P1提供一个7.2V的电源,通过电压稳压器芯片U1输出5V,给485芯片U4供电,再经过电压稳压器芯片U2输出VCC(3.3V)给单片机U3供电;单片机U3开始工作后,会随时接收485芯片U4发送的通信信号。当485芯片U4收到外界发来的信号后,经485芯片U4电平转换,再发送至U3处理,U3将处理后的信号再发送给485芯片U4,485芯片U4经电平转换后将信号发给外界,通信结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设计简单,节省了PCB面积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降低了原材料成本;通信稳定,通信距离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FM33G048的485通信电路
本技术属于仪表智能控制
,涉及一种基于FM33G048的485通信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微处理器,人工智能技术并行的发展,这给仪器仪表行业向智能化发展,也就是说智能化的机器人的仪器仪表,智能水平的提高而较快提高的速度,这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轻松。仪表电子产品的工作环境通常比较恶劣,通常要求仪表主控板能够将数据及时远程上传到后台,节省现场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FM33G048的485通信电路。一种基于FM33G048的485通信电路包括单片机U3、晶振X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电源稳压器U1、第二电源稳压器U2、485芯片U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容C7、第八滤波电容C8、第九滤波电容C9、第十滤波电容C10、第十一滤波电容C11、直流电源P1。第一二极管D1正极与直流电源P1的正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接第一电源稳压器U1的第2脚和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一电源稳压器U1的第1脚接地;第一电源稳压器U1的第3脚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485芯片U4的第8脚,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接第二电源稳压器U2的第2脚和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和第二电源稳压器U2的第1脚接地;第二电源稳压器U2的第3脚接第一滤波电容C1和第四滤波电容C4的一端,第一滤波电容C1和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485芯片U4第7脚;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485芯片U4的第1脚,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单片机U3第1脚和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485芯片U4第4脚和单片机U3的第2脚;485芯片U4第2、第3脚接单片机U3第3脚;第四电阻R4的一端接485芯片U4第6脚,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485芯片U4第五脚接地;第五滤波电容C5的一端接485芯片U4第八脚;第五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三二极管D3的一端接485芯片U4第7脚,第三二极管D3的另一端接地;第四二极管D4的一端接485芯片U4第7脚,第四二极管D4的另一端接第五二极管D5的一端和485芯片U4第6脚,第五二极管D5的另一端接地;第七滤波电容C7的一端接晶振X1的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第8滤波电容C8的一端接晶振X1的另一端,第8滤波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接单片机U3的第80脚,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3的第60脚接晶振X1的一端,单片机U3的第61脚接晶振X1的另一端;单片机U3的第62脚接地;单片机U3的第63脚接第九滤波电容C9的一端和VCC,第九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3的第64脚接第十滤波电容C10的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3第65脚接第十一滤波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一滤波电容C11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单片机U3采用型号为FM33G048芯片。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电路设计简单,节省了PCB面积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降低了原材料成本;通信稳定,通信距离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基于FM33G048的485通信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点、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一种基于FM33G048的485通信电路包括单片机U3、晶振X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电源稳压器U1、第二电源稳压器U2、485芯片U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容C7、第八滤波电容C8、第九滤波电容C9、第十滤波电容C10、第十一滤波电容C11、直流电源P1。第一二极管D1正极与直流电源P1的正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接第一电源稳压器U1的第2脚和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一电源稳压器U1的第1脚接地;第一电源稳压器U1的第3脚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485芯片U4的第8脚,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接第二电源稳压器U2的第2脚和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和第二电源稳压器U2的第1脚接地;第二电源稳压器U2的第3脚接第一滤波电容C1和第四滤波电容C4的一端,第一滤波电容C1和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485芯片U4第7脚;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485芯片U4的第1脚,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单片机U3第1脚和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485芯片U4第4脚和单片机U3的第2脚;485芯片U4第2、第3脚接单片机U3第3脚;第四电阻R4的一端接485芯片U4第6脚,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