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457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风扇、送风装置。风扇具有马达、叶轮以及第1壳体。第1壳体具有:壳体基座部,其安装于马达的定子;壳体盖部,其设置有第1吸气口;以及通路部,其配置在比马达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沿周向延伸。安装于马达的下部的叶轮在轴向上配置于壳体基座部与壳体盖部之间。通路部与壳体基座部和壳体盖部的径向外端部连接。随着从通路部的周向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通路部的轴向宽度变得更大,并且通路部的上端配置在更靠上方的位置。在通路部的周向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1排气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送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风扇和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空气净化器等送风装置中搭载有风扇。风扇例如能够采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7-291877号公报所公开的离心式多叶片送风机那样的离心风扇。该离心式多叶片送风机具有:圆筒状的风扇,其具有多个叶片;以及电动马达,其对风扇进行旋转驱动。风扇收纳于涡形外壳内,该涡形外壳的涡形壁部呈螺旋状延伸。涡形壁部按照与风扇的中心的径向距离随着从基准位置起的涡旋角度增大而增大的方式弯曲。在涡形壁部的上端部连接有第1端壁。在涡形壁部的下端部连接有第2端壁,该第2端壁与垂直于风扇的轴线的平面平行。第1端壁包含与垂直于风扇的轴线的平面平行的平坦面以及倾斜地与平坦面相连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与第2端壁之间的距离随着从上游朝向下游而增大。因此,涡形外壳内的涡旋流路的截面积随着从上游朝向下游而逐渐扩大。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7-291877号公报的离心式多叶片送风机中,电动马达的下端部突出到比第2端壁靠下方的位置。因此,离心式多叶片送风机的轴向尺寸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轴向尺寸增大的风扇和送风装置。第1技术的例示的风扇具有:马达;叶轮,其安装于所述马达的下部;以及第1壳体,其在内部收纳有所述叶轮。所述马达具有:转子,其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与所述叶轮一同旋转;以及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所述叶轮具有:叶轮基座,其固定于所述转子,从所述中心轴线向径向外侧扩展;以及叶片,其配置于所述叶轮基座的下表面并且沿周向排列有多个。所述第1壳体具有:壳体基座部,其安装于所述定子;壳体盖部,其设置有第1吸气口;以及通路部,其配置在比所述马达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沿周向延伸。所述壳体盖部配置在比所述壳体基座部靠下方的位置,与该壳体基座部在轴向上对置。在轴向上,在所述壳体基座部与所述壳体盖部之间配置有所述叶轮。所述通路部与所述壳体基座部的径向外端部和所述壳体盖部的径向外端部连接。随着从所述通路部的周向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所述通路部的轴向宽度变得更大,并且所述通路部的上端配置在更靠上方的位置。在所述通路部的周向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1排气口。第2技术的例示的风扇基于第1方式的风扇,其中,所述第1排气口处的所述通路部的轴向宽度大于所述马达的轴向宽度。第3技术的例示的风扇基于第1方式的风扇,其中,所述通路部具有多个,各个所述通路部的所述第1排气口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第4技术的例示的风扇基于第1技术至第3技术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其中,所述第1排气口处的所述通路部的上端配置在比所述马达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第5技术的例示的风扇基于第1技术至第3技术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其中,所述通路部的下端配置在比所述第1吸气口靠上方的位置。第6技术的例示的风扇基于第1技术至第3技术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其中,所述通路部的径向宽度在周向上恒定。第7技术的例示的风扇基于第1技术至第3技术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其中,所述通路部的另一端部沿着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笔直地延伸。第8技术的例示的风扇基于第1技术至第3技术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其中,所述风扇还具有对所述马达提供电力的电池,所述电池配置在比所述通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9技术的例示的风扇基于第8技术的风扇,其中,所述电池的上端配置在比所述第1排气口处的所述通路部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第10技术的例示的送风装置具有:第1技术至第9技术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以及第2壳体,其在内部收纳有所述风扇。在所述第2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风扇的所述第1吸气口连通的第2吸气口以及与所述风扇的所述第1排气口连通的第2排气口。第11技术的例示的送风装置基于第10技术的送风装置,其中,所述送风装置还具有收纳于所述第2壳体的内部的过滤器,所述第2吸气口经由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第1吸气口连通。第12技术的例示的送风装置具有:第1技术至第9技术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第2壳体,其在内部收纳有所述风扇;转台,其配置于所述第2壳体的下方,对所述第2壳体进行支承;以及转台驱动马达,其能够对所述转台进行驱动,使得该转台绕着上下延伸的转台旋转轴线旋转。