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艳玲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提高温度的智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616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提高温度的智能设备,包括吸热装置,滑槽,反光板和侧卡板;所述吸热装置由吸热板与吸热管组成;所述两处侧卡板为相互拼接组成,卡接在框架的一侧,且吸热装置的为卡紧在侧卡板内部固定;所述框架的一侧铰接连接在安装板上,且框架的另外一侧同样铰接连接有支撑板,并且支撑板与安装板之间还以铰接方式链接有一处底板;所述在底板上安装有一处反光板,且支杆以铰接方式与安装板相互链接,并且支杆的另一端套接在底板两侧的滑槽内部,组合成的侧卡板能够将吸热装置卡紧固定在框架上,若某处吸热管发生损管,可直接将侧卡板进行拆卸后对吸热管进行更换,增加了对吸热管更换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提高温度的智能设备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提高温度的智能设备。
技术介绍
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的设备。由于太阳能比较分散,必须设法把它集中起来,所以,集热器是各种利用太阳能装置的关键部分。由于用途不同,集热器及其匹配的系统类型分为许多种,名称也不同,如用于炊事的太阳灶、用于产生热水的太阳能热水器、用于干燥物品的太阳能干燥器、用于熔炼金属的太阳能熔炉,以及太阳房、太阳能热电站、太阳能海水淡化器等等。申请号:CN201420736444.7的专利中,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集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包括框体(1)、位于框体(1)的其中一个边框内的内流管(2)和位于所述框体(1)上的多个真空集热管(10),所述真空集热管(10)内设有传热介质且一端与所述内流管(2)相连接;所述内流管(2)在垂直于长度方向上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平面且所述内流管(2)的两端分别设有通孔(6)。该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快,能量传递彻底,集热效果更好。基于上述,现有的太阳能集热器吸收的太阳能热量较为一般,在一些阴雨天与冬天时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果就更加较少,且一般的玻璃管制太阳能集热器已损坏,而其他的太阳能集热器保温效果较差。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提高温度的智能设备,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提高温度的智能设备,以解决现有太阳能集热器能单一,一般的玻璃管制太阳能集热器已损坏,而其他的太阳能集热器保温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技术基于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提高温度的智能设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提高温度的智能设备,包括吸热装置,吸热板,吸热管,安装板,框架,支杆,支撑板,底板,滑槽,反光板和侧卡板;所述吸热装置由吸热板与吸热管组成;所述两处侧卡板为相互拼接组成,卡接在框架的一侧,且吸热装置的为卡紧在侧卡板内部固定;所述框架的一侧铰接连接在安装板上,且框架的另外一侧同样铰接连接有支撑板,并且支撑板与安装板之间还以铰接方式链接有一处底板;所述在底板上安装有一处反光板,且支杆以铰接方式与安装板相互链接,并且支杆的另一端套接在底板两侧的滑槽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吸热装置是由吸热板与吸热管组成,且吸热板的整体为贯穿吸热管的设置,所被贯穿的吸热管为双层的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吸热装置为安装在框架的通孔内部,且框架两侧的通孔为两处侧卡板相互组合形成,且侧卡板为卡合在框架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装置的底板处设置有一处反光板,且反光板成弧形,为多个弧形组合成。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与框架之间为相互平行的设置,且在底板的两侧设置有一处支杆,支杆套接在安装板与底板之间,且支杆可沿着底板的滑槽滑动。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为固定在墙体的表面,安装板的固定孔设置有四处,且安装板与框架和底板的相互铰接处设置有并排的三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吸热装置的设置,因为现有一般的太阳能集热器多为玻璃管材质的设置,虽然有较好的保温效果但容易损坏,将本装置的吸热部分进行进一步的改装,将吸热板以直接贯通方式与双层的吸热管相交,,贯通吸热管的吸热板能够更好地将外部所吸收的热量传递到吸热管内部,且吸热管采用了双层的管壁材质更加增强了管材内部的保温效果。