485芯片U4第五脚接地;第五滤波电容C5的一端接485芯片U4第八脚;第五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三二极管D3的一端接485芯片U4第7脚,第三二极管D3的另一端接地;第四二极管D4的一端接485芯片U4第7脚,第四二极管D4的另一端接第五二极管D5的一端和485芯片U4第6脚,第五二极管D5的另一端接地;第七滤波电容C7的一端接晶振X1的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第8滤波电容C8的一端接晶振X1的另一端,第8滤波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接单片机U3的第80脚,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3的第60脚接晶振X1的一端,单片机U3的第61脚接晶振X1的另一端;单片机U3的第62脚接地;单片机U3的第63脚接第九滤波电容C9的一端和VCC,第九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3的第64脚接第十滤波电容C10的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3第65脚接第十一滤波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一滤波电容C11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3采用型号为FM33G048芯片。工作过程:直流电源P1提供一个7.2V的电源,通过电压稳压器芯片U1输出5V,给U4供电,再经过电压稳压器芯片U2输出VCC(3.3V)给单片机U3供电;单片机开始工作后,会随时接收U4发送的通信信号。当U4收到外界发来的信号后,经U4电平转换,再发送至U3处理,U3将处理后的信号再发送给U4,U4经电平转换后将信号发给外界,通信结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FM33G048的485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U3、晶振X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电源稳压器U1、第二电源稳压器U2、485芯片U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容C7、第八滤波电容C8、第九滤波电容C9、第十滤波电容C10、第十一滤波电容C11、直流电源P1;/n第一二极管D1正极与直流电源P1的正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接第一电源稳压器U1的第2脚和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一电源稳压器U1的第1脚接地;第一电源稳压器U1的第3脚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485芯片U4的第8脚,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接第二电源稳压器U2的第2脚和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和第二电源稳压器U2的第1脚接地;第二电源稳压器U2的第3脚接第一滤波电容C1和第四滤波电容C4的一端,第一滤波电容C1和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485芯片U4第7脚;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485芯片U4的第1脚,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单片机U3第1脚和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485芯片U4第4脚和单片机U3的第2脚;485芯片U4第2、第3脚接单片机U3第3脚;第四电阻R4的一端接485芯片U4第6脚,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485芯片U4第五脚接地;第五滤波电容C5的一端接485芯片U4第八脚;第五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三二极管D3的一端接485芯片U4第7脚,第三二极管D3的另一端接地;第四二极管D4的一端接485芯片U4第7脚,第四二极管D4的另一端接第五二极管D5的一端和485芯片U4第6脚,第五二极管D5的另一端接地;第七滤波电容C7的一端接晶振X1的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第8滤波电容C8的一端接晶振X1的另一端,第8滤波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接单片机U3的第80脚,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3的第60脚接晶振X1的一端,单片机U3的第61脚接晶振X1的另一端;单片机U3的第62脚接地;单片机U3的第63脚接第九滤波电容C9的一端和VCC,第九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3的第64脚接第十滤波电容C10的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3第65脚接第十一滤波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一滤波电容C11另一端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FM33G048的485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U3、晶振X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电源稳压器U1、第二电源稳压器U2、485芯片U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容C7、第八滤波电容C8、第九滤波电容C9、第十滤波电容C10、第十一滤波电容C11、直流电源P1;
第一二极管D1正极与直流电源P1的正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接第一电源稳压器U1的第2脚和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一电源稳压器U1的第1脚接地;第一电源稳压器U1的第3脚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485芯片U4的第8脚,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接第二电源稳压器U2的第2脚和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和第二电源稳压器U2的第1脚接地;第二电源稳压器U2的第3脚接第一滤波电容C1和第四滤波电容C4的一端,第一滤波电容C1和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485芯片U4第7脚;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485芯片U4的第1脚,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单片机U3第1脚和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涛陆巧玲盛俊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威星智能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