第13技术的例示的送风装置基于第12技术的送风装置,其中,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转台旋转轴线同轴。根据本技术例示的风扇和送风装置,能够抑制轴向尺寸增大。由以下的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以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使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一部分透视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剖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第1壳体的立体图。图4是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截面的图。图5是使第1变形例的送风装置的一部分透视的立体图。图6是第1变形例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剖视图。图7是第1变形例的第1壳体的立体图。图8是从上方观察第1变形例的送风装置的截面的图。图9是第2变形例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图10是第2变形例的送风装置的纵剖视图。图11是示出第2变形例的转台机构的立体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送风装置100、100a和风扇1、1a中,将与中心轴线CA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轴向中的从第1壳体4、4a的壳体盖部42朝向壳体基座部41的方向称为“上方”,将从壳体基座部41朝向壳体盖部42的方向称为“下方”。在各个结构要素中,将上方的端部称为“上端部”,将轴向上的上端的位置称为“上端”。另外,将下方的端部称为“下端部”,将轴向上的下端的位置称为“下端”。另外,在各个结构要素的表面中,将朝向上方的面称为“上表面”,将朝向下方的面称为“下表面”。另外,将与中心轴线CA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将径向中的接近中心轴线CA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将远离中心轴线CA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在各个结构要素中,将径向内侧的端部称为“径向内端部”,将径向上的径向内端的位置称为“径向内端”。另外,将径向外侧的端部称为“径向外端部”,将径向上的径向外端的位置称为“径向外端”。另外,在各个结构要素的侧面中,将朝向径向内侧的侧面称为“内侧面”,将朝向径向外侧的侧面称为“外侧面”。另外,将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称为“周向”。在各个结构要素中,将周向的端部称为“周向端部”,将周向上的周向端的位置称为“周向端”。另外,将一方的周向的端部称为“周向一端部”,将周向上的周向一端的位置称为“周向一端”。另外,将另一方的周向的端部称为“周向另一端部”,将周向上的周向另一端的位置称为“周向另一端”。另外,在各个结构要素的侧面中,将朝向周向的侧面称为“周向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其具有:/n马达;/n叶轮,其安装于所述马达的下部;以及/n第1壳体,其在内部收纳有所述叶轮,/n所述马达具有:/n转子,其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与所述叶轮一同旋转;以及/n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n所述叶轮具有:/n叶轮基座,其固定于所述转子,从所述中心轴线向径向外侧扩展;以及/n叶片,其配置于所述叶轮基座的下表面并且沿周向排列有多个,/n所述第1壳体具有:/n壳体基座部,其安装于所述定子;/n壳体盖部,其设置有第1吸气口;以及/n通路部,其配置在比所述马达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沿周向延伸,/n所述壳体盖部配置在比所述壳体基座部靠下方的位置,与该壳体基座部在轴向上对置,/n在轴向上,在所述壳体基座部与所述壳体盖部之间配置有所述叶轮,/n所述通路部与所述壳体基座部的径向外端部和所述壳体盖部的径向外端部连接,/n其特征在于,/n随着从所述通路部的周向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所述通路部的轴向宽度变得更大,并且所述通路部的上端配置在更靠上方的位置,/n在所述通路部的周向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1排气口。/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8 JP 2018-2477691.一种风扇,其具有:
马达;
叶轮,其安装于所述马达的下部;以及
第1壳体,其在内部收纳有所述叶轮,
所述马达具有:
转子,其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与所述叶轮一同旋转;以及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
所述叶轮具有:
叶轮基座,其固定于所述转子,从所述中心轴线向径向外侧扩展;以及
叶片,其配置于所述叶轮基座的下表面并且沿周向排列有多个,
所述第1壳体具有:
壳体基座部,其安装于所述定子;
壳体盖部,其设置有第1吸气口;以及
通路部,其配置在比所述马达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沿周向延伸,
所述壳体盖部配置在比所述壳体基座部靠下方的位置,与该壳体基座部在轴向上对置,
在轴向上,在所述壳体基座部与所述壳体盖部之间配置有所述叶轮,
所述通路部与所述壳体基座部的径向外端部和所述壳体盖部的径向外端部连接,
其特征在于,
随着从所述通路部的周向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所述通路部的轴向宽度变得更大,并且所述通路部的上端配置在更靠上方的位置,
在所述通路部的周向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1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排气口处的所述通路部的轴向宽度大于所述马达的轴向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路部具有多个,
各个所述通路部的所述第1排气口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排气口处的所述通路部的上端配置在比所述马达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贤李柏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