框架的设置,框架两侧的侧卡板分别由两处相互对称的卡板组合而成,组合成的侧卡板能够将吸热装置卡紧固定在框架上,若某处吸热管发生损管,可直接将侧卡板进行拆卸后对吸热管进行更换,增加了对吸热管更换的便捷性。底板的设置,在底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一处反光板,且反光板能够将透射到反光板上的残余阳光进行再次的反射,将光线反射到吸热装置的背面,进行在一次的热量吸收,来达到进一步的增加太阳能集热器的温度提高效果,且在底板与安装板处设置有一处支杆,支杆能够将底板进行支撑,且支杆与底板相互连接处为一处滑槽,支杆能够在滑槽内部进行滑动,来调整底板与安装板的角度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反光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吸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吸热装置;101、吸热板;102、吸热管;2、安装板;3、框架;4、支杆;5、支撑板;6、底板;601、滑槽;7、反光板;8、侧卡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提高温度的智能设备,包括吸热装置1,吸热板101,吸热管102,安装板2,框架3,支杆4,支撑板5,底板6,滑槽601,反光板7和侧卡板8;所述吸热装置1由吸热板101与吸热管102组成;所述两处侧卡板8为相互拼接组成,卡接在框架3的一侧,且吸热装置1的为卡紧在侧卡板8内部固定;所述框架3的一侧铰接连接在安装板2上,且框架3的另外一侧同样铰接连接有支撑板5,并且支撑板5与安装板2之间还以铰接方式链接有一处底板6;所述在底板6上安装有一处反光板7,且支杆4以铰接方式与安装板2相互链接,并且支杆4的另一端套接在底板6两侧的滑槽601内部。其中,所述吸热装置1是由吸热板101与吸热管102组成,且吸热板101的整体为贯穿吸热管102的设置,所被贯穿的吸热管102为双层的设置,吸热板101贯穿吸热管102的设置能够更好的将吸热板101所吸收的热量传递到吸热管102的内部,且双层的吸热管102能够有效的对内部进行进一步的保温。其中,所述吸热装置1为安装在框架3的通孔内部,且框架3两侧的通孔为两处侧卡板8相互组合形成,且侧卡板8为卡合在框架3的两侧,组合成的侧卡板8能够将吸热装置1卡紧固定在框架3上,若某处吸热管102发生损管,可直接将侧卡板8进行拆卸后对吸热管102进行更换,增加了对吸热管102更换的便捷性。其中,所述装置的底板6处设置有一处反光板7,且反光板7成弧形,为多个弧形组合成,反光板7能够将透射到反光板7上的残余阳光进行再次的反射,将光线反射到吸热装置1的背面,进行在一次的热量吸收,来达到进一步的增加太阳能集热器的温度提高效果。其中,所述底板6与框架9之间为相互平行的设置,且在底板6的两侧设置有一处支杆4,支杆4套接在安装板与底板6之间,且支杆4可沿着底板6的滑槽601滑动,且支杆4与底板6相互连接处为一处滑槽601,支杆4能够在滑槽601内部进行滑动,来调整底板6与安装板2的角度位置。其中,所述安装板2为固定在墙体的表面,安装板2的固定孔设置有四处,且安装板2与框架3和底板6的相互铰接处设置有并排的三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提高温度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提高温度的智能设备包括吸热装置(1),吸热板(101),吸热管(102),安装板(2),框架(3),支杆(4),支撑板(5),底板(6),滑槽(601),反光板(7)和侧卡板(8);所述吸热装置(1)由吸热板(101)与吸热管(102)组成;所述两处侧卡板(8)为相互拼接组成,卡接在框架(3)的一侧,且吸热装置(1)的为卡紧在侧卡板(8)内部固定;所述框架(3)的一侧铰接连接在安装板(2)上,且框架(3)的另外一侧同样铰接连接有支撑板(5),并且支撑板(5)与安装板(2)之间还以铰接方式链接有一处底板(6);所述在底板(6)上安装有一处反光板(7),且支杆(4)以铰接方式与安装板(2)相互链接,并且支杆(4)的另一端套接在底板(6)两侧的滑槽(601)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提高温度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提高温度的智能设备包括吸热装置(1),吸热板(101),吸热管(102),安装板(2),框架(3),支杆(4),支撑板(5),底板(6),滑槽(601),反光板(7)和侧卡板(8);所述吸热装置(1)由吸热板(101)与吸热管(102)组成;所述两处侧卡板(8)为相互拼接组成,卡接在框架(3)的一侧,且吸热装置(1)的为卡紧在侧卡板(8)内部固定;所述框架(3)的一侧铰接连接在安装板(2)上,且框架(3)的另外一侧同样铰接连接有支撑板(5),并且支撑板(5)与安装板(2)之间还以铰接方式链接有一处底板(6);所述在底板(6)上安装有一处反光板(7),且支杆(4)以铰接方式与安装板(2)相互链接,并且支杆(4)的另一端套接在底板(6)两侧的滑槽(601)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提高温度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装置(1)是由吸热板(101)与吸热管(102)组成,且吸热板(101)的整体为贯穿吸热管(102)的设置,所被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玲
申请(专利权)人:杨艳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